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读书 >

台湾老兵口述 “三通”漫漫

2013-10-12 15:22 未知/ □赵川 /

  台湾老兵口述 “三通”漫漫

  《台湾老兵口述历史》,深入挖掘了十一位台湾老兵的身世经历,展现了小人物在时代洪流裹挟下的人生。

 

  1950年,姜思章是舟山群岛的县城岱山中学的一名初一寄宿生,14岁还差4个月的他被国民党部队抓兵了。

  看守的战士抡起枪托就打,小小年纪的姜思章被打得腰都直不起来。同行的学生中一位同学患有疝气,他以此为由上前声明此病按规定不能当兵。见没人理会,以为是得到了默许,便快步疾走准备离开。可刚走出几步,即被士兵从背后举枪命中,当即倒地身亡。

  一些不堪被抓的青壮年,在船只开动之际纷纷跳海,伴随“哒哒哒”一阵机枪扫射,海面血水泛起,尸体死鱼般浮在海面。航行了两天三夜,每天,每人可分配到一碗米饭两份大饼。甲板上仅有一个水龙头,少年姜思章挤了半天才弄到半碗水止渴。维持秩序的警卫手拿棍棒,动辄横扫过来。

  说起来,姜思章在不幸中尚有万幸,他在来台湾半年后,曾一度同家人取得了联系,只不过这种联系的取得极具偶然性。

  1950年11月的最后一天,部队操练结束,姜思章照例坐下来休息,正感到百无聊赖之际,发现身边有一张报纸,这是当年部队最常见也是唯一的一份“党报”。本来不怎么看报的他,竟鬼使神差般拿起报纸随便翻了起来。

  忽然间,位于第八版“副刊”左下角的一则寻人启事将他的目光牢牢“粘”在了上面。按照地址,他找到了位于台北市西宁南路145号的联系人王先生。这才知道,原来是父亲托请在上海的亲戚,上海亲戚又托请香港亲戚,香港亲戚再托请台北的亲戚,登报寻找失散半年多的儿子。

  他牢牢记住了王先生的叮嘱,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没有向旁人透露这个秘密;同时,在托转的回信中,也没有暴露自己的军人身份,而是假称在台湾读书,目前一切安好,等于是向家人报了一个讯息:儿子还活着!不久,收到了王先生转回的父亲的亲笔信。

  好景不长。国民党开始在台湾实施更为残酷的高压政策,任何同大陆的交往都有“通匪”嫌疑,随时有杀头的危险。台北的王先生开始面露难色,姜思章遂主动停止了家书往来。从此之后,他同家人音讯断绝30多年。

  在数十年的漫长岁月里,寻找同家人的联系方式,成为姜思章的头等大事。

  听说国民党党部设有“唐光华信箱”,专门为国民党党员转寄投往大陆的邮件,他立即前往登记,并试探性写了几封信让其代转,最终全部石沉大海。他还带领全家接受美国传教士洗礼,指望那个美国人回国时能代向大陆寄信,可愿望依然落空。

  1978年,姜思章偶尔获悉一位老同学家来了一位香港亲戚,遂请求帮忙,对方答应可为他捎信到香港寄发。他写了封信,还是30年前的老地址“浙江岱山东沙镇二保二甲”,因不知父亲是否还健在,所以收件人写的是大弟弟的名字。

  一个月后的一天,这位同学悄然告诉姜思章:“接到香港亲戚的电话,说收到你家人的信了,已转寄台北你家!”

  转眼又一个月过去了,竟毫无音讯。终于通过一位情治单位朋友疏通关系,打听到那封转自香港的家书下落。处理结果是“家书没收,准许影印”。毕竟,收到了一份影印的家书,这是与家人断绝音讯近30年后,收到的第一封家书。是大弟所写,落款是“1978年11月24日”,用语非常谨慎,告知父母均健在,并提供了新的通讯地址。一来二往,连续通信若干次后,同学在香港的亲戚表示不愿再转,理由是他们在台湾的生意受到了影响。他知道,这一定又是台湾情治单位在从中作梗。

  姜思章继续寻找结识香港人的新途径。

  据说,台北济南路一家舞厅常有香港客人光顾。他结识了一名舞女。不过,舞女的客人很不固定,“邮递员”也因此经常变换。

  与此同时,大陆这边的亲人也在做同样的努力。大妹家住在舟山沈家门,临近著名的佛教圣地普陀山,是香客的必经之地。大妹,借机认识了一位香港进香的陈女士,两人很快以姐妹相称。陈女士用照相机拍下了彩色照片,随同妹妹的回信,一齐从香港邮寄台北。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大陆率先向台湾同胞敞开胸怀。不久,姜思章开始从媒体上看到台湾有关人士经香港转赴大陆观光、探亲的消息。

  香港陈女士找到一个与姜思章母亲同姓的人认作“舅舅”,并发来了邀请函,姜思章据此可“合法”申请赴香港探亲。之后,取道香港回乡。

  周边村庄的老兵家人纷纷来到姜家,打听亲人的音讯……这成为他后来策动老兵返乡运动、走上街头公开抗争的原动力之一。

  于是,一个新的组织“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宣告成立,随即,一场轰轰烈烈的“老兵返乡运动”在岛内展开。姜思章亲手起草了四份传单,其人性化诉求、充满诗意的表达,立刻引起无数人的共鸣,虽多年过去,迄今仍为人所称道——

  第一份传单:《我们已经沉默了四十年》。开篇即如此发问:“难道我们没有父母?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却不得而知;‘生’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份传单在1987年5月10日母亲节当日散发,前后共印制了30万份。

  他说,当初在散发传单时,曾被人大骂为“共匪”、“台独”和“阴谋分子”,甚至被人殴打。为了保全家庭及财产,他甚至准备同妻子离婚。心想,万一被拉去枪毙或者判以重刑,并处没收全部财产,若离婚,尚可留下一定的家产供妻小生活下去。

  迫于舆论的压力,同年8月,台湾当局宣布考虑开放一般民众赴大陆探亲。同年10月15日,台湾行政当局通过“台湾地区民众赴大陆探亲办法”,正式宣布自1987年12月1日起,一般民众可申请赴大陆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