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探访一家酒店的厨房

2012-09-16 07:43 未知/ 杨百会 /

  厨房,是食品安全最后防线。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们能守住的最重要的阵地就是厨房。如果守住了厨房,许多细菌能在这里被杀灭,许多安全隐患能在这里消除。而如果忽视了厨房卫生,这里反而会成为细菌和有害物滋生的场所。

  如果将挑剔的目光从普通厨房转移到专业化的酒店厨房,我们会发现,其实厨房里的安全条例相当苛刻。近日,本刊记者探访济南万达凯悦酒店厨房,解剖这样一个样本,触摸食品安全背后真实的“苛刻”与“繁琐”。

  货源追踪与“2小时规则”

  济南府中餐厅零点大厅位于济南万达凯悦酒店二层,这里配备着独立的开放式厨房,透过玻璃窗,客人们可以一边品尝美味佳肴,一边将经典传承的中式烹饪过程尽收眼底。

  这里似乎是酒店在食品要求方面的一个缩影,也透露出一种足够的自信。

  “当食品到达时,对食物事项必须检查并记录的有7项,拒收食品的标准则达到9条”,酒店卫生官李红梅对本刊记者介绍说,“我们会将生肉、家禽、海鲜放入不同颜色的容器来预防交叉污染”。

  在收货区的墙上,就贴着这样一张标示:红色—生肉;黄色—家禽;绿色—蔬菜和水果;蓝色—生海鲜;白色—即食食品;灰色—奶制品。

  在酒店收货区,几乎每天都有货车到达,“对于这些货物的来源,都是我们仔细筛选的供货商来供应的”,济南万达凯悦酒店行政总厨刘易陇对本刊记者说,“我们有三个蔬菜供货商,从之前在济南和其他酒店建立足够信任的供货商中选择的。”

  刘易陇透露,他曾亲自到位于河北省香河县牛肉屠宰场考察,“从运货到分割到包装的各个环节都没有问题才可以确定牛肉货源”。

  在酒店有一个关于食品的“2小时规则”,“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冷食品的温度在高于5°C时最长可存放2小时;任何食品温度高于5°C时无论在运送、展示、服务时间多少,服务后食品必须被丢弃;在旧食品上添加新食品对新食品而言会降低它们的保质时间。这是因为在底部,剩余食品的温度高于5°C保持的时间可能已超过2小时。”

  高科技设备打造出的食品安全

  本刊记者注意到,在酒店的食品运送专用电梯里,张贴着一份《健康与卫生指南》,详细介绍常见的细菌种类和预防措施。而在每个厨师的口袋里,都装有一份便携式《卫生安全手册》,将几百条规定浓缩到这方寸之地,方便查阅。

  在酒店的测试实验室,李红梅专门给本刊记者演示了如何检测蔬菜的农药残留,一个便携式的测试仪,一张试纸,就可以迅速检测农药残留是否超标。“我们会经常抽查几个批次的蔬菜”。

  打开紫外线灯,强烈的紫外线就会把油烟变成灰,然后抽走,这是烘烤区抽风系统,“这个设备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这个区域的干净整洁。”刘易陇说,“另外我们用专门的紫外线的仪器还可以给刀具消毒。”

  而对各种大型仪器的消毒则用一种消毒液进行,“这是庄臣公司专门为酒店设计的清洗喷雾剂。”

  这里的高科技厨具设备让人眼花缭乱。在糕点制作区域,记者看到,厨师正在将刚制作完成的蛋糕等放入一个特制的冰箱内部,“这是济南市唯一一个急速冷冻的冰箱设备,是普通冰箱速度的4倍,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细菌滋生。”

  无处不在的“颜色规则”

  酒店之所以能够保证食品安全,固然有高科技设备的贡献,但是人为的规定同样不可忽视。这里对个人卫生、分类和专具专用的要求近乎“残酷”。

  本刊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来自广州的粤菜师傅正在切熟食,他必须在白色的砧板上,用棕色木柄的刀具,而且砧板用塑料制成,“因为木板会有缝隙,造成细菌滋生,而棕色刀具是专门用来切熟食的”。刘易陇说。

  无处不在的“颜色规则”同样运用于砧板和刀具:红色—生肉;黄色—家禽;绿色—蔬菜和水果;蓝色—生海鲜。比如在厨房内要用专门指定的蓝色砧板和刀具制备生鱼片,在前台要用白色砧板。

  颜色对应标示在每个区域随处可见,甚至不同颜色的抹布还要对应不同的清洁部分。

  在个人卫生方面,酒店更是要求到每一片指甲。“如果有伤口必须贴上防水创可贴,不允许留指甲”。

  “在制备食品的过程中,每个员工不允许佩戴首饰,厨师确保在制备食品的过程中要佩戴帽子,确保自己的工作服与工作鞋保持清洁。”卫生官李红梅说,除去这些基本的要求,“他们还必须频繁的洗手,例如制备生食品后、处理垃圾后、休息后、开始工作前、咳嗽后、打喷嚏后、触摸过头发后、吃饭或者喝饮料后和去厕所后,而洗手专用池不可以清洗任何其他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