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老一辈的经典爱情读本

2012-03-11 19:38 未知/ 秦关 /

  在爱情被广泛质疑的当下语境中,他们对爱情的赤诚态度为我们提供了反思文本……

  境界1:同生共死

  爱情读本:傅雷与朱梅馥,“你走的时候,我也一定要跟去”

  1966年9月2日夜,在红卫兵两天三夜不间断的抄家和凌辱后,翻译家傅雷不堪忍受,自杀。与他一同安详赴死的,是其包办婚姻的配偶朱梅馥。

  1913年2月20日,朱梅馥出生在上海南汇县城,比傅雷小五岁。她原是他家表亲,亲上加亲,早早订下婚事。傅雷却留学法国热烈浪漫的开始了异国情缘,一度想退亲,却因失恋,只好作罢。

  1932年,两人在上海一家饭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这女子,原该是最迫不得已的“旧时代的物”,却从此成了他的恩爱妻子,最好的朋友和伴侣。

  婚后朱梅馥一生承担了大大小小,里里外外的杂务,还是傅雷工作中不可多得的“好秘书”。傅雷的文稿多、且杂、且乱,每一篇几乎都经妻子的整理。她总是先把文稿一一排好顺序,然后再一笔一画地誊抄下来,字迹端正娟秀,一丝不苟。

  据说就连傅雷给傅聪写的信,每一封,她都要先誊抄留底,然后再亲手邮出。傅雷喜欢音乐,工作之余她就给傅雷弹奏一曲。傅雷爱花,她就时常陪丈夫半夜起来,打着手电筒,在小花园里进行嫁接实验。

  傅雷的坏脾气和他的才华一样非同凡响,有时简直到了可怕的程度——曾经为了教训儿子傅聪,抓起瓷盘就扔,以至于给孩子留下了疤痕。朱梅馥用她那菩萨一般的心肠和脾气,最大限度的弥补了才子的暴烈不羁。

  1958年4月30日下午,傅雷在多次遭“批判”之后,被宣布戴上“右派分子”帽子。朱梅馥曾经对傅雷说过:“为了不使你孤单,你走的时候,我也一定要跟去。”1966年9月2日夜,两人于上海江苏路的家中服毒自杀身亡。同生,并且,共死。

 

  境界2:青梅竹马,日久生情

  爱情读本:钱学森与蒋英,一部“真实版的偶像剧”

  “燕双飞,话阑人静晚风微……杜竞彩足球鹃声声唤到,不如归!”这是一首不大为人知晓的古典歌曲,歌名叫《燕双飞》,它跟两个人的爱情故事连在一起,他们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和歌唱家蒋英夫妇。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民国爱情流行的模本。钱学森和蒋英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对。

  蒋英的父亲蒋百里与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相识少年,关系十分密切。钱家唯有独子钱学森,便同蒋家抢来聪敏美丽的“三闺女”蒋英,过继到钱家。这一年钱学森14岁,蒋英5岁。从那个时候起,两人便成了终日相随的小伙伴了,时常合唱《燕双飞》。

  1947年,蒋英与钱学森在上海和平饭店举行了婚礼。婚礼后一个多月,蒋英独自到了波士顿和钱学森会合,在异国他乡开始了他们的新婚生活。

  1950年8月23日,得知新中国成立钱学森和蒋英买好了回国的机票,却被美国当局监禁,理由是说他的行李中携有美国国防的“绝密”文件。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特务时不时闯入家门搜查、威胁、恫吓,他们的信件受到严密的检查,连电话也受到了窃听。这时的蒋英像一名忠诚的卫士护卫着钱学森,想方设法把惊吓留给自己。她抱着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小女儿永真,拉着蹒跚学步的儿子永刚,四处奔走呼吁。

  为了摆脱特务的监视,蒋英为丈夫在浴室里放了一张沙发椅,让钱学森在那里搞科研,而自己则守候在门外,看书、听音乐,充当丈夫的“保镖”。为了使丈夫、孩子不发生意外,她不敢雇用保姆,默默地承担起全部家务,每天早早到市场上去选购新鲜的菜蔬、食品和鲜花……

  整整五年的软禁生活,两人一起度过。钱学森多次公开表示,“密斯英,我冷酷岁月中的伴侣。她与我一同承受不幸,是上帝赐予的最为珍贵的礼物!”两人一直相伴62年。

  境界3:意趣相投,相濡以沫

  爱情读本:钱钟书与杨绛,“从未后悔娶她”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年华老去之后,钱钟书回归自己一生的爱情,始终未变。

  1932年春,杨绛初见钱钟书时,他“穿一件青布大褂,戴一副老式大眼镜,一点也不‘翩翩’”。但其文名已誉满全校。两人一见钟情,意趣相投。

  钱钟书隔三差五地便约杨绛写诗。他把自己的刻骨相思之情比作蛇入深草,蜿蜓动荡却捉摸不着;心底的城堡被爱的神箭攻破,无法把守。把这些理学家的语录变成了自己的爱情宣言。

  1933年夏,钱钟书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应父亲之召去上海光华大学任教,但与杨绛的书信不断。一次,杨绛给钱钟书寄来一封信,不巧被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老先生看到了。杨绛在信中对钱钟书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亲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终不受障碍。”

  老先生边看边赞,也不待征求儿子的意见,便自作主张,直接提笔给未过门的儿媳妇写了一封信,把她大大夸奖一番,并郑重其事地把儿子“托付”给她。并领着儿子去杨府求亲。两家门当户对,很快就举行了订婚仪式。1935年夏,钱钟书与杨绛在无锡七尺场钱府举行了婚礼。

  此后,当时光流逝,生活褪去最初的华彩,逐渐呈现粗粝面目。跟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杨绛夫妇也饱尝战乱的动荡、亲人的离散、历次政治运动的惊险……还有造化弄人,晚年女儿病逝。人生有那么多人力所无法掌控的灾祸、挫折与无常,但他们的爱情却始终未变,一世情缘,相守60余年,直至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