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各国人质营救“样板战”

2010-09-03 23:21 《齐鲁周刊》/ 方言 /

  以色列的飞机狙杀、秘鲁大使馆里的武力突击、英国“铁娘子”的必杀令……各国解救人质的宝贵经验成为我们借鉴的“标本”。

 

以色列:飞机上的90秒狙杀


战术关键词:谈判技巧、高仿真演练、狙击时机


 1972年5月8日,满载着99名乘客和10名机组人员的客机从布鲁塞尔机场飞往以色列的首都特拉维夫。两名阿拉伯男人突然闯进驾驶室,未等机长雷维做出任何反应,一支冰冷的手枪已经对准了他的前额。


 劫机犯为巴勒斯坦“黑九月”组织的成员,劫机的目的是要求以色列当局释放被关押的组织成员。雷维机长立即叫通洛特机场的指挥塔,汇报劫机事件,要求571班机紧急降落。


 当客机缓缓向停机坪滑去,洛特机场早已进入紧急戒备状态。劫机者要求给飞机加满油,让他们安全飞到开罗。几名机械师走近571班机,但他们把油箱内剩余的汽油全部放空,并且还在飞机前轮钉进了钉子,放掉了轮胎里的气。飞机内机长雷维则同劫机者聊起天来。


 天色将明时,劫机者要求提供早点。18名突击队员跟随送饭车后面接近了飞机,一跃而出,冲进机舱,大喊一声:“卧倒!”2名男劫机者还没做出任何反应,便一命呜呼。整个战斗仅用了90秒钟便告结束,创下了反劫机行动中时间最短的纪录。

 

秘鲁:地道里钻出的“神兵”


战术关键词:专业装备、拖延谈判、完美预案


    1996年12月17日晚,日本驻秘鲁大使馆正在召开一个名流宴会,一群全副武装的恐怖主义游击队冲进大使馆,400多人被扣作人质。


    事件发生后,秘鲁警方迅速包围了日本大使官邸,与恐怖分子进行谈判。双方僵持数月之久,武装人员先后释放了300余名人质。秘鲁政府从海陆空三军精选150名精明强干的队员,在秘鲁郊区几乎搭建了一个和大使馆一模一样的建筑作为谈判无效武力营救的训练基地,反复演练,确保万无一失,建筑内甚至动用牛和狗来模拟恐怖分子。


 1997年1月起,秘鲁军队挖掘了一条秘密地道,通往大使官邸。救援队员不断地进行攻击大使官邸的沙盘演练。4月22日,秘鲁军队和特种警察部队共约200多名士兵,在时任秘鲁总统藤森的亲自指挥下,冲入日本驻秘鲁大使馆。被扣押在日本大使官邸的人质全部获救。一场持续了126天的恶劣人质劫持事件,在38分钟内得到彻底解决。

 

英国:“铁娘子”的必杀令


战术关键词:绝对武力、SAS官兵


 1980年4月30日,6名手持自动武器和手榴弹的武装分子闯进伊朗驻英国大使馆,把26人扣为人质。


 接下来的5天时间里,警察和恐怖分子在谈判桌上玩起了猫和老鼠的游戏。恐怖分子一边放个把人,一边提出各种各样的条件,比如说把他们送到希思罗机场,派一架飞机送他们离开英国等等。不过,谁也没有想到,撒切尔夫人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跟恐怖分子妥协。


 事件进入第6天,劫持者杀害伊朗使馆新闻参赞拉瓦萨尼。这天晚上7时23分,撒切尔夫人发出进攻电令。在全世界上百万电视观众面前,SAS士兵闪电般地向大使馆发起了突袭。11分钟内,人质被全部安全获救。


■延伸阅读

 

看电影学解救

 

电影教材1:《生死时速》


 恐怖分子在一辆飞驰的大巴上装了炸弹,大巴时速如果减慢就会爆炸,而且歹徒通过监控摄像头观察车内情况,如果警方营救乘客下车也会引爆大巴。基诺·李维斯饰演的特警想到一妙招:先录下一段乘客在车内的录像,将其替换为直播视频,让恐怖分子从画面上误以为乘客都还在车上,其实已经从车底通道将人质救出了大巴。


 专业分析:信号干扰是各国警方都具有的普通装备。而菲律宾警方没有对车上的新闻直播信号进行干扰。


电影教材2:《暗战》


 刘青云饰演的谈判专家首先对匪徒表明自己没带武器,又对其中一个没杀过人的匪徒加以心理攻势,最终解救人质。


 专业分析:只要不完全拒绝对方,劫匪一般不会做出出格举动。而菲律宾警方粗暴地拒绝了绑匪的复职要求,并逮捕其亲属,使得歹徒走入绝境,属于极不负责任的做法。


电影教材3:《火狐一号出击》


 以1984年的伊朗劫机事件为原型,讲述一架法航客机被匪徒迫降于乌干达机场,最后决定以突击行动来救援。


 专业分析:在挟持人质事件中,警方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人质的人身安全。如果在谈判过程中有机会瞄准劫持者,狙击手应该毫不犹豫地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