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王永庆:“智能王国”里的台湾式养老

2012-04-15 09:25 未知/ 吴越 /

  ■名人

  80岁之后,王永庆亲自督促打造的长庚养生文化村,与传统的敬老院截然不同。其文化涵义,是让每个住进来的老人,不只是被动地接受赡养服务,而是过得尊严、快乐、健康,进而实现老年人积极营造自己晚年生活的新价值观。

  遍布全台的“养老梦想”

  晚年的王永庆有三大梦想,排在首位的是:全台广建养生文化村,达到“老扶老、老助老”目标。

  2004年,王永庆投资500亿新台币建设长庚养生文化村。依托长庚纪念医院(1976年由王永庆投资建立,现为亚洲最大的医院),养生文化村成为养老典范。

  一名长庚养生文化村高阶主管回忆:“‘养生文化村’这个名字是董事长取的,是先有了名字,之后才有了蓝图,董事长很强调‘文化’这两个字,一开始我们也不太明了其真正的含义,只规划了表演厅等硬件设施,但是计划提出去之后,却被他打了回票。”

  “董事长向我们解释,文化的意涵,是让每个住进来的老人家,不只是被动地接受赡养服务,而是积极地创造退休后的生活,让每个住民都过得很有尊严,也过得很快乐、健康,所以软件的规划才是重点。”

  为了养生文化村,王永庆常每隔一两个礼拜就去视察,以他自己实际使用的经验,提供意见,像是他觉得老人家冬天洗澡还要自己调冷热水很不方便,于是他指示改用定温的热水器,即使预算会因此而增加不少;在一次视察后,发现房间里没有冰箱,于是他花了数百万元为住户添购冰箱。

  “告别等吃、等睡、等死,让老人来做事情”

  在王永庆的构想中,养生文化村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活到老、做到老”。传统的老人赡养机构,老人家一进来就成了“等吃、等睡、等死”的三等人,在这样的环境下,老人家非但活得没有尊严,也因为生活没有重心,意志容易消沉。

  他的文化村,是要“让老人来做事情”的。村里不需要体能、不危险的工作均由老人自己来做,老人照顾老人,并领取报酬。更重要的是,在这里,许多老人的经验和智慧都可以通过给大学生讲课等方式传承下去,在此过程中,也让老人获取成就感。

  王永庆的老朋友、前“监察院长”王作荣,在报纸上看到王永庆有意盖养生文化村的新闻,马上决定订了一户。

  王永庆举王作荣的例子说,他数十年的经验和智慧,一定要好好传承下去,未来他住进养生文化村后,星期六、星期天将会安排大学的一些研究生来和他座谈,而他为了要准备这些资料,平常就会有事做,生活也就有了重心,同时他的经验也能够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