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民族正从麻木到表情丰富,还谈不上淡定
本刊专访《舞林争霸》总导演徐向东——
如果说,2012年,《中国好声音》让耳朵重新关注音乐,那么2013的《舞林争霸》则让眼睛首次锁定舞蹈。虽然节目组只邀请了200多位舞者,4位评委,但在全媒体时代,引发的地震却从圈里震到了圈外。在电视与网络、节目与微博的互动下这档节目及其引发的论战效果相当于一次舞蹈的全民集体普及。在这个意义上,它远远超越了一档选秀娱乐节目的范畴。所以总导演徐向东这样期待它:推动舞蹈产业链,改变舞蹈界的生存状态,也改变这些舞者本身的状态。在某种意义上《舞林争霸》也是选秀节目中的“金星”。
2013年4月8日凌晨3点,本刊记者终于等到了舞林争霸总导演徐向东的回复短信,同意采访。连着两个晚上通宵做后期剪辑,后又参加《舞出我人生》的修改会议,他放任自己睡个大觉,醒来才发现并回复约访短信。
而我们8日的采访,就只能在他从上海到杭州的商务车里进行。
车子开出5分钟后,徐向东才发现自己只带了半条烟和手机,皮夹钞票都忘带了。开始采访的半个小时内,徐向东接了5次以上的电话。和节目组讨论杨丽萍的服装、周立波的发言以及节目的剪辑,并和同事敲定当夜返回上海马上进棚亲自剪辑。
这个大导演的午饭直到下午3点多到嘉定服务区才买了几个五芳斋的粽子打发。之前,他只吃了我们午饭剩下的一枚卤肉蛋充饥。
关于争议:你对这个行业真诚,会得到正能量的回报
《齐鲁周刊》:有人说它是舞蹈界的《中国好声音》,你怎么看?
徐向东:它和《中国好声音》相比,收视率差距太大了。这也让我产生质疑,就是舞蹈节目该不该这么扩大的去做。如果这个节目盈利空间很小的话,我的投资人是否还会继续给我投资,这是我比较担心的问题。
这节目不算劲爆,15秒钟广告12万,但是上星期广告加了5分钟,加进来的客户分别是联想电脑,苹果,沃尔沃,洋酒。广告代表市场的认可嘛。问我市场怎么样,我说翻十倍是最起码的。
《齐鲁周刊》:这个节目舞蹈界的争议很大,是不是争议越大说明这个节目越成功吧。
徐向东:我们现在觉得真实是最好的。你对这个行业真诚。你会得到正能量的回报。知识分子在这个节目中看到了舞蹈的问题,看到了一帮导演是真的在努力地推舞蹈,他们就会被感动,舞者在舞台上也会被感动,反过来也就成就了收视率,而不是用新闻炒作的方式。
《齐鲁周刊》:有选手发微博说他们的表演被删减了,观众们因此揣测黑幕和潜规则问题。
徐向东:谁放的长,谁放的短,这可能是技术判断准确与否。观众喜欢的我们把它搞短吗?我们总得考虑收视率吧。因为她是我女朋友?因为我收她钱?那你说给多少钱合适呢?五六千万都不一定能给一个公司的未来。开玩笑,还有东方卫视呢!还有我的赞助商的命运!
《齐鲁周刊》:是不是还有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因素?
徐向东:萝卜白菜,那要什么,我们要的是观众最喜欢的舞星。观众投票,是要喜欢舞蹈的观众投票好,还是要不喜欢舞蹈的观众投票好?我就随意抽观众,还真不能抽喜欢舞蹈的,那我就成桃李杯了。
《齐鲁周刊》:你们如何抽样来保证结果的客观公正?
徐向东:我们全国抽样调查,859个大学生,895个高中生,400多个初中生,39个小学生,小学文化水平的全部丢光,高中生大学生有好多声音,很让人紧张。但他们是我们最主要的受众群体。
《齐鲁周刊》:广告客户也更认可这部分有消费能力的群体。
徐向东:目标受众的争议特别有意思。一个肚皮舞者说:一个民族从麻木到表情丰富,再到高贵的淡定,是有过程的。这个民族正从麻木到丰富的表达自己,最后才能达到淡定,而这个淡定是有内涵的。美国《舞林争霸》上一个舞者一个雪茄一个拐杖,往台上一走,没有任何舞蹈动作,底下观众都鼓掌,中国现在有舞者做得到吗?
