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大国亦是盘中餐

2012-02-02 10:19 未知/ 吴越 /

  老子《道德经》里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说的是当权者治国,就像一个星级大厨,将各种食物配料融合烹调,从而达到政通人和的佳境。现代鸿门宴:毛泽东与蒋介石的高端对决

  招待客人,是否用钱多就好,用钱少就不好,这可不一定。

  抗战时期,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招待过华侨领袖、著名实业家陈嘉庚,论排场,毛泽东只有1块5的招待费,蒋介石却拿出800块,毛泽东无法与蒋介石相比,而实际效果却恰恰相反。

  1941年6月,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从新加坡回到中国慰劳抗日将士。在重庆,蒋介石花800银元宴请他,陈嘉庚却叹道:“此等虚浮乏实,与抗战艰难时际不甚适耳。”

  随后陈嘉庚来到延安,毛泽东留他吃饭。

  毛泽东在自己的窑洞门口摆了一张桌子,这个桌子桌面不平,上面铺一张纸,纸铺了以后,菜还没有端出来,风把纸吹走了,于是干脆这张纸也不要了。

  毛泽东用自己种的豆角、西红柿招待陈嘉庚,只是特地上了一味鸡汤,整顿饭算下来也就1.5元。他说:“我没有钱买鸡,这只鸡是邻居老大娘知道我有远客,送给我的。”

  陈嘉庚看了看饭菜,想起在重庆的遭遇,对毛泽东说:“得天下者,共产党也!”

  毛泽东用1块5轻松打败了蒋介石的800块。此后数十年,陈嘉庚一直坚定地支持毛泽东。

  此次宴请,只是毛蒋二人一次远距离对决,后来1945年的重庆谈判,堪称两人全方位的“宴席大战”,现代版鸿门宴。

  1945年毛泽东离开延安前,对到重庆后可能的危险作了最充分的估计:“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的独裁的,所以重庆可以去,必须去”,“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

  据当时的《蒋介石日记》记载,蒋介石要扣留并“审治”毛泽东。毛泽东在重庆,如鱼游釜内,有点“悬”。

  毛泽东在重庆期间,蒋介石多次宴请他,并邀其住进自己的林园。可是,一次次机会,一次次无法下手,蒋介石好生郁闷。

  解读《蒋介石日记》,我们看到,毛泽东告辞离去后,蒋介石独自在林园中逛了一周,心里想的是:“共党不可与同群也。”他似乎已经忘记,就在前几天,他还和毛泽东谈过:“国共非彻底合作不可。”对于中国的未来,他有“荆棘丛生”的感觉,不过,他仍相信在今后的较量中,他可以战胜毛泽东。

  历史证明,蒋介石并没有能控制毛泽东,相反,倒是毛泽东跳身出来,让中国在三四年的时间内天翻地覆,并且将他赶到了海峡彼岸。

  比尔·盖茨的菜单和奥巴马的国宴

  酒桌浇筑了一个社交的中国、节庆的中国、礼仪的中国。网友们曾对招待奥巴马的国宴津津乐道:翠汁鸡豆花汤、中式牛排、清炒茭白芦笋、烤红星石斑鱼、一道点心、一道水果冰淇淋和2002年的长城五星葡萄酒。

  上至国家元首、下到平民百姓,酒精不燃烧,不算搞社交。

  2006年4月18日,比尔·盖茨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享受家宴。一共三道菜加一道甜点几内亚熏鸡肉沙拉,洋葱牛排或阿拉斯加大比目鱼二选一,然后是大对虾,甜点是棕黄油杏蛋糕。

  主人是世界首富,主宾是世界强国的元首,宴会地点是主人家——赫赫有名的“未来之屋”,却没有让人幻想的珍馐美馔。比尔·盖茨还特别重视这次会晤,亲自把菜单改了好几回。最终,宾主尽欢。

  比尔·盖茨以三道菜款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再次呈现了东西方餐桌政治和饭局观念的差异,也引发了国人对怎么吃的热议。

  其实回过头比较一下各国正式的宴会,尤其是国宴,都比较简单。比如在瑞士,联邦政府主席为招待各国外交使节而举行的国宴,都是三菜一汤,加上一份甜食;在美国,国宴上菜不超过四道;而我国的国宴也是四菜一汤。在这种场合饭菜简朴,不代表“礼轻情不重”。

  国宴是美国国事访问四大礼仪之一(21响礼炮;白宫国宴;下榻布莱尔国宾馆;国会发表演说)。在白宫“撮一顿”不仅是美国外交礼仪中的最高礼遇,也是上层社交界的盛会。白宫国宴是世界上让人最想参加的饭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少人能够参加的饭局之一。或许在宴会桌上摆着的并非什么了不得的珍馐佳肴,但餐桌之外的种种,却决定世界的走向。

  白宫礼节长官玛丽·弗朗奇曾说:“如果你想拒绝白宫晚宴的邀请,只能有四个原因:一是家人去世;二是身患重疾;三是婚嫁迎娶;四是身负要职需要出差。除此之外,不管什么原因,你都不得以任何理由缺席晚宴,这与个人的荣誉无关,而是关乎整个国家机构的权威。”

  总统们的中国饭局

  《基辛格回忆录》中记载了中美“乒乓外交”的一些轶事。

  在那次改变全球政治格局的破局之旅中,除了“小球转动大球”,还有茅台的功劳。

  1972年2月21日晚,为欢迎尼克松及夫人一行举办的国宴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拉开了帷幕。“我听说过您(周恩来)讲的一个笑话。说一个人喝多了,饭后想吸一支烟,可是点火时,烟还没有吸燃,他自己先爆炸了。”尼克松讲到这里,不等翻译说出,自己先笑了。

  周恩来当真拿来火柴,划着之后,认真点燃自己杯中的茅台酒,说:“总统先生,请看,它确实可以燃烧。”

  时隔多年,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仍对这次国宴上喝茅台酒的趣事念念不忘。后来,他果真回家求证,把中国赠送的一瓶茅台点燃,大火猛然蹿起。“中国的茅台险些酿成国家灾难,”基辛格这样写道。

  美国前总统布什父子称得上是最爱吃中国菜的外国领导人。两代布什总统及其家人每年都会多次去位于华盛顿近郊弗吉尼亚州的北京饭店吃中国菜,每次必点“北京烤鸭”。

  布什家族将这家饭店的菜肴熟记于心,北京烤鸭、椒盐大虾、北京风味羊排、干煸牛肉丝、干烧四季豆,不用看菜单,他们就能脱口而出。这5道菜肴在北京饭店被称为“布什菜单”,许多慕名而来的食客只要开口说“布什菜单”,饭店就会精准无误地将饭菜端上桌。

  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不但带着妻子到外面吃饭,而且还带着属下到外面吃,后来又带着到访的外国政要到外面吃。对奥巴马而言,吃饭的地方不仅是餐桌,更是一个政治舞台。

  2010年,奥巴马曾利用一家餐馆推出了自己著名的“汉堡餐馆外交”。那天,他脱下西服,领着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到一家汉堡店吃汉堡。

  他想向人们传递一个信息:美俄关系目前已经非常和平,总统甚至不惧怕将番茄酱抹到他下巴上(不过,俄罗斯间谍的随后被捕,把这事给毁了)。

  去年8月,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中午到位于北京鼓楼附近的姚记炒肝店,品尝了一顿京味美食,一行5人吃了79元。

  拜登79元的菜单随后曝光,引起一片热议。看似不经意,实则是精心谋划的手段,政治家的吃饭其实并没有吃饭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