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博,大使命——反腐的民间力量
从“独行侠”式传统反腐到“63小时微博反腐”
网络盛行前的民间反腐,多少有些个人的悲壮色彩。那些单枪匹马的民间反腐人士,面对的是掌握着公共权力和丰富社会资源的当下权贵。
1981年,64岁的湖南人陈荣杰从娄底地区公路局退休后回到长沙定居,他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几乎都用在举报官员的腐败问题上。2003年3月,湖南女巨贪、原湖南省建六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蒋艳萍被判处死缓,就是陈荣杰历时12年不懈举报的结果。
在退休后的20年里,这位被百姓称为“反腐斗士”的老人,总共将20多名敛财贪色的腐败官吏拉下马。而陈荣杰老人也因“损害”了某些人的利益,曾被人报复,多次遇险。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这样“独行侠”式的传统反腐已渐渐远去,而网络为民间反腐开辟了一条更安全、更便捷的新通道——民间反腐人士或自建网站,或利用各大网站论坛,把手中的证据、资料等全部呈现,直接号召、凝聚民间力量推动官方介入对腐败案件的查处。
近两年,有关微博反腐大小事件不断,小小的微博开始让贪官们频频触礁:号称 “微博反腐第一人”的周文彬,不仅反腐还主动承认了自己的行贿事实,并在微博上全程直播;江苏某地局长朱小红被妻子微博揭发包养情妇、作风有问题;无知局长因不了解微博特性而错把它当QQ与情妇隔空传话被撤职;子女儿媳炫富引得网友人肉“坑爹又坑夫”……无论是自首检举还是被他人揭发,抑或是被无知的子女“连累”下马,“微博反腐”都或多或少地折射出官场的种种丑态以及当下众多监察机构的形同虚设。
11月20日晚,疑似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不雅视频截图在微博发布。21日有关部门表示注意到此事并开始核实。22日有关部门确定有关视频并非PS,继续核实当事人身份。23日上午11点重庆市纪委确认不雅视频主角为雷政富本人,重庆市委研究决定免去其书记职务,并对其立案调查。网友称,63个小时,一个正厅职干部被微博秒杀。
63小时微博反腐,让一位正厅级干部落马,继“天价烟局长”周久耕在半年时间内落幕、“表哥”杨达才因微笑落马两个月不到、“房叔”蔡彬一个月上下被移送检察机关,中共十八大后,多地反腐提速:山东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12小时后被调查;广东40天内5名高官落马…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3亿。这个庞大群体中的民间反腐人士,只要坐在家里轻点鼠标,就可完成整个举报过程,所隐含的反腐力量,足以令很多腐败官员不寒而栗。
公共意识下的“中国人不高兴”:微行动,是真正的公权;微民,是实实在在的公民
凭借一个账号、一张照片、一段视频,140个字,玩着就跃上了反腐新大陆。
从推特到新浪微博,时代依旧负重前行,你我已经凌波微步。新浪微博首页写着: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当小微博扇动蝴蝶效应的翅膀,它无意也必然地引发了传播方式进而生活方式的革命。一双手虽然小,但无数双小手彼此关注、评论和转发,真正链接起社会的神经末梢。
今年8月,“中山纪检监察”接到线索,时任中山市人社局纪委书记的梁国影,篡改儿子公务员考试成绩,引起舆论广泛关注,造成恶劣影响。很快,“中山纪检监察”通过微博发布信息,将对举报信息展开调查,并通过微博同步发布相关进展,赢得了网友的一片叫好声。
在处理过的多个检举事件中,该事件被广东省中山市纪委评价为“线索最多,证据最充分,最重要的是时间最快,效果最显著的案件。”当然,一切都要归功于微博平台。重要信息被编辑成微博发出,并得到了上千次转发,事件很快得到众多网友和有影响力的“大V”们(比较有影响力的实名认证微博)的关注。“事件一旦扩大,信息源就会迅速增多。”
“它让更多人参与其中,成为检举者和推动者。”
微传播产生微动力,缓慢但坚实地推进着国家新语境、国民新思维和社会生态变革。
若干年前,龙应台写过一篇流传很广的文章,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龙应台说,“在一个法治上轨道的国家里,人是有权生气的。”而且,“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大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的话,明天——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你一定要很大声地说。”
