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风尚 > 时尚 >

高级钟表的中国辛酸路

2014-04-14 11:04 未知/ □段崇政 /

 

  和所有奢侈品一样,钟表业在中国开始遭遇冰雪渐至的寒冬。对于钟表来说,庞大的中国市场就像肥沃的中土平原,却在挺进途中遇到高耸的关口。过还是不过,并不是钟表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怎么过,才是举步维艰的核心。

 

  高级钟表的中国现状:

  冰层下有暖流暗涌

  瑞士表的冬天来了。

  多年在中国保持40%以上年增长的瑞士名表从2012年开始回缩,当年瑞士名表对中国出口额几乎零增长,尤其是在2012下半年,瑞士名表对中国的出口额锐减12%,香港和新加坡两个中国豪客常去的市场也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渐渐成为瑞士钟表的主要市场,连续多年一直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在欧洲深陷经济危机的2011年,中国市场一枝独秀,销售增长接近20%。根据瑞士钟表业联合会的报告,2012年瑞士名表全球出口总额达到214亿瑞士法郎,较2011年增长11%。全球15个主要市场的瑞士名表进口总额到达177亿瑞士法郎。最大的三个市场仍然是中国香港、美国和中国大陆。

  在2011年以前,除了2009年金融危机时全球普跌,瑞士名表对中国大陆的出口额每年都有超过40%的惊人增长,香港和新加坡也都保持着两位数字的年增长。2011年全球范围内共售出2.976亿块瑞士手表,平均每秒售出3400块,出口额达到193亿瑞士法郎,增幅达到19.2%,创多项历史纪录。这其中,一半瑞士名表都被中国富人所购买或中国官员所拥有,因而中国成为瑞士名表最大的消费国。

  然而现在,炽热的大陆市场却成了烫手的山芋,拿不起放不下。对于中国大陆的逆市萎缩,瑞士钟表业联合会指出是“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导致消费需求趋冷”。

  2012年8月,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被网民曝光拥有数十块名贵瑞士手表后,引发公众对官员贪腐的持续热议。当年的国庆节,香港市场瑞士名贵手表的销售急速冷却。

  名表事件一出,中国政府的动作显然是对钟表业又一打击。开普勒资本市场的乔恩·考克斯说,随着中国新政府打击腐败,官员手上戴一个厚厚的名表显然不合时宜,这影响了瑞士名表在中国的销售。一些被戏称为“表哥”的官员,在随后的调查中,大部分都被证实存在严重的贪腐问题。

  反腐行动的结果是,2012年12月底,瑞士腕表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出口分别降低32%和15%。瑞士名表爱彼首席执行官弗朗索瓦·亨利·本纳明说:“我们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会减缓,因此每一步得更加谨慎。”爱彼原本在中国开了22家店,现在已经关停了6家。

  不过,高端名表的冷遇并不至于敲响钟表业进军中国的丧钟,严峻的冰层下依然有暖流涌动。康思登手表的负责人Peter Stas说:“现在出现问题的是送礼手表,中产阶级仍在买表。”与此同时,专业腕表和中端腕表拨云见日,有赶超高端表的势头。

  雷达表中国区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场上,定位在1万-3.5万元的瑞士腕表品牌正在迎来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机会。天梭、浪琴等中端腕表的销量均呈现稳健态势。

  钟表商们的新计划:

  换个思路看中国

  反腐是好的,只不过苦了瑞士的钟表商们。不过,在中国畅行这么多年的瑞士表,是时候换个思路,多花些心思想想中国人到底需要什么了。

  日内瓦高级钟表大赏总监Carine Maillard认为,瑞士钟表业目前最为看好的便是中国正成长起来越来越庞大的中产阶级,而瑞士在这方面会力推那些新兴的品牌,也就是常说的小众、不知名品牌。

  2013年早些时候,瑞士举行的一次境外名表巡展就释放了烟雾弹:在68只顶级手表中,除了外界所熟知的世界知名品牌朗格、爱彼、真利时、香奈儿、爱马仕、路易威登等之外,还有10多只瑞士新兴品牌,而这其中一些品牌,在十年前还不被人知晓。

  “首先考虑到名牌手表价格昂贵,目前在中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购买高级手表,为此,GPHG还新开辟了 一个叫‘小指针奖’的新类别,旨在奖励那些出色但价格并不昂贵的手表,主要为中产阶级设计,这些手表价格大多在5,000至12,000法郎之间。”日内瓦高级钟表大赏(GPHG)的主席Carlo Lamprecht洞悉中国钟表业现状说道。

