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周润发:一只电影“丧家犬”

2010-01-29 14:41 《齐鲁周刊》/ 花蜜 /

  2000年前,圣人孔子在漫天的黄沙中走向了长达14年“周游列国”的苦旅,“累累若丧家之狗”。公元1994年,曾缔造了香港影坛英雄神话的周润发,踏上了进军好莱坞的电影苦旅,40岁,从零开始。


  2010年,胡玫的电影《孔子》结尾,发哥白发苍苍的回到鲁国,踉踉跄跄的下车来对着城门跪拜,泣不成声,“我回来了”。有人说,纵观百年华语影史,周润发,可能是我们对孔子最美好的想象。

 


 

 

当年的那个小马哥缓缓地闭上眼睛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一个卸去铅华的身影,从倒下的杀人王身边站了起来,缓缓地远去


  1994年,一只没有头的猫躺在草地上,猫头被切成两半,挂在花园的栏杆上。早上起来的周润发和妻子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他们在慌乱中拨通了好友、电影人张家振的电话。


  周润发那时刚拍完吴宇森监制的《和平饭店》,电影开头周润发演的杀人王和兄弟相残,周润发手起刀落,一口气杀了两百多个黑帮。


  “他说香港不能留了……”张家振说,当时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期,“黑社会喜欢用能卖钱的大明星拍戏,也给片酬,但什么烂戏你都要拍。”


  电影里的英雄周润发也没法例外,虽然此时《上海滩》早已缔造了万人空巷的经典,在所有内地人心目中,他已经被刻画为香港电影的符号。全东南亚的少年都会说小马哥那句响当当的“我发誓不会再让人用枪指着我的头!”人们都说,如果让70年代人只选择一个明星、一个偶像、一个英雄,他只会是周润发,不会是其他人。


  但现实中的周润发,只能跑去好莱坞,40岁,一切从零开始,风衣墨镜、冷血双枪、阳光微笑,都封存在胶片之中,“一日未有片子开拍便一日是吃自己的用自己的”。临行前,周润发在接受采访时说:“在美国拍电影是我的梦,无论是拍电影还是做人,我们都要有朝一日告诉自己梦境成真。有人说华裔演员难有机会拍好莱坞的主流电影,我不信。”


  他不会想到,16年后,55岁的自己会在电影《孔子》里幻化为孔圣人,在故土鲁国巅峰之举的“夹谷会盟”、“堕三都”之后,于漫天的黄沙中走向了长达14年“周游列国”的苦旅,“累累若丧家之狗”。


  他不会想到,16年后,自己会如主旋律电影《孔子》的结尾,风霜满面地在鲁国门口老泪纵横,感慨言道:我又回来了。2010年1月23日,周润发和《孔子》剧组走进孔庙的时候,他突然有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在好莱坞“二次创业”,他似乎成了东西大片中的一种调料——西片要他来当东方元素,东片要加他来勾起西人的眼熟感。曾经的英雄开始有意识地挣脱仅仅作为一个东方符号的身份


  1995年,陈荟莲好久没这么幸福了:丈夫周润发一回家就烧饭做菜,对她百依百顺。她也清楚,丈夫从一个“天王巨星”,变成了“非著名好莱坞演员Chow Yun-fat”。


  当发哥前往他的“六国”好莱坞“二次创业”的时候,华人社会除了惋惜和钦佩,还有怀疑——他似乎成了东西大片中的一种调料:西片要他来当东方元素,东片要加他来勾起西人的眼熟感。谁能忘记《加勒比海盗》中光头、烂面,而且还长须、长指甲,只差没有系上辫子的发哥给国人带来的尴尬?


  时代变了,周润发也在变,曾经的英雄开始有意识地挣脱仅仅作为一个东方符号的身份,转而追寻一种更有文化使命感的角色意识。于是,有了那个高高在上,有点残暴又满怀睿智的国王。也就是在这时,他遇上了也正是有感于东西文化冲突的李安,于是那个悲剧的国王成了《卧虎藏龙》中的大侠李慕白。


  李慕白这个角色无疑是十分成功的,好莱坞如此评价:“他比最新的007布洛斯南更高雅,比旺达姆更敏捷,比西加尔更看重荣誉,而且与好莱坞的黑人男星丹泽尔同样性感!”


  周润发,在经历三十年的风雨之后,终于被全世界认可。讽刺的是,让他达到好莱坞巅峰的,仍然是东方文化里的功夫英雄,所以有了《黄金甲》……接这些片没什么可非议的,毕竟大片大片酬,有人出得起价,那去玩一票又何妨,而且也没人好诟病发哥抢钱——谁都知道他和他太太都不差钱。不过玩得太多,难免令人生疑,廉颇尚能饭否?


  你很难在西片或东片中见到一个真正的演技润发,即使是文艺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对于这位身处于西方主流文化中的东方明星,如同抛妻离子踏上仁爱之路的孔子,也在自觉不自觉间寻觅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归属感。


  
当他在《孔子》发布会上“子见南子”,坦言“比起年轻时惊心动魄,现在的生活最简单,最舒服。”谁给了他最后的精神家园?


  2009年,当《孔子》剧组发布了由周润发演孔子的消息后,负面新闻排山倒海一般地涌来,电影局那边数次被否,理由是怎么能让一个演过黑社会的人来演孔子?


  但片花出来,赞美的声音就向上走了。到片子出来,专家学者们似乎又公认发哥的演技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如鬼才魏明伦。“他让我从他眼中看到了智慧、忧患以及仁爱同时存在的光芒。你在里面看不到小马哥的江湖,看不到船头尺的小人物。如果真要说有点影,那么多少可以联想为《卧虎藏龙》李慕白的升N级版。”


  演技润发终于露了一手。


  虽然周润发在此之前还曾坚称:“我不演有光环的人”,但孔子也有爱情。正史中的孔子,十九岁娶老婆,第二年生子孔鲤,“子见南子”更成为一段几乎活色生香的佳话。对此周润发称一看到周迅饰演的南子就晕了,“她个子那么小,演戏那么好,怎么搞的?我想了很多方法也不知该怎么打动她,她太美丽了。”


  但周迅出演南子,并不单单因为她的美艳和灵气。电影人文隽近日在博客上爆料,称当年吴宇森请发哥出演《赤壁》,发嫂提交了“拍戏现场,除了导演和对台词的人,任何人一律不能和周润发说话”在内的近百条细则,周迅这回能和发哥搭档,只因发嫂觉得周迅不“骚”。  


  似乎让人想起了历史上的“河东狮”。但发哥似乎置若罔闻,仍会频频公然“偷吻”,南子周迅,甚至早先的“姨妈”斯琴高娃。这一点,香港女作家林燕妮看得最透:“人生如戏,周润发的一生,留下了好几颗受创的芳心,是她们甘心以痛楚换取发仔的雪泥鸿爪,还是命运弄人,这一点发嫂最清楚。而出身豪门、性格温柔的发嫂,是个他真正需要的女子。”

  亦如周润发所说,“比起年轻时惊心动魄的爱情,现在的生活最简单,最舒服。”历尽千帆,“电影上的丧家犬”发仔心中,发嫂,给了他最后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