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传统凋敝:保卫爹娘,就是保卫文化
2013-12-08 16:41 未知/
□朵渔 /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将中国传统社会称为是伦理本位的社会。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有了与之相关的人,包括父母、兄弟、朋友等等,而这种种关系就构成了伦理。
中国,国与家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体,自古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养老的理念、饮食文化、护理文化、制度文化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有的养老文化。这种文化模式不仅反映了家庭内代际间的互动,也反映了价值观和情感模式的继承。
中国文化的根基在哪里?中国文化的活力在哪里?在家庭,在乡土。家庭是中国人的宗教,乡土是中国人的根。所以全家福最能表白中国人的精神气质,看到家之变迁,国之兴衰。就一个民族而言,天地人文,合力形成一个能量场,顺则兴,逆则衰。如果家庭各单元都在各自方向上,甚至相矛盾,何谈复兴?
《孝经》有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但及至现代,漂一族,蚁族,丁克,4+2模式,都使得宗族中国、旧理想的家族关系所赖以生存的土壤崩溃。儿女们即使有钱养老,精神养老也已成为奢侈品。
今天,我们欠爹娘什么?
今天,大家庭衰落,乡绅打倒,乡土中国凋敝,中国人文传统凋敝。所谓中国人的精神焉附?中国人在文化上被连根拔起。家族观念的回归,也是近几年的事,中国人才懂得认祖归宗。
我们试一翻大族的家谱,便知道始迁祖宗,大抵是单身迁居,成家立业;一到聚族而居,家谱出版,却已在零落的中途了。又因为经济关系,结婚不得不迟,生育因此也迟,或者子女才能自存,父母已经衰老,不及依赖他们供养,事实上也就是父母反尽了义务。
今天,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不同的思想价值漫天飞,何为益、何为害、接受什么、拒绝什么都值得认真思考。作为中国的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卫我们的爹娘,也是在保卫文化。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