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灾难和我们的时代

2011-08-01 07:36 《齐鲁周刊》/ 本刊编辑部 /

  7月22日,挪威首都奥斯陆。炸弹袭击了市中心,接着,一名枪手伪装成警察向一青年营地内的集会者开枪,至少76人死亡。

  7月23日,中国温州。北京到福州的D301与杭州到福州的D3115发生追尾,造成6车厢脱轨,4车厢坠桥。截至25日23时,已造成39人死亡。

  灾难,在以“慢生活”著称的挪威和快速发展的中国几乎同时上演。

  灾难是人类历史的孪生兄弟,灾难伴随人类至今。

  德国画家杜勒画于1498年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启示录》中的四骑士,他们分别代表了预示世界末日的四种力量,战争、饥荒、死亡以及最为可怕的一个——瘟疫。

  以地震、海啸、洪涝干旱为代表的自然灾害时刻警醒着人类;以战争为代表的人类自我摧残远超过自然灾害,成为人类走向灭亡的利器;以核辐射、毒气、工业污染为代表的人类文明进步的副产品,进一步摧残了人类的肉体;而当瘟疫、非典来临,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后一根稻草,身体以及灵魂,是否会走向覆灭?

  史前那场波及全球的大洪水,使人类遭受灭顶之灾;

  公元前5世纪,一场瘟疫彻底毁灭了雅典城邦,并改变了西方文明史;

  1556年发生在中国的华县地震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为惨重的地震灾害,夺去了至少83万人的生命;

  一头奶牛引发的芝加哥大火,将一座城市毁于一旦;

  进入21世纪,一个灾难流行的时代是否会卷土重来?

  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日本大地震……

  在这儿,我们追溯历史的记忆,回顾惨烈的一幕幕往事;我们试图展现在灾难面前那最坚强的人类的灵魂,以此献给过去、现在,乃至未来。

  事实上,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的结束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灾难以其悲剧的方式教会人类生存下去的智慧,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警醒与启示。

  今天的中国,置身于一个“风险胶囊”之中:浓缩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也浓缩了这一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在带给人们更多“文明的成果”时,也难以避免地让“文明的风险”相伴而生。

  ——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风险意识、足够的应对之策,为高速发展的时代系上一根牢固的“安全带”。

  东方早报评论专栏作者童大焕说:“中国啊,请你慢些走,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让列车脱轨,不要让桥梁坍塌,不要让道路成陷阱,不要让房屋成危楼。慢点走,让每一个生命都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个人都不被‘时代’抛下,每一个人都顺利平安地抵达终点!”这段文字据说上了《纽约时报》头条。

  这表达了人们面对高速发展,却充满安全危机的社会现实的忧心和疑虑。

  没有危机感的国家是危险的,没有危机感的时代终究会滑向深渊,没有危机感的族群注定了走不远。

  灾难和我们的时代,历史将如何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