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民国的山东教育

1970-01-01 08:00 《齐鲁周刊》/ 吴永强 /

  当代人读现代文学、看年代戏、鉴赏民国艺术、窥探名士风流、游历城市的民国建筑,可算流行的精神消费;当代人看近百年前的同胞如何鲁莽而勇敢地进行着现代文明的创造与接轨,可算深度的精神交流。昨天是今天的镜子,也可以是今天的营养。


  单说民国教育。在由旧式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古典文化大规模转换,新式思想层出不穷,回首前瞻,与传统、与世界,两不隔绝。民国教育既仰仗了典雅、古朴的民初之风和波澜壮阔的“五四”之风,又有赖于一大批民国学人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非靠一日之功、非毕一日之力可以抵达。


  和全国其他地方一道,山东的教育也在推陈出新,不断革新,山东大学、齐鲁大学、济南一师、正谊中学……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并存,精英教育与平民教育相辅相成。民国时期山东四大教育家——鞠思敏、王祝晨、于明信、范明枢,其共同特点为,气节高尚,践行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高举“教育救国”大旗。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再次来临,我们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