《齐鲁周刊》:是不是说我们那个土壤还没有形成。
徐向东:所以说你现在让这些舞者淡定,他就死在那边了。所以我们要他们力量从地板上蹿起来,情感从肺里面透出来,情绪给我把地板燃烧起来,你先要这个,然后你可以回到淡定。
关于评委:最 “搞”最“作”的那个人,往往最出彩
《齐鲁周刊》:您请评委的时候是不是很矛盾。一方面需要金星等有话题性、收视率的人物,另一方面他们说的话,又会让节目组被动……
徐向东:我们要找到他们身上的正能量,看他对事情是否真诚,有时候重要人物,他让你觉得他怎么那么……有点作吧,但是你要回过头来想是他在乎,他要是不在乎,不讲究,那么你会得不到真诚。也许他一直这么讲究,他才会成为这么重要的一个人。最搞的那个人,往往是舞台上最出彩的。
《齐鲁周刊》:金老师和杨老师昨天产生分歧,事后怎么跟他们沟通?
徐向东:我们分别沟通。社会上的人会怎么看,如果双方的粉丝谩骂,给评委带来伤害,评委会不会退出?沟通以后,大家看法比较一致,就是都出于爱节目、爱舞蹈的目的。不是观点不通,是表达不同,舞蹈老师偏严厉,从小学舞蹈就是被打被骂出来的。金星说,舞者受了多少苦,我这样说她们几句他们会受不了吗?不会。唐诗逸说14岁的时候跳舞,老师一脚把她踢到几米远。
《齐鲁周刊》:四位的气场性格不同、形成很好的张力,你们是怎么决定请这四个人?
徐向东:数数除了这四个舞蹈界还能再找出谁?这也是舞蹈界的悲哀,没有人。
关于舞蹈:“跳出我自己” 的可能性
《齐鲁周刊》:作为《舞林大会》《舞林争霸》以及《舞出我人生》的总导演,您能比较一下这几个节目吗?
徐向东:你们觉得《舞林大会》没有《舞林争霸》好是吗?
《齐鲁周刊》:《舞林争霸》有更丰富的文化含量,不是单纯的一个选秀节目。它是一个结点,拉动了我们思考很多问题。
徐向东:实际上我现在面临很多问题。他们是十年独舞,我让他们双人舞,我想让舞者明白怎么才能达到艺术本身的无界限。可以跟一个好的舞者一起跳舞,也可以跟一只疯鸟一起跳舞,这不是舞蹈的一种境界吗?
观众投票,那舞者就问,我是应该去讨好观众吗?我拿什么去讨好他们?我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性格和舞蹈的主张?我就说,你试试思考吧,你以前有思考过吗?你愿意像杨老师那样,那你就不要来参加这个节目嘛,那你既然来了你就必须要想通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我丢谁的问题。为什么那些有话题的战胜了那些不说话的首席?舞蹈界或者舞者他们应该从这个节目当中,看到什么叫传播的规律。学员问我舞蹈会剪多长,我告诉他们时长等于市场。
《齐鲁周刊》:《舞林争霸》的主题叫做“跳出我自己”,这个节目您曾期待它:推动舞蹈产业链,改变舞蹈界的生存状态,也改变这些舞者本身的状态。现在看来,效果如何?
徐向东:推动吧,改变不敢说。我认为部分达到了。现在要求商业活动挺多的。但是我现在还不想接这些活,因为这牵涉到我们要不要跟他们签约的问题。《中国好声音》有学员没给我们签。其实任何一个真人秀的节目,它都有后续产业的发展和支持问题。今年的年会上,公司形成了共识:所有信任我们的人,愿意和我们一起玩的人,我们才跟他们签约。如果他有更好的发展,我们就欢送。
《齐鲁周刊》这事说白了就是捆绑不成夫妻。
徐向东:我到现在都没有跟他们谈签约的问题,我就说,我只是希望最近你们不要出去。原模式没有给学员发钱,但是我觉得要养活他们。他们要是出去单打独斗的以什么价格买好呢?我这边是一打包,那就是另外一种概念。总体是希望推动舞蹈的市场价格。他们都听得懂。我们不仅要改变音乐制作的传统观念,甚至要改变音乐界的操作观念。我们是希望路越走越宽的,不是希望路越走越窄。
(资料整理 李含)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