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反腐亟待制度化出口
只有让民间反腐有个制度化出口,才能把民间力量更好地置于整个反腐的资源配置中来,从而使其成为一种可再生资源。
王岐山的反腐期待
11月30日,中纪委的一次座谈会上,王岐山向与会专家推荐了一本书——《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是法国政治和思想家托克维尔的著作,谈到了法国大革命之后原有的封建制度,是因为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是社会动荡没有带来革命党所预期的结果,统治者和民众最后都被相互之间的怒火所吞噬。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指出:“王岐山更多的关注是我们不要搞急风暴雨式的政治运动式的,要持久的,深入的来推进。”也就是从运动式反腐到制度反腐的转变。
“刚刚迎来的这轮反腐败热潮,和以往的多次反腐工作相比,有着引人注目的不同特点,这些特点以及当前的政治社会形势,也昭示着中国的制度反腐有了新的契机。”时事评论员陈杰人说。“这次反腐行动,官方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容忍了民间网站“杂音”的存在,对于哪怕尚存疑问的举报,官方也没有简单封杀,比如罗昌平对国家发改委现任副主任的举报。”
综合以上分析,陈杰人得出结论:“中国下一步将迎来反腐败制度建设的新动向。首先,官方将淡化反腐败的政治平衡技巧,转而实行纯粹的反腐败策略;其次,官方将更加重视民间意见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实现体制内和民间的良性互动。”
从运动式反腐到制度反腐:
体制和民间的桥梁
宪法规定,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没有完善的体制,网络反腐迟早会变成另一种“文化大革命”或变成网络“黑打”。
去年10月1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召开“积极运用微博客服务社会经验交流会”,对此《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如今微博反腐鼙鼓阵阵,亟待规范,普通网民、意见领袖和传统媒体都需要加强自律,在法律和公序良俗的范畴内审慎用好话语权。民意如洪水,一旦失衡泛滥,将引起反弹,最终会导致网络言路和民主政治的倒退。
其实,微博并非天然的反腐“基地”,它也可以作为政府和民间交流的桥梁。今天,微博已经被提高到“网民问政”、“舆论制高点”和“十八大精神”的高度。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称之为“微博国家队异军突起”。他认为,政务微博改变了面对民众的“对手思维”,有助于“官民之间顺畅互动”、“夯实共产党永续执政的民意基础”。
“党和政府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夺回了互联网上的麦克风,夺回了一些突发事件和敏感议题的话语权。”祝华新说。
(文据《人民日报》、《新华网等》)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