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迈克尔·杰克逊的人间喜剧(2)

2009-07-02 16:21 《齐鲁周刊》/ 张霞 /

 

■旧事

 

中国的杰克逊符号

 

  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喜欢流行音乐;喜欢流行音乐的中国人,也不是都喜欢摇滚;喜欢摇滚的中国人,也不是都欣赏迈克尔·杰克逊标志性的舞步……实际上,很多知道“天王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中国人,从来没有听过他的歌曲,不仅仅是完整的听一首,连片断都没听过……


  可这个歌星,对中国人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一个娱乐明星的影响程度,他为中国人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

 

□江寒秋

 

“他着迷于中山的稻田、水牛、村庄和农舍”


  杰克逊从未在大陆举办过演唱会,但1987年,他以游客的身份来到广东中山,这是他唯一一次大陆行。


  1987年,虽然美国流行音乐仍未大量涌入中国,但凭借着热卖的专辑《THRILLER》,许多前卫的中山年轻人认识了杰克逊。


  在中山市雍陌村逗留的短短40分钟里,杰克逊显然对尚未城市化的中国农村兴趣浓厚。他着迷于稻田、水牛,池塘中的鸭子,沿着道路星罗棋布的村庄、旧世纪般的农舍。导游刘广志回忆说:“他走在雍陌村的青石板路上,好奇地望着襁褓中的婴儿,和村里孩子们打着招呼,与在家门口晒太阳的老妇人合影。他和同行的人拍了很多乡村的照片和录像。”


  身穿中山装的伟人照片也引发了杰克逊的好奇心,他还打听了“中山装”的由来和设计特点。“据说他回港之后委托香港方面量身定做了中山装,带回美国。”


  
在台湾的“危险之旅”——26位歌迷因他缺氧而晕厥,大肚子六个月的准妈妈来看他的表演,连失聪的歌迷都在他演唱时落泪……


  1986年,成方圆还是一个二胡演奏选手,在看完了一盘杰克逊的录影带后,自学演唱,之后便抱着吉他登台,也照葫芦画瓢地唱了一通,居然就这么莫名其妙地红了。    


    成方圆看过的那盘录影带是杰克逊组织的世界群星演唱会,那个时候,杰克逊、麦当娜、乔治·迈克尔已是整个世界的流行偶像。


    当然,大部分听觉刚刚觉醒的歌迷也只是通过一些盗版磁带知道了这些巨星。有意思的是,尖利的假声、劣质的磁带、可笑的英语听力,让一部分歌迷以为杰克逊是个女人。


  1993年9月,这个“女人”带着自己的危险之旅演唱会,带着伊丽莎白·泰勒夫妇抵达台北现场。


  在舞台上,杰克逊的魅力震撼了所有人。曾有26位歌迷因缺氧而晕厥,有大肚子六个月的准妈妈兴奋地说自己冒着生命危险来看偶像的表演,更有失聪的歌迷在他演唱《WillYouBeThere》时落泪。

 

1979年之后,中国的每一个社会现象,都能在他身上找到对应点


  生于1958年的杰克逊,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走红,新闻效应延续三十年。这个时间轨迹,恰好锲合中国从改革开放到兴盛发达的历史轨迹。1979年之后,中国的每一个社会现像,都能在他身上找到对应点。


  当中国人为喇叭裤争论时,杰克逊奇装异服;当中国人视男人长发为另类时,杰克逊披肩长发;当摇滚乐标志着中国叛逆文化时,杰克逊在舞台上腾云驾雾;当中国人“公开讨论”人类各种特异行为时,杰克逊为与男孩子是否有不轨行为周旋于法庭和媒体;当中国人慢慢理解为什么律师是社会主要角色时,迈克尔·杰克逊靠最杰出的辩护律师脱身。当慈善举动渐成中国日常生活一部分时,杰克逊四处散财。


  当中国人已经对各种社会奇异现像熟视无睹,搞八卦被视为媒体不可或缺但最不重要的组成时,做了一辈子传媒焦点的迈克尔·杰克逊以他的死亡制造最后的新闻焦点。  迈克尔·杰克逊的死亡再次把这个流行乐天王推到舆论口沫的浪尖。他究竟是音乐世界里的天才、唱片工业里的符号、消费话语下的悲剧还是商业狂欢中的棋子?


    对此本刊专访了乐评人王小峰与郝舫,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解读,在他们眼中没有一个人同迈克尔·杰克逊一样把完美与过失演绎到如此精致,没有一个人能用是或非、黑或白来界定杰克逊的生前与身后,这个传奇又伴随争议、童真且满身邪气的逝者,是个倒霉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