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大桥的“优化人生”
■青岛海湾大桥建设纪实⑧
当你一次次为人类许多伟大工程陶醉并把钦敬之情献给那些赫赫有名的决策者以及设计者、工程师时,可曾想到过它们背后那些没有被历史铭记的普通劳动者?其实,正是这些普通劳动者的肩扛背载,才造就了这个星球上的诸多奇迹。
在海湾大桥背后,同样镌刻着许多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的名字……一位年轻技工在给热恋女友的信中写道:“在海湾大桥建设工地上,每个人都能书写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浇筑一段属于自己的人生……”

一个浪子的“从头再来”
在青岛海湾大桥钢箱梁加工与制造第一、二合同段采访时,几位领导不约而同地推荐了一个人:“采访老康吧,他身上故事多!”
初见康国志,略感失望:“这哪像他们所说的当过空降兵、后来的不羁浪子、今天的优秀员工?”眼前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黧黑的脸庞布满皱纹,典型的河北口音,神情里甚至带有一些腼腆,而且还在自言自语:“前几天有个安徽工程队来工地,一天活没干,临走非要3000块钱,闹着要找我们领导。我跟他们说大家伙出来干活都不容易,单位也有章程,你一天活没干就要劳务费?这没道理啊……”
“老康处理这类纠纷很细心,也很有办法。”陪同采访的项目部领导告诉记者,2008年7月,康国志从其他工地调到中铁山桥集团青岛海湾大桥项目部担任安保员。海湾大桥工程全线有三个通航桥,他们承揽了其中的沧口航道桥和红岛航道桥的钢箱梁加工与制造任务。合同签订后,一批批设备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抵胶州湾边的拼装现场。“当时大部队施工人员尚未进驻,一大片海边滩涂只竖着供康国志睡觉的黄色集装箱。”
白天毒日头毫无遮拦地挂在头上,集装箱里的温度高达四十多度。夜晚更难熬,气温降了,但疯狂肆虐的蚊子又来了。“那架势有些吓人,每一个蚊帐眼上都趴着一只蚊子,从里面向外看黑压压一层,有的没地方落就叠在同伴身上。”
躺在军用蚊帐里的康国志,无疑成了蚊子眼中的丰盛大餐。“连身都不敢翻一个,只要不慎挨到蚊帐边,立刻就有上千把‘小钳子’伸过来,在身上留下一个个红肿大包。尽管倍加小心,每晚还是免不了被蚊子偷袭数次,一个夏天用掉了18瓶风油精。”
康国志曾经当过六年空降兵,复员后进入位于河北秦皇岛的中铁山桥集团桥梁公安处,仗着在部队练就的好身手,用他的话说“一开始就有些‘炸毛’”。打架斗殴,偷鸡摸狗,成了赫赫有名的“无良浪子”。
一天,一位他平时敬重的领导找到他说,“老康啊,这样混下去有什么意思?一辈子浑浑噩噩说完就完了,对得起爹娘生养你一场吗?”这话一下点中了康国志的“要害”,他问:“我还能重新再来?”“当然能!”“在哪里?”“到工地去!”
康国志工地生活的第一站到了重庆长江大桥项目部。火热的工地生活让他“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哪里需要,只要招呼一声,跑上去就干,而且从不管这活是分内还是分外。在部队时他曾开过大货车,听说项目部的货车司机病了,他二话没说就抓过了方向盘,“那是一段魔鬼也皱眉的日子,梁段拼装场地距离桥址一个往返100多公里,而且都是崎岖的盘山公路。作为兼职司机,在那个项目部跑了12万多公里。”
那些日子里,对康国志有看法的人悄悄竖起了大拇指:“老康是条汉子!”
