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土豪”众生相:真土豪,假土豪

2013-11-03 09:41 未知/ □士齐 /

 

  随着“土豪”这一名词的热传,“土豪”已经从政治学意义上的贬义词,转化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分层与贫富差距的一种直白写照,同时也涉及文化意义上的精神品位和价值取向。于是土豪以各种形式出现了,有行事低调、衣着平凡的煤老板,也有以土豪为价值追求、浑身鲜亮却囊中羞涩的“伪土豪”……

 

  4S店里的“煤老板”:土气又吝啬的“藏富族”

  2009年上海车展,某煤老板盯上了保时捷的一款豪华车CarreraGT—售价44.3万美元,旁边的美女更是美不胜收。

  不等现场人员介绍完此款保时捷豪华车的性能,煤老板频频点头,“很值,很便宜……”煤老板以为44.3万美元,包含了美女车模。虽逢经济萧条时期,煤老板依然不减出手阔绰的作风,果断的决策——他从后备箱提出一条破旧的化肥袋,迫不及待的付款。

  “我们山里人不会用卡,还是用现金方便。”工作人员从没见过买车拿来这么多现金,立刻喊来几个财务人员清点。待交完款提车之时,煤老板莫名惊诧:“怎么只有车,车模呢?”好车还要美女伴,煤老板以为经济萧条时期,各大品牌玩尽促销方案,能搭配着送的都送了,再白捡个“林妹妹”,这才是真正的抄底。

  在山西,煤炭老板们需要些能显示地位的东西——豪车无疑是最佳选择。如某煤老板有10余辆车,全部是豪华汽车,有奥迪、宝马、陆虎、丰田等。这些还不是最要紧的,显示地位的是车牌号码。这位老板的车号全部是所谓的吉祥数字,而且都是连号。

  有北京一家进口车车行的总经理透露说,他所接待过的来自榆林的客户,100多万的吉普车都十辆十辆地买。“说是买回去分给亲戚朋友的,还有的是给邻居捎的。”

  榆林市的车牌是“陕K”,被人们调侃为“闪开”。挂着“陕K”牌子的多半都是豪车,榆林甚至一次性接回来三台总价值约1500万的兰博基尼。而在北京的大商场里,老板一听说来了“说那种话的人”,会马上赶回商场热情招待。

  这些“隐形土豪”大多穿着不考究,外貌平凡,但他们是中国第一批富起来的人,靠原始资本积累、人口红利赚得第一桶金,出身底层、文化水平偏低,大多从事房地产、建筑、能源资源行业,房市、车市交易上常有他们的身影,多为大手笔,而且几乎都是组团现金提货。

  “在他们中的一些人身上,你看到他们身家过亿,却仍旧保持着从前的吝啬和土气,他们少年时代是这样的,今天也仍旧如此。”专栏作家许知远曾如此描述煤老板。

  微博上的“炫富族”:

  奢侈品一代挤公交

  26岁的小白领瑾南是一位“LV狂人”,虽然她的月薪只有3500元,但每天挤在公交车的上班路上,只要手中有一件LV皮包,她就会油然而生出一种莫名的自豪感。

  “仅仅只是公司一般职员的我不过是上海众多白领中的普通一员,但是我却对LV痴狂不已。其实每个LV包包我都挣得很辛苦,衣服我可以穿得便宜一点,却不能容忍包包不是正货。我是包包狂人,即使是公司里刚来的新人,也都知道我有6个LV包包,连在同一个办公大厦里不少我不认识的人都知道我‘够HIGH’。”

  舒舒最近又迷上TIFFANY,这源于她曾经看过的一部老电影《TIFFANY的早餐》,为情所困的奥黛丽·赫本身着一袭纤瘦的黑衣,颈上戴着假珠宝项链,手里捧着面包圈痴痴地凝望着纽约第五大道TIFFANY专卖店玻璃窗里的世界:那是一个拥有真珠宝项链和TIFFANY早餐的世界,一个更幸福,更奢华、更绚丽的世界。

  来自专业机构的各项调查则能说明中国时尚新势力的年龄结构与特征。北京某一权威市场监测机构对当代中国城市青年(23~26岁)的价值观念及生活形态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3%认同“人生应该及时行乐”的观点,61%的人愿意多花钱购买高质量的物品,而这些年轻人的平均收入多在2000元左右。

  越来越多经济实力不是很强的年轻人,也在心甘情愿地为各种奢侈品透支自己的薪水。这一类“土豪”多为“假土豪”,微博、微信朋友圈里常见有她们各种出入高档酒店、手提奢侈名包、夜夜笙歌的照片。“银行存款都戴在手上了”,这一类“土豪”最长出没在各大豪车的4S试驾店里,拍照、发微博,犹如改革开放初喜好戴大金链子、穿貂皮却家徒四壁的东北人,80、90后大批“假富二代”们营造出“奢侈生活”的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