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里的“灰色产业链”
一张原本闲置的银行卡,网上的身价竟然被炒到了上百元,这让不少“卡族”看到了商机,以至于有人感叹说,买卖双方在网络上讨价还价的争锋,让原本处于休眠状态的闲置银行卡借助网络平台“复活”了。
但是记者调查发现,网上银行卡买卖是一条灰色的产业链,为金融诈骗犯罪提供了可能。银行卡以实名制办理,卖卡人一时图小便宜,就很可能面临承担民事赔偿的法律责任。
利润翻番的银行卡交易
随着银行数量的不断增多,很多人手里都有一张甚至几张闲置不用的银行卡,这些卡一般会怎么处理?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有的市民对此不以为然,“卡里没钱的卡好几张呢,老是不用,就扔家里了,都忘扔哪了”。也有少数市民会将其注销,“因为现在有的银行,卡里要是没钱还收管理费”。
但是,这种闲置的银行卡现在却有了新的用途——极具个人私密属性的银行卡在网上竟然被当成商品进行买卖,而且生意还十分的红火。
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银行卡出售”,就出现了350万条左右的信息,随便打开几个网页就可以看到各种银行卡收购和出售的内容,联系方式大部分是QQ号和电话号码。在一些求购帖子上,记者看到这样的内容:“长期收购闲置银联借记卡,开户行不限,中、农、工、建、招、邮储六行最优,普通卡35元至50元、口令卡120元、U盾卡200元。”记者随即拨通了其中的一个电话。
“普通的银行卡,多少钱一张?”记者问道。
“价格不一样,普通借记卡50块钱,开通网银带U盾的150,要是有身份证复印件可以给你200。”卡贩子回答说。
一张卡收购价格是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看似没什么风险还可以二次利用,这对于手头并不富裕的人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而网上的这些卡贩子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记者通过QQ联系到了一个名叫“孤芳自赏”的卡贩子。通过交流得知,他其实就是低买高卖赚取其中的差价。一张普通借记卡收购的时候是50元而卖的时候150元,带U盾的收是150元而卖的时候却涨到350元。几倍的利润,也难怪有这么多人加入到买卖银行卡的队伍里。
银行卡的另类用途
让记者想不明白的是,在银行办一张银行卡最多也就需要十几块钱,为什么还有人花这么多钱来买卡?买来的这些卡又有什么用处?一些买家在帖子中这样解释:“受银行卡收藏专家所托长期收银行卡,是谁的无所谓,只要保证是全新,知道名字和密码,价格从优……”
记者经朋友介绍,在一名经常购买银行卡的老板那里得到了答案。
“经常从网上买银行卡是不便宜,但这其中的道理你不懂。相比之下,那才几个钱,用卖的卡打点个领导、送个礼不容易出事。”这位李姓老板一语点破银行卡买卖的内幕。
李老板的话说白了就是商业贿赂,将现金打入买来的银行卡送礼更易被企业和一些个人接受,而且一旦被相关部门发现,又没法根据银行卡登记的人名一一落实,能够有效地逃避法律制裁。“多买点卡也可以少交点税。”
据这位老板介绍,先买一批卡,然后用银行的工资代发系统给这些卡发工资,再把钱提出来,“账目上不就虚构出来一笔成本吗,不就能逃点税吗?”
