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真相力量 >

存折为何变成了保险单?

2012-05-12 08:03 未知/ 杨百会 李梁 /

  储户进银行存钱是为了把钱存进银行,但是很多人从银行走出来的时候,自己的存款已经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保险。最重要的是,这些人可能并不知道怎么回事,还以为自己的钱好好躺在银行里。近日皇冠网址 澳门赌球网 皇冠开户,潍坊青州的王某打来电话反映,他去银行存钱,签完字办完手续,回家后发现存单竟然莫名奇妙的变成保险单了!存款变保险,这是怎么回事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存款”与“保险”:混淆概念,瞒天过海

  4月22日,在潍坊青州市黄楼街道的卢李村,记者见到了王某。一见面,他就给记者讲起了自己去青州黄楼一银行存钱的经历。

  “一个服务员说是刚调来的,她们正好搞活动,存款利息还多,我说存多长时间,他就说给我办成5年存款,利率高,我当时还不愿意,因为老年人用钱,不一定什么时候就用得着,我就寻思,办成一年的,自动转存的。”

  然而,在工作人员的极力劝说下,再加上又有高额利息回报的诱惑。王某就把自己和老伴辛辛苦苦积攒的9000块钱交给了银行的工作人员,办理了他们口中所说的“高利息存款”。

  “他办的那些东西也没让我看,就让我签字,因为我眼不行,看不着,我就签字,签完字,要我身份证去,复印了身份证,然后叫我在一个单子上签字,我以为是存款单呢,最后他就跟我说,从今天开始就送给你一个保单,这个保单价值两万多,这样她就装了个信封,让拿回去。”

  存款还送保险,竟然有这样的好事。王某非常高兴,赶紧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老伴。然而当老两口兴高采烈地拆开银行给的装存单的信封后,顿时傻了眼。“结果回家一看,给办成了人寿保险。”

  这时王某开始仔细回想整个存款的过程和细节,猛然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当时我以为是个存单,不知道是个保险单,当时那个单子就只写着投保人,我的名字,然后收费9000元,填上电话号码,他说填上电话号码以后,她说如皇冠网址 澳门赌球网 皇冠开户果打电话问你,你就说,你自己签的字,字是我签的,我不知道是保险,我就想这工作人员不能骗咱们,谁知道她给办的保险,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没提给我办保险。”

  早在2003年,中国保监会就下发了《加强银行代理人身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要求保险代理人不得将保险产品作为储蓄产品介绍,不得套用“本金”、“存入”等概念,不得将保险产品的利益与银行存款收益、国债收益等进行片面类比。按照王某的说法,青州市黄楼该银行的这种行为明显违反了相关规定。

  第二天,记者以存钱为由对这家银行进行了调查暗访。听说记者要存一万元的定期,该银行的工作人员很热情的给记者介绍了两种期限都是五年的存款方式。

  在介绍业务的时候,这位银行的工作人员故意混淆了存款与保险的概念,并把保险说成是银行存款的赠品,而且他还告诉记者,可以直接在银行柜台办理存款赠保险的业务。

  其实,早在2009年2月,中国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连结保险销售管理的通知》中就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委托银行代理销售投资连结保险的,严格限制在银行理财中心和理财柜销售,不得通过银行储蓄柜台销售投资连结保险。

  所谓理财产品: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联合打劫

  无独有偶,存款变保险这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济宁市汶上县郭某的身上。她对记者讲述了她在中国农业银行汶上某分理处遭遇的存款变保险的事情。

  “我进去就是拿以前那个存条,我就说把这个钱存两年的,她说,你不如拿出一万块钱存5年的,还划算一些,我说,那我怎么写,我没存过,她就教我怎么写,我就写了,走到那个柜台前面,他那个工作人员就说,她要存5年的,你就给她单写吧。”

  当时郭某没有及时发现自己的存款被做成了保险,所以等到外出打工的丈夫回来发现存款单变成保险单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而当郭大姐和丈夫去新华保险汶上分公司退保时,被告知因为按保险公司的规定这属于违约行为,所以被扣除了700多元的违约金。

  郭某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去银行存钱,不但没有拿到利息,却反而被扣除了700多元的本金。4月23日,记者跟随郭某来到了当初她存钱的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汶上某分理处。

  “这是一个理财型的产品,它利息比存款稍高点。”一位银行主任说。

  在记者和这位主任交谈的过程中,他一直在强调这款理财产品的收益要比银行存款高,并且多次说明他们的销售过程都是正规的,事情果真如此吗?记者电话联系了新华保险汶上分公司专门负责银行保险业务的X女士。她表示,这个产品是银行给保险公司代销,而收益不固定,存5年的收入,不一定比存5年的利息要高,而银行应该尽到相应的告知义务。

  保险产品是保险公司的而不是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银行只是代办。那为什么银行的工作人员却要如此费尽心机、用尽各种手段蒙骗储户购买这种产品呢?

  在中国农业银行汶上支行的另一家分理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卖这个有提成,提成多少算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每个人都有任务。”

  尽管银监会、保监会多次下文规范这种行为,但是通过记者的调查发现,存款变保险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可以说,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就是银行和保险公司都有利益分成,所以银行才会不择手段的去推销所谓的“理财产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