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大观园之死

2014-05-04 20:13 未知/ □麦岚 /

  大观园之于济南,如城隍之于上海、夫子庙之于南京,是老济南不能忘却的记忆。七大商场中,它堪称为济南市井文化的一大胜迹。

  1931年农历八月十五,大观园商场开业。据地方志记载,大观园开业之初,以有钱人为服务对象。只是此经营模式并不成功,经停业整顿后着重发展由特色小吃、露天杂耍和百货经营等组成的北区,面向平民百姓,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

  到上世纪30年代末,大观园已经拥有店铺约200家、摊贩200家,行业共20多种,同时,这里面也出现了一系列有名气的老字号,狗不理包子铺、清真马家……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赵家干饭铺,济南名吃“大米干饭把子肉”就是秉承当初赵氏的做法。

  济南一直有“曲山艺海”之美誉,大观园更是全国曲艺演出的“三大码头”之一。

  号称济南书场“三大将”的苟、杨、黄——唱“荷叶吊板”的苟春盛、唱“木板大鼓”的黄春元、说“武老二”的杨凤山等都齐集于此。南北各地的诸多名角儿也纷纷来济南跑码头。而山东快书和梨花大鼓,一个豪放一个婉约,堪称北曲中的翘楚。

  共和茶社和晨光茶社是园内有名的两家茶馆,前者在当时属高级消费的场子,以鼓姬叫绝,唱大鼓的由当时著名的“鼓后”鹿巧玲领衔。晨光茶社则是一家专说相声的书茶馆——茶园子。另有一些艺人们也在这里出尽了风头,佟顺禄在其经营的中药铺前设摔跤场,另一侧的刘仲山有飞钗场子, “哗啦啦”响声不断,常常吸引众多市民观望。

  现在,经过整修的新大观园焕然一新,而晨光茶社也已复业。只是,坐在崭新的桌椅前,听台上演员们调侃,心里却无比遗憾,那个时代,大概再也回不去了。

  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能在繁华的纬二路上找到那条通往大观园的小路,径直向里走会看到一座向东的四层建筑:现在的金逸电影城,有四个10米的超大银幕,曾是济南最大的电影屏幕。但许多济南人的梦境中却常常出现另一个1930年代的电影院,开业后放映的第一部电影是《姊妹花》,胡蝶一人分饰两角,美丽又活泼;女观众也身着旗袍,样子大致与上海电影公司拍摄的国产片女主角相似。这是金逸国际电影城的前身大观电影院,始建于1932年,是山东第一家有声影院。

  大观电影院承载着济南人最早的电影记忆,“楼上座大洋七角、楼下五角,观众排起长队却未必看得到电影”,这种“盛况”在各种大片云集,影城越建越豪华的如今,却再也看不到了。

  如今的大观园,在“牵手”欧亚集团之后已更名为欧亚大观园,“老字号”丰厚文化底蕴嫁接来自黑土地的商业翘楚,书曲演唱几近绝迹,这座有着八十三年历史的商场却已经随着一个时代而成为永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