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贬值带给我们什么?
目前,人民币升值已经对出口形成了一定压力,自2014年年中以来,以贸易计价的人民币实际升值幅度高达13%。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三月出口下滑15%,远低于预期和前值;进口下滑12.7%,不及预期但好于前值;贸易顺差缩减至30.8亿美元,二月份为创纪录的606.2亿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贬值的声音此起彼伏。
一般意义上讲,人民币贬值对我国经济影响很多,有利有弊,但总体是弊大于利。
一是在利用外资层面,利用外资是我国的基本政策,但人民币贬值会对利用外资产生负作用。外资中的长期资本主要追求收益性,所以暂时的货币贬值不会对其造成明显影响。可是,一但投资者预期人民币持续贬值,鉴于对投资安全性的考虑,有可能大规模撤资;短期资本对人民币贬值的反应就会很敏感,人民币贬值短期资本就会迅速撤出,造成外汇供不应求局面,人民币就会进一步贬值,这会冲击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且人民币贬值后,以外币表示的资产价值大于人民币表示的资产价值,人们更愿意持有外币,从而造成资本外逃,产生外汇短缺,抑制经济发展。
二是在进出口层面,货币贬值有利于鼓励出口,抑制进口,从而改善国际收支。货币贬值后,会使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商品价格下跌,提高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而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降低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但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必须满足马歌尔·勒纳条件,即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只有满足此条件,出口商品数量增长才能弥补价格的下跌,提高出口贸易额。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较低,出口需求弹性较低,需求量稳定,即使人民币贬值也不会产生较大需求增长,最终导致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三是在国内物价水平层面,人民币贬值会影响国内物价水平,造成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通过三种渠道引导通货膨胀:首先是货币工资机制。进口物价上涨会推动生活费用上涨,导致名义工资的上涨,名义工资的上涨反过来又推动生活费用上涨,如此循环往复;其次是生产成本机制。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导致以其生产的商品价格上涨,推动物价水平提升;再次是货币供应机制。人民币贬值后会导致官方在结汇时付出更多成本,货币供应量相应增加。若人民币贬值能改善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增加,则货币供应量也会增加,从而推高通货膨胀,而人民币贬值会加剧通货膨胀,最终降低人民生活水平。
四是在经济结构调整层面,人民币贬值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发展将造成不利影响。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实际上是为落后产业提供保障,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降低了我国工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中国已成为WTO成员国,随着国内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在强大国际竞争对手狙击下必将濒临倒闭。因此,长远看人民币贬值对建立独立自主的本国工业体系是潜在威胁。
从中国经济转型需要分析,中国经济目前主要面临两方面压力。一个是结构转型压力。一个国家由穷变富要经历两次转型。第一次是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这个转型主要解决温饱和大众工业消费品需求。第二次是从工业经济转向服务经济,这个转型主要解决城市病、医疗、教育、金融等服务类需求。中国正处于第二次转型过渡期,面临淘汰工业落后产能和过度产能、稀缺的优质服务供给、凸显的结构性失业压力、经济增长动力增速下降是过渡期的典型特征。再一个是债务高企压力。政府为应对转型困难采取了大量刺激政策,短短几年间中国经济积累了巨大债务。债务增长加速与收入增长放慢形成强烈反差,金融风险加剧。
面对两种压力,货币贬值的效果是放慢淘汰落后产能,放慢淘汰过剩产能,放慢产业升级压力,放慢对服务业部门的资源进入、刺激短期收入增长(并缓解债务负担)。
从货币战略分析,中国长期以来执行的是弱势货币战略,所考虑的视角是如何在残酷竞争环境下保护自我。为此,不欠债,不冒险,不开放门户,尽可能积累外币,甚至不惜吃亏(货币贬值)。在一个以利益为核心的国际竞争环境下,采用强势货币战略会有许多益处,能以更低的成本占有世界资源(特别是战略性资源);能绑架他国,使他国自动维护本国货币;必要时还能主动发动货币战争,以解决国内短期经济危机,并在长期内进一步强化本国货币。
三十余载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第二,剩余劳动力也已逐渐消化,继续维持弱势货币战略的收益将越来越小,而成本则越来越大。为此,有必要转向以人民币国际化为目标的强势货币战略,而强势货币战略的核心是升值。
作者简介
赵海均,著名经济学家,管理专家;西安交通大学MBA,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曾任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在经济研究方面视角独特,见解精辟,发表专业论文数百篇,用企业家的眼光解读中国经济,用经济学家的智慧阐释企业管理真谛。著有《什么在左右中国经济》、《破解中国经济之谜》、《ST中国》、《再解中国经济之谜》等。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