在谈话中,这位李姓老板还介绍了银行卡的诸多“用途”:“有人买卡为了刷网店的信誉度,自己把钱存到各个买来的卡里,再到自己的网店买东西,信誉度不就上去了。还有不想把钱放在自己的或者家属的卡里,害怕别人查账,买一些卡存钱不就行了,谁也查不着。玩证券的知道内幕,但害怕证监会查,就把钱打到买来的卡里,再去买股票,谁能查出来。”
“收购银行卡是想利用这些银行卡进行网上交易,帮助那些新开的网店刷信誉度。”一个回收银行卡的买家在线交流也这样说,“现在流行开网店,但一些新开的店铺信誉度不高,很少有人光顾,需要增加交易量来炒作信誉,就出现了大量需要银行卡的市场需求。”
一张买来的银行卡不但能够用来行贿、逃税及藏匿财产,记者还从几家媒体的报道中发现,利用银行卡还可以进行诈骗、洗钱等一系列违法行为,犯罪分子让受害人将钱分别打入几十张买来的银行卡,然后迅速取出,而警方却无法根据卡主的真实信息抓捕犯人,为案件侦破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银行卡监管的尴尬困境
由此可以看得出,买这种银行卡的人基本上都是来路不正,而卡贩子实际上也是心知肚明,也知道自己干的是无法见光的行当,所以在记者同卡贩子的交易中,卡贩子坚持用支付宝交易,“干这个是有风险的,我们不当面交易。你要是一次买的多,10张以上,我可以优惠,但只能用支付宝。”
记者搜索发现,目前网上回收银行卡,主要有网上支付和快递支付两种交易方式,但不管是哪一种,买家在拿到银行卡后,总是先支付一半的费用,待拿到密码并验证后,再支付另一半。 而且,作为买家的收购者,在不少帖子中反复强调“一定要诚信经营”,因为他们担心,卖家在售出银行卡后凭身份证到银行更改密码,让他们“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在采访中,有市民说:“我把自己的银行卡卖了,别人拿来做坏事,我不知道,那就不关我的事了。”持这种观点的市民不在少数。
但是,根据《刑法》、《银行法》和《反洗钱法》中的相关规定,个人以牟利为目的出售银行卡,并且是大批量的,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严重的还会构成刑事犯罪。
银行界人士则认为,银行卡上附带很多个人信息,如果客户长时间闲置不用,最好把银行卡注销掉,以免给自己带来麻烦。也有持卡人士认为,现在办理银行卡容易,但办理注销手续较为繁琐,最根本的办法还是从源头治理,把好发卡环节,方便客户销卡,提示客户不要私自卖卡。
“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银行卡的买卖进行监管。”一位法律专家认为,虽然持卡人在申请银行卡时,都会签订一份“银行卡只限本人使用”的协议书,但银行却无法对银行卡的转让进行监管。
■链接
需要警惕的网络买卡“理由”
这些网帖高价收购银行卡的目的是什么呢?他们的理由是五花八门,但前提都是一个,就是让客户放心,他们不会做非法的事。
第一个理由:开淘宝店或者为网店刷信用记录。一个在网上发布求购银行卡的帖子称:“本人在淘宝想开多个店铺,因一个人只能开一个,所以高价收购工商银行卡开淘宝店,200元/张,数量30张到40张。”并表示,“本人可以留存身份证复印件给你,上面注明:如卡在使用中,有非法交易,本人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另一名收卡人也告诉记者,网店店主确实是购买银行卡的一大主力。开一家新网店往往需要开多个账户来炒作信用,因此很多店主在开店初期都会购买大量银行卡。
第二个理由:卖给那些“想送礼,但是又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身份的人用”。一个网帖做出了这样的广告:“您是否还在为收账、转账、送礼、接受汇款的同时,不想让对方知道你的身份信息而苦恼呢?现在我们可以为您提供至诚至上的服务,满足您的需求。”
第三个理由:避税。一位通过网上收购银行卡的人士表示,每个月都会有上百个小企业主在他这里买银行卡,这些人想通过多开账户的方式进行避税。
但是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卡买卖用途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银行定期推出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卡,有买家愿意进行这方面的投资进行收集。还有一种则是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洗钱、盗刷银行卡等非法行为,磁条内含有个人信息,对于收卡人来说无所谓,但是对于银行卡开户主,将自己不用的银行卡卖给他人相当于卖掉自己的信息,一旦他人利用该卡从事非法交易,银行卡业主需要负相关责任。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