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彩民众生相:都想成为“百万富翁”

2013-02-22 08:38 未知/ 吴永强 /

  大奖或许离你很远,投注站却离你很近;当彩票无时无刻出现在视野中的时候,它就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并直接或是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观念,无论它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据一份彩票购买者的行为调查显示,55.3%的受访者购买彩票的动机是“中大奖”,表示“献爱心”的只有9.7%。一张小小的彩票,承载了多少一夜暴富的梦想,我们距离富翁如此之近,又如此之远。我们贪婪,并且为贪婪而活着。

  一个彩票站里的市井江湖

  退休后,丁雁辰在济南曲水亭街开了个彩票站,至今已有三年时间。

  早上起床后打开门,等待老朋友们前来,丁雁辰的彩票站,不仅仅是他的工作,还成为周围的一个“沙龙”。“很多和我年龄差不多,退休的人,平时没事干,家里有孙子不让抽烟,就来我这坐坐,买上几注彩票,聊聊天。”丁雁辰告诉本刊记者,“有些人下午三点来,坐上一个多小时,等到旁边的幼儿园放学了,就去接孩子。”

  曲水亭街游客多,除了固定的彩民,也会有游客来买彩票。“他们一般花钱不多,花钱多的大都是老主顾,不过一般也不会超过100块钱,最多的一次,有人买了1000块钱的。”在他的印象中,还没有人买彩票上瘾,有时买几百块钱的,钱花完了,自然也就不买了。

  “平均每天的流水大概2000多元,按照7%的抽成,一天能赚100多块钱。”据本刊记者调查,这还是少的,省府东街等一些地方的彩票站,每天流水可以上万。

  丁雁辰自己也买彩票,但不常买,“自己就守着彩票机,要是控制不住,随便往外出就是。”建设路附近一家彩票站的老板,由于痴迷彩票,趁家人不注意,一夜间打出来了十几万元的彩票,“这些钱是要还的啊,一个彩票站才能赚几个钱,砸锅卖铁也还不上。”

  常年蹲守彩票站的人中,购买群英会等即时开奖的人比较多。“每有人中了奖,就出去买几盒烟,彩票站里人人发一盒,大家一起乐呵乐呵。”丁雁辰说,“我也中过一次,最高奖1万元,就请他们出去喝酒。”

  2月18日下午3点,徐文山出现在彩票站。“钱花完没?”老朋友跟他开玩笑。年前,徐文山中了2000元,让他很是高兴。“都给你存着呢!”他也回应一个玩笑。

  “这次你买啥我买啥。”朋友说,“我跟在你后面买,也蹭蹭你的运气。”

  “中不了可别赖我。”徐文山嘿嘿一笑。

  在老婆眼里,买彩票就是乱花钱。为这事夫妻俩没少吵架。“女人家,懂什么?”徐文山吸了口烟,向朋友抱怨,“我这是为家里赚钱呢!”

  这时,彩票站里已聚集了五六个人,大家在七嘴八舌议论着群英会的号码走势。“14、12。”徐文山喃喃自语。

  可惜,一个多小时后,徐文山购买的几注都未中奖。他只得恋恋不舍地离开,去隔壁幼儿园接孙子放学。

  彩票站里依旧热闹,大家开始讨论第二天晚上开奖的双色球。

  “篮球选4吧,有段时间没出了。”有人说。

  “有可能。”一个白发老者拿起铅笔,在纸上写着。

  “可不一定!没准儿今天它就不出来。”

  “管它呢!我就猜4了。”一个中年妇女拍拍腿说。

  “行,我也选4。”白发老者也下了决心。

  穷屌丝和副老总的“公平竞技”

  怀着希望走进彩票站,查看上一期彩票的中奖情况;失望后,购买新的彩票,然后怀着新的希望走出彩票站。

  这是刘海的购买彩票心得。在通往彩票站的路上,他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成捆的钞票,这些钱如何使用他早已想过无数遍,买房、买车、游玩、投资、资助亲友……

  刘海今年28岁,就职于济南一家文化公司,定期购买彩票已有3年时间。作为无房无车的穷屌丝,面对可怜的一点儿工资,刘海早已对未来失望,彩票成了他寄托财富梦想的手段。

  “我只买双色球,每次不超过10块钱,有两个长期守的号,有时也会根据号码走势重新选择一些号码。”刘海告诉本刊记者,“最多的一次中过四等奖,200块钱。其他的小奖偶尔也中,不过肯定是入不敷出,能收回1/5就不错了。”

  刘海发现自己买彩票的金额越来越大,对彩票的关注也越来越深,有时候彩票会出现在他的梦里,梦里出现的数字,醒来后赶紧记下来,跑到彩票站购买,以为是天意,却又是竹篮打水。

