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们忙种菜
当一批批农民的后代不愿留守在家乡,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时,企业家们却走入农村,开始了农林牧副渔的产业开拓。企业家务农究竟会给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带来怎样的改变,在这块还未完全开发的土地上,他们将会带来怎样的希望?
山东回归自然有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汲德存:“山里人”的食物之道
汲德存是个“山里人”。这个身份对他而言有着三重意义。他是一名践行有机生活理念的“山外之人”,是一名从事销售“山珍海味”的有机食品营销商,还是一名在山中修行的居士。
这样一来,这个“山里人”对待食物的态度便有着一种“慈悲”的感觉。
汲德存出身农村,对地里的农活非常熟悉。他找一些村里的老人们聊天,老人们说,几十年前,地里有虫子,但很少形成虫害,使用了农药后虫子越来越多,好多虫子都有了抗药性,于是农药越来越毒;使用了化肥和转基因种子,产量是提高了,但粮食和蔬菜越来越没有味道……他们说,现在种地图省事,除草剂、农药一喷,化肥一撒,就等着收庄稼,闲着打麻将、玩,世界上哪有全好的事?全好的事就有大问题!
汲德存认为,土地本有一个天然和谐的系统,包括植物、昆虫、鸟类、微生物等等,这个系统越丰富就越稳定。“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使用农药,表面上一时除去了虫害,但把一些对庄稼有益的虫也杀死了,比如蚯蚓,在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土地里就很少见,土地就板结了,而机械的深耕也不能使土地恢复原本的松软。不使用除草剂、农药,大量的蚯蚓繁殖起来,它们就成了耕田的帮手。而对昆虫是“害虫”、“益虫”的定义本来就是片面的,比如认为是“害虫”的蝼蛄,它可以起到间苗作用;各种蚂蚁,在深秋时会把草籽收藏起来,作为过冬的食物,而第二年地里就不会闹草荒;一种所谓的“害虫”,恰恰是另一种“害虫”的天敌,只要种类足够繁多,它们相生相克,哪一种都不会形成虫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汲德存看来,农药化肥是把双刃剑,30年来,在农业“大跃进”的同时,也丧失了诗意的田园生活。各种农药、化肥、除草剂的运用让土地也变得面目全非,“河边最有生命力的芦苇都已经消失不见,鸟鸣虫唱已成了一种记忆的回响。”
“那些按照自然规律长出来的,遵从健康工艺做出来的食品,才能让你找回小时候的味道。”汲德存说,“而我们对儿时的味道念念不忘,恰恰是因为现代的工业化生产,不仅改变了农产品的生长周期和环境,还大量使用化肥、添加剂等。”
回归自然经销的全部都是有机食品,“关于有机食品,我们一直有一个误区,总是认为有机就是产量少的。之所以出现这种认识,是因为我们的有机食品即便生长环境再干净,也只能算一个小环境,小环境的能量是有限的,这必然会影响产量,而在西方,大环境是健康的,他们的整个生态链便能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如此一来,产量也就上去了。”
诚达生态园总经理
张虔:富二代务农
曾在大学毕业后做了六年汽车销售的张虔觉得做农业比卖汽车要轻松多了,他认定与他养的各类水产动物交流比与商场各色人等打交道要轻松许多。别的二代刚开始做农业还有些不情不愿,而张虔则反过来,是他的父母不情愿投入农业。
自小就喜欢各类小动物的张虔甚至在大学期间接触了乌龟、蜥蜴、变色龙等另类宠物,“我研究这些动物的繁育、孵化。一个那么小的蛋,可以孵出那么大一个生物,真的感觉很神奇。”
2006年,当他第一次提出要做水产养殖业,被做机械工程、商业地产等产业投资的父亲直接否决。两年后,家中出租的上千亩海塘因承租人经营不善连租金都难收回,张虔乘势再次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次父亲松口了。四年后,这片曾经怎么也收不回成本的水域在张虔一手打理下变成以珍稀名贵鱼、鳖、虾、蟹等为主打的海、淡水养殖并举的诚达生态园,年产值6000多万。
生态农业目前是一个很热闹的词,也突出了大家对食品安全、绿色、环保的要求。在张虔看来,食品工程就是一个良心工程,在打造全新农业模式之前,首先要确保源头的安全。他创建的诚达生态园出产的生态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用两瓶矿泉水,不放任何佐料,甚至不放一粒盐,就能煮出香气扑鼻的鳖汤,张虔给这道菜取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清香千年。他指出,如果生态鳖场出现任何污染或者任何人工饲料,就不可能煮出看似简单的“清香千年”。
少帅务农给这一片青山绿水间带来一股希望之风。相比普通的农家后代,他们有实力雄厚的家族企业作支撑,起点比较高;相对于解甲归田的一代企业家,接受过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的他们拥有年轻的资本,敢于冒险,对新生事物接受速度比较快,容易融会贯通。他们相信走出城市的摩天大楼,依然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