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春晚死局

2012-02-06 14:09 未知/ 齐鲁周刊 /

  通过一块荧屏,我们渴望在一台国家级春节晚会上看到些什么?当本山大叔都领衔主演了枪毙龙年春晚的大戏,这件事越来越没那么要紧了——即使今年我们记住了铁娘子哈文。

  娱乐,是需要点精神的。但是,中央电视台的名头以及功能,使得它被关注的越多,它就越是一种政治——百姓爱看的节目要捂着嘴;百姓不爱看的要发“痒痒挠”。“八亿人民八部戏”早已成为历史,除夕的“十亿人民一部戏”却持续了30年。一部戏被抻成了一条产业链,这一条产业链又像一道文化枷锁锁住了春晚所有的文化意义。

  这使得春晚成为死局:你输出的不是普世价值,只能自娱自乐。开场的锣鼓中场的小品,最后齐唱难忘今宵,八股式的春晚三段论漠视了我们的审美和智商,成为春晚科举中,最严肃、最透明、最一针见血的智力调戏。

  正如王朔所言:“嗬,非得假装跟人民是同路人,假装关心人民去,招人讨厌嘛。各种阶层都有自己的代言人,人民中会涌现自己的代言人。”

  其实没有人真正为一台春晚感到失落。当它逐步脱离主流社会的视线,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结果。这种变革的趋势,西方叫做“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所以,打破央视春晚迷信,才能预防春节文化垄断。让艺术的归艺术,让政治的归政治,只是芙蓉姐姐的黑眼圈,就别硬充苏菲玛索的蓝眼影了。

  初一的太阳不会因除夕的春晚而不照常升起,该唱的歌要大声唱,该演的戏要使劲演,该说的相声一句也别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