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性别与教养——“母亲”去哪了?

2014-09-09 08:54 未知/ □吴越 /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国民的教育,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千百年来,教养与教育成为母亲通向女儿的法门,而如今,性别的迷失、教养的崩塌已到了临界点。

 

  从女红到女诫:教养千年史

  古代的道德标准是统一而一致的。男人为仕为官、立功立言;女人谨守妇德,传宗接代。这个漫长的时期里,母亲教子是有清晰主线的。时代的标准就是母亲的标准。而具体到对女性教育,母亲则又采取了另一个标准。

  《列女传》中的第一组故事为“母仪传”,作者意思是在表彰可以作为母亲典范的人。班超《女诫》“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虽包含了对女子才能的轻视,但也突出了妇德。唐代著名的长孙皇后为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其家庭教育基调为“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性情仁孝。”

  古代女子德育所围绕的内容一般是能够侍奉父母公婆,顺从丈夫,治家教子的贤妻良母这一培养目标进行的。与男者学业于外,志于四方不同,女子为学“正洁于内,志于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从这里也能看得出中国古代女子教育重点是在德育上面。

  《红楼梦》中老祖宗规劝大观园的姑娘们,“莫让读书坏了心性。”德行、贞操是女人的第一要务,贾母再宠爱林黛玉也是不许她“报了混乱心思”的。直到出嫁前,母亲才开始突击进行性教育。

  古代有一种性教育工具是“压箱底”。它是一种瓷器,有的比拳头还小一些,外形多为水果状,有盖,内藏一对呈交合状的男女。平时,人们把它放在箱底以辟邪,到了女儿出嫁前,母亲把“压箱底”取出来,揭开盖以示女,让她体会“夫妻之道”。

  在民间,进行性教育的方式大多为母授女,女为母后再授女,以便代代相传。所以,古代时对于性知识,往往是女方比男方懂得多。

  从干露露怪现状到性别教育

  “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手中。”

  在当代,有多少母亲分辨不清自己的需求,分辨不清如何在欲望和金钱里自处——因此,我们时代有甘露露母女的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甘露露母女也过时了,现在流行的是郭美美母女,走得更加遥远,甚至将人性底线挥霍殆尽。

  以“性、爱、裸露”为卖点的微电影《海天盛宴·韦口》、《绿茶妹》、《上位》、《莫陌》……无数年轻女孩前赴后继,将裸露和性当成人生前进的试金石。此种现象虽然有诸多原因,但母亲教育的缺失却至关重要。

  看看甘露露那个妈妈吧,小市民的算计造就了一个外表美丽内心丑陋的女儿,而到了郭美美,她的母亲显然将女儿当做一种工具,一个除了物欲和肉欲之外一无是处的郭美美应运而生。

  怎么教女儿,首先是要确认母亲的取向和价值观。

  按照于丹的观点,爱不是一种本能,它包含两个层次:它不光是一种愿望,更是一种能力。“我们时代,母亲的平台太低,只因为能够生育便可成为母亲”,世界著名儿童教育专家蒙特梭利曾说。据中国司法部门和社会学家联合统计因家庭因素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占一半以上。

  “每个人在价值判断不清晰的年代,母亲是失语的。母亲对自己的声音尚不确定,更何谈教育孩子。”于丹说。

  在中国,有多少女孩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如何对待性,如何预防各种性侵害?太多的父母与老师在此方面讳莫如深,生怕孩子们知道得太多就“学坏了”。但须知“当孩子还不知性为何物时,她们可以坦然地接受有关性的启蒙。错过了,如同橡树错过了春天,要花很大的气力弥补,或许终生也补不起来”。

  我们是否教育孩子,身体的某些部位碰不得,尤其是面对一系列的“怪叔叔”,中年男性来袭,女孩们应该怎样应对?是一拥而上还是冷眼旁观?这个物质的社会,一拥而上显然有着更大的收益,而恰恰就是这一点,使一个个女孩步入人生的深渊。

  重知识轻教养:

  要培养暴发户,还是贵族?

  与古人的家庭教育相比,今天的家庭教育重在“育”,而少了“教”,更是不见了古人严格家规的统一和约束。父母的教育者角色的淡化,无疑将大大缩水、学校教育的影响空间,更有甚者,出现教育的“真空”。

  柯云路说,一个女人可以不漂亮,可以没气质,但是不能没教养。重知识轻教养教育,成为目前学校教育的普遍问题。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在一篇《有教养比有知识更难》的文章里写道:“现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少,但表现出没有教养的地方随处可见,我们是不是也该将培养有教养的国民,作为一个奋斗目标呢?”

  教养在辞典中的解释就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其实,只要得到受教育的机会,一个人要有知识并不难。课堂上几年的说教,就能使一个人知识丰富起来,但要一个人有教养可能经过一代人还不够。教养是不能灌输的,只能潜移默化。俗话说,要产生一个暴发户只要几年,要培养一个贵族却要几百年。

  女孩子到了青少年时代,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表和衣着打扮,女孩子追星的现象比男孩子更加明显,这些都是女孩子热爱和追求外在美的表现。

  毕淑敏在《教养的证据》中说: “一个有教养的人,特别是女人,对自己的身体,有着亲切的了解和珍惜之情。知道它们各自独有的清晰的名称,明了它们是精致和洁净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并无高低贵贱的区别……也毫无疑义地知道,她的大脑是她的身体的主宰。她不会任由她的器官牵制她的所作所为,她是清醒和有驾驭力的。”

  虽然男女平等,但是社会文化对女孩子和男孩子的要求是有差异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渐渐接受了这一性别发展的社会化过程。

  有人认为,男孩贱养,女孩富养,确实有一定道理,但对于女孩的富养,不是穿金戴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是百依百顺的娇惯和溺爱。而是让她们的天性得到最自然的发挥,让她们具备常识的资本。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