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胸到丰乳:张扬的女性意识
■乳房的自由之路·观点
裙摆指数的出现,映射着女性的性感身体正在成为一种经济的源动力,一张经济的晴雨表。同样,胸部尺寸的大小跟每个时代的社会开放度、文明习惯、商业程度有关。从“拼命隐藏自己的胸部曲线”到如今“爆乳装”的流行,女性对自己身体的审美体验由隐藏至彰显,由小家碧玉遽然丰乳肥臀……
“大奶奶”横行:
三围时代的到来
乳房一直是女性的象征,对于女性的所谓“曲线美”、“性感”最终都要落于此。在80年代初期,中国人的审美刚开始往正常水平回归,影视剧里的第一次对于身体的裸露尝试就出现在这一点,在1981年出品的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里,一个模糊的似裸非裸的镜头一闪而过,实际上观众只能看到女主角胸部馒头大小的一团白色,但这个镜头引起的轰动,远远超过了2006年12月底上映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那一片波涛汹涌。
90年代一个叫巩俐的中国美女开始走红,她习惯于在国内隐藏自己的三围数字,但在柏林电影节上却骄傲地挺露双峰,并让记者得知,她的三围尺寸也是36(c)-24-34。“甚至,她比梦露还要深刻。”当时一篇国外报道这么写道。
接近模特身高的巩俐走红于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个年代的一大流行是遍布全国各城市的模特队,她们经常被邀请穿着时装和泳装在各种场合:百货商店、夜总会、新开张的宾馆等,一切需要吸引人气的地方走秀。成为模特是那个时代少女普遍的梦想,中国人的身体商品化时代就从这些泳装少女身上开启了。
胸前的相对论:
女人美不美与时代有关
大写的C就这样深刻地成为中国女性的新追求。对C的追求同时也是世界大潮流,对欧洲各国的一项调查也认为C是最合适的女性胸部尺寸。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英国女性最多的是D,高达57%,因此,英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认为小胸女性更性感的国度,这又一次证明相对论的正确性。
在1999年,当开放热稍微回潮的时候,学者易中天对中国的流行偶像进行了一番反思,并拿巩俐和刚刚成名的赵薇做了一个对比,他说:“赵薇的大眼睛还让我想起了30年代的那些明星们。30年代的电影明星无一例外都有一双明亮而迷人的大眼睛,她们的身材不特别的苗条,与西方的美人标准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建国以后,我们的明星审美标准在与30年代脱节或者说决裂,50年代、60年代是苏联的审美格式,80年代以后则彻底的西方化,对身材或者说得白一点就是对三围的要求完全西方化,巩俐的走红就是这种西化的产物。”
爆乳指数与经济晴雨表
不久之前,曾经有一条不曾引起多少人注意的消息:俄罗斯一个电视台采取主持人裸体播报新闻的方式,结果收视率剧增。他们打出了一句响亮的口号:裸体新闻——没有任何隐瞒的节目!
尽管这种“新”新闻形式多少有那么一点哗众取宠和贩卖色情的嫌疑,但却勿庸置疑地揭示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深刻的事实:我们的身体正在逐渐商品化。
这个过程早在上世纪就已经开始了,裙摆指数的出现,映射着女性的性感身体正在成为一种经济的源动力,一张经济的晴雨表。
裙摆指数也称为裙摆效应,这个指数看起来很复杂,说起来很简单——女性裙摆越长,股市就越低迷;相反,女性的裙子越短,资本市场则越出现昂扬的牛市趋势。从裙摆指数,我们也能因此推导出一个爆乳指数:经济繁荣程度与女性乳房的暴涨也存在着某种联系。
随之,这个时代,对个性的过度追求让一些女性们发现,在消费的全套装备中,最美的消费品则是自己的乳房。这种乳房的“重新发现”,在我们这个消费时代之中有着尤为特殊的重要意义。乳房取代灵魂在消费时代的出场,使得乳房呈现出一种资本化的根本趋势。
于是,乳房的性感化对消费时代的女性来说几近于是一道“绝对命令”,而每一个消费者也必须通过“个性化”的“消费”来投资在自己的乳房上,并使之符合“性感”要求。
不过,这种过度的商业化也引起了女权主义者的反思:“我们的身体是我们自己的。丰胸如果不是出于健康目的,而是为了取悦男性消费,而且会带来摧残女性身体的后果,女性主义就决不支持。”两性视野网站负责人荒林这样说。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