应当说,人人都有不高兴的权利,它属于一项基本人权。
微,不是弱小和卑微,是个体被看见,是越草根越大声,是从普通网友到有影响力的“大V”公知们参与公共事务下的公民力量。
微博反腐,是公共事务中个体的意志选择和意见表达,更彰显了无数个“小”在大时代的价值。都是理性的、心平气和的、非暴力冲突的参事议事方式。它们与革命无关,却能反映无数个“小”的诉求,从而推进社会的变革和公共生活的进步。
我国的民间反腐力量,已引起高层重视。早在200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建立网络举报平台。2005年12月28日,中纪委、监察部也首次公布了中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的网址。
2012年12月3日,新浪微博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共同发布的《2012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下简称“报告”)显示,至2012年10月底,仅在新浪微博,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就达到60064个,其中包括外交部、公安部、卫生部、铁道部等20个国家部委的官方微博,以及22个省级政府的政务微博。
随着大量政府机构在微博上“安营扎寨”,如何运作“政务微博”正在成为中国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微博反腐也是一把“双刃剑”:变动社会中的公民身份与罗伯斯庇尔式的革命狂欢
十八大后,微博反腐方兴未艾,差不多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官员“中枪”,纪检部门介入后,多有查实。
宪法规定,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力。但也有专家认为,微博反腐存在一些重要缺陷:网民多采用“无官不贪”的“有罪推定”,微博成了虚拟空间的断头台,罗伯斯庇尔式的革命狂欢;民意审判,法律退后,以微博“大V”和媒体人为后援的爆料,被告在微博上无“还嘴”之力,权利救济缺乏;爆料者身份的模糊,还容易被官场恶斗所利用;全民“扒粪”时代,伤害社会信任体系。
《瞭望》周刊早在2009年发文:只有让民间反腐有个制度化出口,才能把民间反腐力量更好地纳入到整个反腐资源配置的序列之中,从而使其成为一种可再生资源。
“在群体心理中,人们都有一种要表现社会正义感的需求”,南开大学教授齐善鸿曾坦言,“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人们更容易淋漓尽致地进行这种需求的宣泄。然而,这也容易成为一把双刃剑,走向极端就会演变成一种精神层面的群体暴力行为。虚拟社会的民间力量,在这里容易失去理性,对社会构成巨大的伤害。”
郭美美,一个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20岁女孩在新浪微博上多次发布豪宅、名车、名包等照片而备受关注,后因其在新浪微博上认证的“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身份引发了民众关于“我们捐给红十字会的钱到哪去了”的种种质疑与猜测,矛头集中在郭美美炫富的个体行为与其认证身份所彰显的公共性之间的巨大冲突。
很多学者认为,微博反腐的红火从侧面反映了常规反腐渠道的不畅。“维权无望。”“中国微博反腐实名举报第一人”周文彬认为,通过常规渠道反腐,“检举资料往往落入被举报人手中,还没有办成事,先给自己带来麻烦。我原来是公务员,递交反腐资料都经历了很多曲折,到各个部门去跑,现在也没有结果,更何况一般老百姓了。”
“反腐的主战场还应该是纪委,通过举报和案件牵连,从表象挖取内幕。”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常规反腐渠道不畅导致微博反腐成为一种潮流,带有“破釜沉舟的悲怆”。
“走常规反腐渠道往往是火中取栗,是高风险小概率事件。”更多的人认为,微博反腐只是一种形式,“舆论和民意始终无法也不应该取代法制,应该推进反腐制度的完善,推动官方信息的公开”。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