康国志曾对项目部领导表白过心迹,说退休前“就待在工地上,苦涩的汗水能洗净过去的劣迹,勤奋的工作能给我从未体会到的喜悦”。钢箱梁拼装开始后,12米的大平板车没司机,他主动担负起了这工作。因车况和路况不好,三天紧张运送400吨钢结构大梁,握方向盘的手打起血泡,同事们劝他别太玩命,毕竟五十多岁的人了,他笑笑说:“我这把经受过许多事的骨头,还能扛得住。”
项目部环境美化特别好,5000多盆花草把四周装点得一派生机,而这些花草的维护并没安排专人,康国志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园丁。每天一有时间,他就耐心地松土,浇灌。一天,康国志浇花的形象正好被爱好摄影的同志拍了下来,在项目部举办的摄影大赛上展出,康国志站在自己的形象前审视了老半天。之后,他喜滋滋地说:“这是我吗?我哪里有这么好啊!”
18米桥墩上的“工地女孩”
那个夜晚对韦晓霞来说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坐在18米高的桥墩上,孤独、寂寞、恐惧一起袭上心头,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只好大放悲声……
当她坐在海湾大桥第九合同段项目部接待室里对记者忆起往事时,当初强烈的情绪已被时间过滤掉其中的感性色彩,留下的只是淡淡的回忆和一个女孩对青春岁月的最后纪念。
韦晓霞在安全质量部工作,业务对她来说已是一马平川的坦荡,最大的苦恼是来自于生活本身。生活曾经在她面前打开过一扇大门,跨过去就是憧憬过的幸福图景,但她并没有获得上苍垂青。一个三十岁的未婚女性,该掩藏着多少情感的波折?韦晓霞一句“生活这么枯燥”的喟叹,直抒胸臆地表述了当下的感受:“以前有过男朋友,一个工地的,后来分开了。因为太忙没时间谈恋爱。”
去年春节,韦晓霞又没有把“恋爱的日程表”带给洛阳老家的父母。拎回去的大包小包年货,在父母那里抵不过一句“要成家”的承诺。她也真的不愿意让家人再为自己操心,但现实却让她无奈。“工地上小的比我小许多,大的又比我大许多,在老家有人给张罗对象,时间又排不开,请个假回去路上两三天,最长假期也就七天,哪有时间消磨在见面交流上?”
不管韦晓霞怎么找借口,母亲还是给她下了“最后通牒”:“你就是一年不上班,也得把个人问题解决了!”
“怎么能不上班呢?”韦晓霞在心里默默地答复着。在工地上,她扛着仪器的身影矫健轻灵,她眼里容不得任何质量瑕疵,“平时有说有笑,发现质量问题立刻会板下脸来。”不少工友对她有这样的印象。
采访时,韦晓霞对记者称别总说女孩子不容易,“在工地上的付出大家都一样,我们项目部总工程师崔登云孩子九岁了,老师问他家里几口人,他回答说两口人,因为爸爸常年不在家,在孩子的观念里已不算是‘家里人’了。还有办公室的小马,怀孕六七个月了还挺着大肚子在上班,实在没办法时只好从老家把父母接过来照顾……”
韦晓霞告诉记者,她曾一个人爬到18米高的桥墩上去测量,这对于有恐高症的她来说是件要命的事,可又不愿意让同事们瞧不起,“背着十几斤的仪器爬了两次都没成功,当时像是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
第三次她终于爬上去了,测量完成后已是晚上8点多。低头一看,桥墩咋这么高?因眼睛近视不好使,看不清脚手架。在浓浓的夜色里,她突然想大哭一场,因为“有时候哭泣不仅代表软弱,还是一种向生活宣告的特殊方式……”如今,韦晓霞对这种挑战已“习以为常”,并且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也有了一份“淡然处之、顺其自然”的从容与自信。“哪有光顺心的事,不顺心与顺心加起来,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工程师的“优化人生”
如果说青岛海湾大桥是一部巨大的机器,侯福金和他的同事们就是这部机器的“技术编程”。
2006年10月,侯福金调入山东高速青岛公路有限公司总工办,几个老同事张罗着要摆接风宴,他婉谢了,这并不是他不通人情世故,但想想头上压着的“千斤重担”,什么样的美酒能喝出滋味来?
