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 三个伟人的族谱

2011-07-11 07:01 《齐鲁周刊》/ 齐鲁周刊 /

  毛泽东生于1893年,周恩来生于1898年,邓小平生于1904年。新旧世纪的交替,从考察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三个伟人的家族渊源,我们会发现,传统文化浸润之下,乡村文明在向现代文明过渡的种种痕迹。湖南——江苏(浙江)——四川。三个地域的不同文化,衍生出了不同的性格。

  三个家族,影响了中国现代史的演进历程。

  毛泽东祖居地在吉安吉水,刘少奇祖居地在吉安吉水,邓小平祖居地也在吉安,周恩来祖上与吉安周氏家族同宗。

  历史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此,假若上推几百年,几人或为同乡。

  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家族社会?家族观念如何影响中国?一个人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国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对于兼济天下的偶然因素,对于修身齐家的追求贯穿很多人的一生。

  宗族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独特现象,在中国尤其如是,家谱的价值,实际上与宗教、哲学所思考的是一个主题: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向哪里去?没了族谱,这个哪里来的问题就是模糊的。

  南朝颜之推著《颜氏家训》,清末曾国藩《曾国藩家书》留世,后世子孙获益匪浅。诸多家训,小到为人处事,大到治国平天下,多有论及。后唐时期吴越国王钱镠的《钱氏家训》影响深远,温家宝总理提及的“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在《钱氏家训》的“国家”节中。

  为什么钱氏家族人才济济,为什么曾氏家族崛起于乱世?家族中的扛鼎人物,对于整个家族的意义,非同凡响。一个榜样的树立,很多时候会影响更多后来者。

  众所周知,族谱是家族的生命史,是家族繁衍情况的历史记录,记录着其发源、生息、繁衍的漫长过程。某种程度上说,族谱曾经作为国人的一种信仰而存在,欺师灭祖,被看作一个人丧尽天良的表现。

  1957年,毛泽东在成都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谈到研究历史问题时说:收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祖宗都不敬,谈何爱国。

  周恩来在全国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与家乡淮安的代表座谈时说:一个爱国的人,双色球没有一个不爱家的。爱家是爱国的起点,了解家谱、乡情,是懂得国家的开始。只有了解了乡情,懂得了国情的人,才能真正热爱祖国。

  二位伟人从新的角度阐释了族谱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为什么要从家族的角度,阐释伟人的人生道路?他们在影响时代的同时,是什么影响了他们?将视角落在韶山冲,落在淮安,落在广安,我们会发现,历史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毛氏、周氏、邓氏三家族身上,有一种文化基因,通向历史,通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