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情色反腐:快感过后的迷失

2012-12-15 21:32 未知/ □吴越 /

 

  全民微博时代,情色反腐借助网络不停发酵,威力倍增。然而,当人们深陷在清官与贪官二元对立的戏剧迷幻中,却忽略了真正的反腐目标:反对贪贿所依靠的制度性腐败和政治腐败。

 

  全民微博时代的“情色狂欢”

  情色“秒杀”官员是近期中国式反腐的黄金定律,目前记录保持者是重庆北碚区前区委书记雷政富:63小时。

  雷政富在2007年种下的风流孽债,五年多之后爆发。而从其不雅视频被曝光到他被免职,仅过了63小时。

  人品低劣、道德败坏甚至面相丑陋,占据各种版面,成为权色交易主人公的注脚。而在舆论风暴的背后,很少人知道究竟其中有着怎样的官场烛影斧声,折射出人性中哪一些幽暗角落。

  我们还记得两年前的“局长香艳日记”,原广西烟草专卖局销售处处长韩峰因一本日记被查处。现而今,文字升级为视频,大有与时俱进的感觉。

  情色反腐俨然形成了一种奇特效应,让更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曝光艳照,以至情色反腐成为令人目不暇接的旋风。比如山西人大代表李俊文“4妻10子”、公安局长包养姐妹等等。

  这些案件往往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渠道首选网络,二是通过曝光艳照等具有眼球效应的证据来吸引关注,最终通过社会关注的力量来引发反腐部门的介入。

  成功扳倒多名贪官(包括近日的雷政富)的记者朱瑞峰说:“网民对色情的兴趣更大,”贪污受贿的案件很难发布到网上,但涉及色情的往往比较容易被接收和处理。几乎所有爆料人都向朱瑞峰说,“他们有二奶!”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当下,网络的开放性使其形成一个人人可以参与的扁平化的舆论场。情色反腐借助网络平台,速度快、影响大和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其积极意义不可小觑。

  啼笑皆非的“情妇危机公关”

  从郭美美拥有“干爹”和豪车,微博无底线的炫富后,整垮了一个红十字会。但这些“坑爹”的姑娘们始终被虚荣牵着走,非但不理会前车之鉴,反而更加变本加厉,也许打心眼儿里认为自己的“干爹”拥有击不垮的本事,炫耀一下也无妨。

  而“干爹”们似乎也不为意,宠坏了这些“干女儿”。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栽到女人温柔乡里的官员,并不在少数。

  一个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还是一段不雅视频的主角, “这是造假的,不要信。”结果当天就被免职,并被立案调查。经过重庆市纪委调查核实,互联网流传有关不雅视频的男性正是重庆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

  黑龙江双城市广播电台的女主播,在网上实名举报双城市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孙德江,要挟自己与其保持不正当关系,并在她怀孕7个月时强行与她发生性关系。仅仅一天的时间,孙德江被纪委成立调查组初步核实,其在处置国有资产问题上有违规违纪问题,立案调查后,双城市人大常委会免去孙德江双城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

  但还真有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危机公关”的——网上一篇《网上流传官员艳照,主角为河南林州卫生局纪检书记》的帖子,引来强烈反响,这件事被林州市纪委证明属实,但讽刺的是,纪检干部冯某随后就“闪电般”和艳照的女主角步入了婚姻殿堂。

  官员纷纷因女人落马,涉事的“女主角”们反倒成了反腐的“巾帼英雄”。

  从献媚的情色剧到正义的反腐剧

  在欢呼情色反腐取得胜利的同时,却少有人去追问,为何5年前就发生的事到现在才被曝出?是什么力量让雷政富免于被追责,反倒还能步步高升直至区委书记?

  有人调侃道,领导干部要一防老板、二防女色、三防黄赌毒。对于某些贪腐官员而言,女人与行贿者、黄赌毒一样可恶而可怕。

  其实,这种说法完全避开了官员贪腐的吏治和体制性的症结,转移了公众视线,而让女性成了替罪羊,把正义的反腐剧演成了献媚的情色剧。

  “情色”反腐使人们深陷在清官与贪官二元对立的戏剧迷幻中,却忘记了真正的反腐目标,忘记了去反对贪贿所依靠的制度性腐败和政治腐败。

  当网络与情色被过于倚重,往往会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比如,当大量的反腐信息在网络出现,甄别选择只会越来越难,除非事件更具爆炸效应,这势必导致网络反腐可能会“更情色”、更加追求轰动,同时常规性举报就会被眼球性的举报信息所淹没。

  再比如,受制于网络道德与应有理性的欠缺,类似“举报”可能难免造成误伤,正如有评论所指出的,这很容易在网络狂欢中触碰到法律的边界。朱瑞峰推测出爆料就是“内斗”的结果:“90%的爆料人来自官场内部,他们往往出于斗争的需要。”

  有评论指出:“情色反腐并不能消除根本性腐败,当下的中国需要寻求一种有效的反腐路径。网络所展现的更多是信息与民意,反腐力量的直接依靠终是包括权力监督和问责机制等在内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