  据本刊记者调查,像刘海这样的彩民正逐年增加,大学毕业,混迹职场,看不到自己未来在哪儿,购买彩票成了他们获取财富梦想的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

  刘海所在公司老总王克扬,有着和刘海完全不同的境遇,也同样是彩票站的常客。

  王克扬买彩票的初衷很简单,“就是玩玩,没把彩票当真”,拿出几百块钱来,坐在彩票站里刮一刮奖,也是一种刺激,“就像做企业,也是在风险中求生存,体验一种小概率的财富事件,也是对生活的调剂”。

  “侥幸心理当然也有,”王克扬告诉本刊记者,“现在市场不景气,公司运作困难,如果中了500万,就可以渡过难关。”当然,这种想法大都一闪而过,一笑了之。

  彩票网站对彩民购彩习惯进行的一项市调抽样数据表明,彩票已成为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中国彩民的消费群体分化成三块。

  王克扬无疑属于第一种:最具潜力彩民——主要包括企业老总、白领人员,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以30岁至49岁的中年男子为主,本科以上的比例约占到70%。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彩票研究中心日前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彩民规模达到2亿多人,问题彩民大概有700万,其中重度问题彩民达到43万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陈海平表示,通俗地说,问题彩民就是那种买彩票上瘾的彩民,想停停不下来,不买难受,不能自抑。

  这是贫民窟里成就百万富翁的故事,这也是贫民窟里再无百万富翁的时代

  彩民的两极,往往收获不同的命运。极少数人一步登天,也有些人坠入深渊。

  2003年,天降横财,改变了王选(化名)一家人的命运。

  王选家在鲁中山区一个小县城,兄妹三人,他排行最小,父母都是工人。王选的母亲是一位老彩民,十几年来,坚持不定期购买彩票,但花费不多,每次投入4-10元。2003年,她购买了两注“30选7”,结果,中得一等奖,奖金120万。

  当时县城只有一两家彩票站,他家中彩票的消息很快传开,他们一夜暴富的同时,也一夜成名。坊间传说很多,据说立马就有人盯上了他家,欲行劫财。王选当时读高二,为了安全起见,每次上学都要哥哥陪同。因为他大哥与“道上”的人认识,此事才不了了之。

  10年后,面对本刊记者的追问,王选对当时的情况三缄其口。“中奖后,生活肯定有变化,具体影响来说,好坏参半吧。”王选告诉本刊记者,“当时也一时找不着北,乱花了一些钱。这些年来,那次中奖总是成为朋友们的话题,经常有人跟我开玩笑,感觉别扭。”

  退休后,父母用部分奖金做起了小生意。作为亲戚朋友中的“富豪”,“谁有困难,尽量帮忙”。

  如今,王选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依旧和父母住在几十年的老房子里,母亲还是偶尔买彩票,每次仍投入不超过10块钱。“父母都有工作,我自己也在赚钱,其实钱都是左手花,右手进。一次中奖并不能决定一生的命运。”

  中奖给王选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做慈善。媒体上报道的失学儿童、大病急需用钱等情况,只要他看到了,往往会按照媒体报道的账号、地址寄钱过去。“每次也不多,大都是100-500元,”但王选坚持不和受捐赠者见面,“就是‘为善不欲人知’吧,尽自己的一点儿力量,平时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有人中奖,更多人做了炮灰。有人在炮灰的位子上负债累累,妻离子散。彩票成了很多人的梦魇。

  去年6月,济南历下公安局接到一家银行的报警,一位姓魏的客户信用卡巨额透支后,迟迟不肯还款,除了这家银行的信用卡外,魏某还透支了另外7家银行的信用卡,总的欠款额度24万余元。

  经过多方侦查,民警将魏某抓获。魏某交代,自己因长期购买彩票以致于沉迷彩票,最终不能自拔。魏某从1997年开始迷上了彩票,15年来他用于买彩票的费用达到了七八十万元,这其中就包括他用信用卡套现的24万元。而他累计中奖总共只获得了20万,入不敷出只好到处借钱,直到负债累累,妻离子散。

  魏某不是最惨的,今年23岁的肥城人王子强在两年时间里投入20余万元购买彩票,之后又借了8万余元高利贷,为还贷,卖掉一个肾得到了8万元。去年3月,王子强抢劫彩票店老板,伤人后逃离现场,最终被捕。

  有研究者称:“把彩票当成中国传统的‘小赌怡情’,或者西方一些国家的全民休闲娱乐,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大多数底层彩民来说,都太奢侈了。他们节衣缩食投注的一张张彩票,其实是他们通往一个虚幻的‘中国梦’的门票。当其他的门都难以企及时,只有这扇门似乎还向他们开着。只是,这门票、这门,会把他们带向何方,恐怕是他们同样无力掌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