  事实上,这类“不为人知”的手表在瑞士也是新兴市场。这些品牌不仅品质好、设计精美,且价位低廉、性价比高,不仅对瑞士本地市场是转折点,而且对于中国市场的开拓则是更大的转折点。“一方面特别精美奢华的品牌还会继续开拓,另外一方面,这类手表会更适应中国中产阶级需求,这将是瑞士钟表来中国发展的主要方向。”“其实在中国,大众对钟表的需求还都只是建立在追求品牌的层面,对瑞士钟表业来说,他们更多想要推广的是钟表文化,包括钟表的机芯、设计理念等等,这是他们要开拓市场的根本,之后这个市场才能被充分激发起来。”

  当所有人瞅准中国这片肥美的市场,有一点是不能忽略的,文化的差异性也决定了中国市场的开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前车之鉴。大牌服装行业的大行其道鼓励了一批爱奢族,工艺品般的手包、名装,被所谓的“土豪”们成捆打包带走。这种苗头在钟表业也开始钻头冒尖,一位国内钟表藏家说:“很显然,对于国内大众来说,他们宁愿去拍卖场上花6万块钱买一块二手百达翡丽手表,不一定愿意花5万买一块有制作工艺的不知名品牌的手表,因为国内真正懂表的人还太少,这个市场需要培养,包括对钟表文化的理解。”

  “在一个国人都还在追崇品牌的阶段,你去跟普通消费者讲制表的工艺和原理,他们未必能接受,这就是为什么卡地亚、宝格丽、海瑞·温斯顿这些以珠宝起家的品牌生产的手表在中国如此畅销的原因,短期内,中国钟表市场仍处于培养阶段。”一家珠宝腕表公司经理说。

  有一点是Carlo Lamprecht坚信的:钟表是一种艺术品,现在中国人在艺术方面的投资非常多,我们希望能够把手表作为艺术品推荐给中国的收藏买家。而长久以来,青年人积蓄较少,相比中产阶级来说,他们并不是被重视的目标,但如今瑞士的钟表厂商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如何去刺激年轻人购买手表,把手表变成他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邱子杰的钟表观:

  中国市场需要慢工出细活

  “中国大陆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但最大的问题是你不能太过着急,要慢慢去做。我一直觉得如果要按照手表的‘性格’去做生意的话,就不应该走得太快,要慢慢培养。”欧洲坊集团行政总裁邱子杰先生说,这家公司以代理独立设计师钟表而闻名国内。

  钟表的什么“性格”?坊间说,一个钟表大师的诞生少说也要25年——如果一切顺利、天分不低而且最终没有疯掉的话。慢,就是钟表的性格。

  制表行业的“奇迹”是建立在“时间”上的。高级钟表,贵的绝不是镶的宝石,而是工匠付出的时间。有250年历史的江诗丹顿,旗下有家制表专业学校:学徒在16岁左右进入行业,前4年只能在学校学理论,接下来5年开始组装部件,然后是4年的镶嵌加3年的铸造——这样到了33岁,恭喜你!你能开始制作复杂时计了——时计一做就要7年,之后还得花上2年做大复杂计时,才能算上是大师级的工匠。

  即便有这25年的经验也未必成为真正的大师。时间并不是个充要条件,去瑞士的制表工坊,经常能碰到头发花白的工匠告诉你他四五十年的生涯都在抛光零部件。那些在阿尔卑斯山上的制表重镇,工匠日夜埋头钻研,一只手表出炉,季节已经更替到下一个。大多数大师工匠都隐埋在品牌之后,鲜有几个能像Gerald Genta那样成立品牌随后在80岁安然离世的——钟表名匠发疯烧了自己的房子并不是低概率事件。

  与制作工艺相辅相成,钟表商业进军中国依旧是一个急不得的过程。“中国和欧美市场不一样,甚至和香港地区的市场也很不一样,所以,跟新品牌合作之前,我花很多时间让他们了解中国市场是什么样的,先给他们的热情浇一浇冷水。”邱子杰说。

  中国人喜欢炫耀,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喜欢万国表和沛纳海。

  2013年万国葡萄牙Siderale Scafusia腕表则将太阳日与恒星日功能集合在一起,搭配恒定动力陀飞轮,表上还安了佩戴者所在地的星象图,需要等待一年才能到手,绝对能让土豪自豪地邀请女友来腕上看星星。沛纳海最新的59毫米两地时间陀飞轮陶瓷怀表让人惊喜,镂空表盘配上独特的每分钟旋转两周的陀飞轮,黑表加黑链,绝对称得上这个星球最酷的怀表。

  无论是炫耀财富,还是炫耀另类,钟表商的作用是要让中国消费者知道他们炫耀的到底是什么。于此之前,钟表只是中国人手里的一个标签,当它真正在中国人眼里成为工艺品,钟表才算真正走入中国。

  这个过程或许也需要25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