当时整个大桥“初步设计刚刚得到批复,按照预定方案工程紧接着就要上马开工,而庞大的技术规范工作还没来得及展开”,这就意味着侯福金和同事们要在短短五六十天里“把当初粗线条的工程设计方案,再用工笔技法完善起来,使之达到最优化的目的”。看看一摞摞高得吓人的技术数据,侯福金说不由倒吸几口凉气。
1997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的侯福金,在山东路桥集团的十年里亲历了黄河二桥、黄河三桥、滨州黄河大桥以及宿迁运河大桥的建设,十年足以把这个文弱书生般的山东小伙造就成一位气定神闲的“桥梁人”。2001年,任滨州黄河大桥项目部工程科主任期间,他在技术革新领域“屡建奇功”,先是设计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压式自升爬模系统”,继而编制了上塔柱和挂篮两个施工方案。那时,有人把他比喻成“为工作而狂热旋转的陀螺”,夜深人静走在从办公室回宿舍的路上,工友鼾声正香,“自己轻轻的脚步听起来却那么响,抬起脚竟然有种不敢放下的感觉”。
来到胶州湾畔,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种“蓝色澎湃”。总工办的灯光下,六七颗大脑拍溅起的惊涛骇浪丝毫不逊于港湾里的万顷风波。“第一件事就是优化桩长,查阅分析了详尽的胶州湾地质勘查报告,进行了精密的桩基试验,拿到了最准确的数据,然后又组织国内顶尖桥梁专家在北京召开专题研讨会,最后把桩长平均优化了9米。”
为这个不显眼的“9”字,侯福金和同事们在办公室熬了几个通宵,原来的老胃病趁机“揭竿再起”。一个“9”字虽然平常,但对海湾大桥来说则意味着“施工成本节省1亿元,工程质量更有保障,施工速度大幅加快”。
在最初设计方案中,海湾大桥下部结构为直径3.2米独桩独柱式支撑,总桩量达到1000多棵,拿到方案后,侯福金和同事们凭直觉就能判断出其中有诸多不善之处,独桩不说造价太高,而且施工难度大,根据国内施工市场情况,能够具备运载这么重桩体的船舶设备不足十台,更为要命的是浮吊进不去,无法完成吊装施工。“我们建议把原方案中的独桩改为群桩,一个大桩变成4根群桩,支撑点由一个变为四个,这个设计优化方案更安全更合理,可以直接通过栈桥法施工作业。”
第三个设计优化方案的出笼就没这么“顺产”了,整个过程伴随着强烈的质疑声。原方案中60米海中箱梁采取现浇筑工艺,其缺点是质量不稳定,优点是施工便捷。侯福金和同事们大胆提出设想:“能不能改为整孔预制安装工艺?”这个想法颠覆了原设计方案,超出了许多人的技术想象力,得到的回应是:“运输船进去搁浅怎么办?是不是风险太大?”
这个设想看似天马行空,实际上已有过充分的实地勘察。侯福金和同事们一次次到胶州湾边观察潮汐的变化,找来测量船实地测量施工现场在潮汐之间的水深。两个多月的观察结束后,一个完善缜密的施工方案浮出水面:趁涨潮运输箱梁进去,根据一天两个潮汐的变化,可以安装两片箱梁,再赶在退潮前回来,这样就可以打一个潮汐的时间差。
侯福金和同事们在不知不觉中反刍完了“那堆庞大的技术数据”。他们所做的设计优化,不仅改善了海湾大桥原设计方面的某些缺陷,而且“在一次次设计优化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工作的美丽和创造的快乐”。由此,他称现实的桥梁延伸到了大家的生命中,也就成了一座座“得到最优化设计的人生之桥”。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