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二胎,生还是不生?

2014-06-22 08:07 未知/ □本刊编辑部 /

  只要看老百姓对孙俪的小女儿、费德勒的第二对双胞胎有多关注,就知道人们对“子女成双”的期盼有多热切。但在逐年上升的物价和生育成本面前,这个“好”字并不容易。随着“单独二胎”政策即将山东落地,“生还是不生”这个问题,已经横亘在很多家庭面前。

  生存状态决定生育观,股价行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场天人交战的结果。“单独二胎”消息坐实后,包括玩具、动漫在内的二胎概念股上扬,但同时上涨的还有养老概念股。早有明眼人指出,炒作二胎概念股,只是游资的短期选择,老股民才不会太当真。而养老股的持久坚挺,才证明了一个硬道理,养老还得靠自己。

  眼见得中国老龄化的浪潮一波比一波汹涌,除了怕一个孩子孤单,大部分人还是盼望多养儿防老。在现行的养老制度下,80后独生子女在养老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权力寻租,各种世态万象足以让“单独二胎”成为一点寻求温暖的星火。

  只是,对于相当一部分工薪阶层而言,“单独二胎”政策更像是安慰剂,包装不错,但药效不过尔尔,缓解一下人类先天被计划的失望情绪而已。当然,有实力养娃,有人手看娃,有勇气从头再来的中国男女汉子例外。有办法的人,早都葫芦串串、儿女双双。

  事实上,在老龄化、少子化压力下,中产阶层早已开始寻求路径生二胎,并成为一种与时代相呼应的社会现象。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生二胎从传宗接代观念升级到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与过去十年相比,生二胎亦从特权、富裕阶层用权力、金钱获取生育指标以及到国外生育逃避处罚,转换成普通白领阶层对政策变化临界点的察觉,对自身权利意识的觉醒。

  二胎,生还是不生,是一个两难问题,并且各有利弊。在这个现象背后,有着复杂幽微的社会情绪:是人性的自然选择,是对身体的自我主宰,更是在茫茫人海,寻找兄弟姐妹,寻求温暖的亲人依靠。但总的说,有选择总比没选择要好,这是一个进步。是不是生二胎,不仅取决于家庭经济状况,也取决于对未来社会保障完善过程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