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高僧与明星的佛教物语

2012-04-01 08:18 未知/ 张萍 /

  ■明星佛缘人性、佛性与当代性——

  佛教中兴,大师功不可没。从星云到净空,大师们的“宗教改革”无疑将佛法从江湖拽到了庙堂。而明星作为和大师相随相伴的角色,成为民众和大师之间的桥梁。

  大师们的佛教中兴

  佛教自明清以来衰败数百年,大部分出家人遁入山林,逐渐与人间脱节,成为吃斋拜佛的老人佛教。民国时代更因战乱频仍,人心混乱,佛教一蹶不振,政府颁发的救国救民信条之一,便是“毁庙兴学”。而在台湾,由于日据时代受到日本佛教的影响,许多出家人娶妻吃荤,寺内着袈裟出外则西装,僧俗混淆。

  民众对佛教、对大师的印象,至今仍停留在影视剧里的与世隔绝中,佛教仅仅是一种信仰,大师仅仅是念经讲佛助人化厄的和尚。而心怀中兴佛教之心的大师,如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凭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教靠我”的大愿心,以60年革新佛教,使佛教在台湾乃至全球复兴。他创办的佛光山,以“人间佛教”为宗风,已壮大为台湾佛教的华表、现代世界佛教发声的重镇。他的理想是:佛教一定要走向人间化、生活化、现代化、社会化、大众化、艺文化、事业化、制度化,乃至国际化。

  于海内外倡导促进成立“净宗学会”,提倡专修净业,专弘净宗的净空法师也曾发行光盘《和谐拯救危机》,努力推进佛学的国际影响。他曾在马来西亚和前首相马哈蒂尔会见,马哈蒂尔向他提问如何解决国际安全问题,他和美国前总统布什会见时,布什也提了同样的问题。而且布什和他谈话之后,在国际上的态度明显“比从前温和多了”。

  像协助山东的齐素萍居士创立海岛金山寺这样的道场,对于净空来说不在少数。十余年来,净空在美、加各地弘法,许多城市都成立净宗学会,近两三年来,已扩及东南亚,颇有“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之况。

  使佛教中兴,从山林到人间,从老年到青年,从传统到现代,从遁世到救世,从幽怨到喜乐,从寺院到会堂,从国内到国外,星云大师、净空法师等人堪称此中大者。

  大牌明星的身后,往往站着一个同样大牌的师父

  高僧、上师、活佛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见一面都是“三生有幸”,但明星要见他们并不那么难,他们甚至能够直接皈依于大师门下。这就彰显了明星信徒的独特性:大牌明星的身后,往往站着一个同样大牌的师父。

  王菲的师傅是尼泊尔高僧索巴宁波车,这位宁波车是密宗花教的唯一继承人;梅艳芳的师傅是夏玛巴宁波车;金城武的师傅是宗南嘉楚宁波车;李连杰的师傅是青海罗贡桑宁波车——宁波车。

  另外,拜于禅宗门下的明星也有不少,张国立、林青霞的老师是台湾2009年年初逝世的圣严法师,刘德华则是台湾灵岩山寺妙莲老和尚之皈依弟子,张铁林的老师也是台湾知名高僧星云大师,杨紫琼在香港佛门高僧圣一大和尚座下皈依三宝。

  很多时候,人们信仰宗教如信仰一台投币机,投进去信仰,至少能回报安慰和希望。对男明星来说,这可能对事业有所帮助;而对于女明星,除了求财求运以外,还多了求婚姻和求子。邱淑贞多次前往尼泊尔的寺庙念经,去年念的正是《绿度母》,作用是“求男得男,求女得女”。只是很遗憾,邱淑贞目前仍然只得了两个女儿。

  通常,一个剧组若是遇到积极传教型的演员,很快就会在剧组里风靡起来,“这有点像星座,就算不会因此成为虔诚的信徒,也会记住一些说辞。”恰巧,热心传扬佛法的明星里,香港老牌演员郑佩佩乃其中之一。有与郑佩佩相熟的内地记者云:每回到香港采访她,郑佩佩总会热心地向其介绍佛法无边,也曾邀请该记者与佛师共食斋饭,还说若有向佛之意,大师可当场点化。

  当信佛的明星越来越多时,俨然就划分出一个个新的小圈子。就如游艇俱乐部、高尔夫俱乐部、赛马俱乐部一样,这个圈子的入门券就是信佛,你往里走一步,就可能遇到很多自己很想认识的人。

  “信佛的明星很容易因为这个共同的话题,成为一个圈子”,某娱乐公司的一位经纪人告诉记者,“有些演员平时就很活跃,不管对方信不信佛,都经常向周围人传道。有些就不怎么爱提自己信佛的事情,觉得这是私事,和别人无关,但如果碰到对方也信佛,还是挺容易聊得来的”。

  当你遇到一个信佛的明星,你可以和他聊佛教,让他觉得你是“自己人”;当你遇到一个不信佛的明星,你仍然可以和他聊佛教,指引他信佛,让他觉得你待人热情。毫无疑问,“信佛”也可以成为一项社交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