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从自然哲学到商业未来——褚时健们的农业归宿

2014-07-04 14:18 未知/ □ 杨梅 /

   1845年3月,美国自然主义作家梭罗向《小妇人》的作者阿尔柯特借了一柄斧头,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他认为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

  2012年,85岁的褚时健在一片寂寂无人的山谷间完成了自己的商业复出,他的褚橙从此大卖。他认为,这是他最后的王国。

  从梭罗到褚时健,我们能够发现这些时代英雄,最终通过自然、农业完成了自己与世界的终极对话。这既是一种关于人的美学对话,也是一种关于农业的商业对话。

  

  柳传志的农业商机

  在2013年的年度经济论坛上,联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卖”了3天水果。在被问及万一农业项目做不成功,是否担心“毁了一世英名”。柳传志的回答是:“我豁出去了。”

  截至2013年,联想控股已经花费10余亿元打造水果产业链,未来还将继续投入至20-30亿元。

  按照柳传志的计划,联想控股将在2015—2016年上市。佳沃是上市计划中的“二级火箭”:前期的3—5年不断投入资金、资源,待产业链做好后在为联想控股盈利做贡献。此前,佳沃集团总裁陈绍鹏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相比其他产业,农业有着更长的投资周期,一般在10年左右,前3—5年几乎是纯粹的投入期。一开始柳总就讲了不急着挣钱,希望以后能够有比较好的盈利。”

  据报道,柳传志与弥猴桃、民生银行与金枪鱼、潘石屹与苹果……这些原本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关键词,在2013年却“风云际会”,频频见诸报端。2013年12月11日,在“现代农业的破局与升级”论坛现场,柳传志叫卖起自家的弥猴桃,而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则夸奖了自家公司的金枪鱼,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 也不甘人后,狠狠地赞扬了一下自家公司的猪肉。对于现代农业的前景,柳传志不仅看好,而且放言:“10年以后,天下美味,尽在佳沃(佳沃为联想控股成员企业)。”

  柳传志做农业的初衷非常简单,“大约是在2009年,我和联想控股的最高领导层都有共识:中国食品安全存在重大问题,老百姓和国家都需要放心食品。”在互害农业的倒逼之下,这些企业大佬们发现了健康农业的商机。

  褚橙背后的道法自然

  农业是母亲产业,尽管目前她伤痕累累。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立国的国家。围绕着这种泥土性,东方文明的士绅情趣由此建立起来。士绅之乐在于山川湖海,在于自然农庄。中国的明清时期有一些士大夫农庄,山东的牟氏庄园,苏轼、黄庭坚、陈师道、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文人士大夫不仅爱蔬食之美,而且还把它与“林下风”联系起来。庄园经济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自然山水地位的提高,最终促成了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阶层情调的形成。

  而在当下,农庄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美学,其背后还代表着一种经济形式的新型运作。褚时健的橙子、喂猪的丁磊、朱新礼变菜农,对餐桌安全的高要求正催生现代有机农业发展的大空间,这一领域正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介入,从柳传志、宁高宁、到宋卫平,再到武钢等个人和企业。

  其实大佬的资本运作也好,餐桌自救也好,中产雅趣只好。文化最终通往的是生命观、哲学观、宇宙观,并不能仅仅局限于美学。

  中国的道家养生和中医养生都试图解释天地人关系,讲述顺应天时四季、顺其自然、道法自然。哲学家们试图解释人存在的价值时,通常都会与宇宙和世界联系起来。

  人习惯了居高临下地观察自己的邻居,就像是地球上的国王,可以主宰其他生物甚至是一个物种的生存与灭亡。其实你并不是主人,只是一个随时会受到报复的侵略者,你也在这宇宙的命运之下必须服从。可笑的屠戮者。

  从梭罗到乔布斯:

  我们只是地球上的租客

  人类,是自然的最大破坏者。开山凿石,破坏山体,挖掘煤矿,汲取石油,污染水源,破坏土地,砍毁森林,制造地沟油,制造假冒食品……亚马逊的森林不断消失,每天有几种珍奇生物灭绝,我们在地球上的朋友被装进笼子生取熊胆,中东为了些石油资源每天忍受着战争和侵略。人类不停的制造各种细菌,然后制造杀死细菌的药物。

  难道不是吗?在这个蔚蓝的星球上、甚至在可知的宇宙中,人类的崛起就像细菌一样,是宇宙田野中那片最格格不入的杂草。

  写出《瓦尔登湖》的梭罗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自食其力居住远离人群的森林,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短暂的一生中,梭罗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

  大道至简,商业也不例外,乔布斯通过禅修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商业美学:极简主义。这一套生命哲学在脸谱创始人扎克伯格、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身上又得到了传承。他们与世界对话,最终改变了世界。

  扎克伯格至今仍是个租房客,尽管,他已身价百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