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财富进化模板
从刘晓庆喊出“亿万富姐”被社会“唾弃”,再到如今《福布斯》把名人财富量化为数据,二十多年的社会变迁,明星们成为市场的主体、资本的新贵。□
赵本山——“倒爷”?MBA?“人贩子”?
4月2日,一架私人商务飞机B-7697号庞巴迪CRJ200降临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飞机名叫“本山号”,燃料费用大概需要1.5万元/小时,是赵本山花2亿多元刚买下的第一架公务机。不过,赵本山买小客机可是一笔非常精明的投资,不仅拥有了飞机的产权,还顺利进入航空业,有这样的头脑,谁能说赵本山不精明?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赵本山就已经是东北家喻户晓的笑星。在当年明星走穴成风的年代,他做起了生意,倒卖煤炭和钢材。知情者估算,赵本山当“倒爷”赚来的第一桶金约有上千万元。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后,赵本山又把精力转向了他的娱乐主业,这个家喻户晓的超级娱乐明星,已经不再是那个土得掉渣的本山大叔,而是威权下的商业帝国。
二人转艺术学者马力说:“赵本山最聪明。他跟我说过,他的产业链,就是用电视剧捧红弟子,让这些弟子再回到舞台。”此言不虚。2009年,刚过52岁生日的赵本山可谓财源滚滚——借春晚舞台捧红的徒弟小沈阳,为本山传媒创造了上亿元的票房收入。到目前为止,赵本山共有包括小沈阳在内的徒弟44人。对于这44名向他拜师的弟子,赵本山使用的是师傅对弟子的管理手段,这是现代企业制度无法侵入的特殊领地。对此有人笑谈,农民赵本山已经进化成了现代商业意义上的文化“人贩子”。
而“刘老根大舞台”落户北京的第二天,赵本山便交了55万元,在香港门槛很高、费用很高、名气很高的“三高”学府长江商学院,上中国企业CEO课程,与知名企业家马云、傅成玉等成为同学。很多人将此看做本山传媒上市前的准备。对此,赵本山给出的说法是:“有路线图,没时间表。”
刘晓庆——人脉财富的罪与罚
1994年,在发出“我认为电影演员只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桩事业”的宣言后,刘晓庆正式投身商海。她的经营套路很简单,就是贩卖自己的名气和人脉。
以房地产公司为例。1994年,电视剧《武则天》让刘晓庆再度红极一时。同年,她就出版了《我的自白录——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儿》。这本“自白录”仅标题就拍108万元,趁热打铁,刘晓庆通过各种媒体发布了她一揽子商业计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庞大的房地产项目,“分布在深圳、上海、烟台、昆明等地,投资过亿的就有8个”。
事实上,这是许多房地产商为“拿地”的政策性优惠巧立名目。几乎所有刘晓庆名下的房地产项目都是别人以她的名义投入资金,而他们给刘晓庆的“好处”,“一个项目就在500万到1000万元之间”。
按照这样的运作理念,1999年,刘晓庆登上当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45位,号称身家7000万~9000万美元。
然而成也盛名,败也盛名。刘晓庆毫不掩饰的野心、与时代格格不入的高傲、目空一切,使她招致无数双眼睛的窥视。2002年6月,刘晓庆被指控“公司逃税金额高达1458万元”,随即被捕入狱。一位和她相熟的朋友感叹:“其实很多明星都逃税,但她长久以来太高调了,不整她整谁?”
周星驰——商业怪才的财富欲望
娱乐圈如今有了两个“周董”,2月23日,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帝通国际”宣布,周星驰将出任该公司执行董事,并公布以《长江7号》电影衍生产品为主的一系列娱乐项目规划。这是在严肃的财经版。
事实上,“喜剧之王”周星驰一早便是香港娱乐圈的“楼神”。1996年周星驰花8000多万港币买下香港普乐道七号豪宅,轰动娱乐圈。2004年,普乐道七号卖掉,求现两亿港币,为的是买下太平山山顶的天比高别墅,周星驰投资3.2亿,并和菱电合作,获批再建成四栋别墅,市值9.2亿港币。
2005年秋,香港方面消息指,周星驰控制的品记国际,本有意在当年10月初在香港股市创业板上市,然而,上市申请在港交所上市委员会聆讯中被驳回。尽管失利,但他通过上市融资把公司做大的野心首次得以公开。而事实上,他早已是一个成熟的投资客。
细心的影迷伤心地发现,在他宣布为电影打磨剧本的时间里,总是一次次地被拍到与刘銮雄等香港巨富约会,又一次次地被拍到与女友于文凤看铺,最令粉丝难堪的是,《长江7号》上映前数月,星爷甚至被拍到在自家车内,面无表情狂数厚厚一沓钞票。
现在的周星驰,早已不满足于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他不仅做导演,还梦想要做一个影视帝国的掌舵人。他孤僻的性格,投资房地产的眼光,以及从不避讳的对财富的渴望,所有这一切,看起来都颇符合成为一名商业怪才的要素。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