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食评:又调皮又美好
因为认识她这个人,我总容易把她的文章跟人混搅在一起,说不上互相遮掩还是并肩而行。她是绝顶伶俐的姑娘,又很罕见的懂得幽默,更罕见的是,不是女的为了幽默把自己幽成个大老爷们那种,还保持着小姑娘的天真、稚朴和一定程度上不应丧失的架子观,她捣起鬼来不是让人想抽丫的那种,而是拍拍她的脑袋:“乖,别闹。”她写中国人爱啃个凤爪,拔个鱼须什么的:“世界上第一道龙须凤爪恐怕来自于别人家吃剩的鱼头和施舍的鸡爪子,但等到贫苦大学生做了官,那可不得了,满世界的鸡没了脚,满世界的鲤鱼没了须。”透着一股子故意大惊小怪的好笑。
她又是个文艺女青年,这可“败坏”了文艺女青年披头散发、烟酒不离、生活颓靡、只会做西红柿炒鸡蛋还要就着方便面的名声。她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是个完满三口之家中干练风韵的少妇,有人说是上海女孩天性使然,可她也没被烟火气熏得失了个性,既满腔热情地对待一块红烧肉、一只咸鱼,又适当地没有放弃将生活过成段子的渴望。我看她写过一个家族长辈的故事,说一远方亲戚老先生,平日对儿女挑剔,汤淡了就发脾气,菜烧烂了也要斥责半天,临终前要吃口蜜汁火方,记了仇的儿女只给他买了一块叉烧,老先生吃了一口气喘吁吁留下最后遗言:“我就差一口气了,这火腿也还差一口气,你们这些不肖子孙啊……”殳俏就生长在这样的家族。
前两天我在读约翰·契弗的短篇小说,有一篇叫《苹果里的蛀虫》,一对夫妇总是那么愉快,生活那么有节制,万事都那么顺心,人们难免猜疑他们那只红通通的苹果里边一定有只蛀虫。可是,就是没有啊!他们越来越富,越富,越富,生活得幸福又幸福,又幸福,又幸福。我想,很多人看着殳俏大概也会心生相似的疑惑,可甭管有没有蛀虫,她就那么吃,吃的笑,笑得又调皮又美好。
■链接
吃的大冒险
美罗布·沃尔什著 薛绚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定价:22.00元
作者被誉为饮食界的“印第安纳·琼斯”,他周游世界探索千奇百怪的美食,发掘久已失传的食谱。然而,他不是为了口腹之欲而吃,而是藉着探索美食来体验生命,通过吃来品尝这个世界的文化、历史,以及情感。作者发现,怪异的食品本身未必有趣,一定得是有趣的人吃了它,或是某人为了有趣的原因吃了它,它才有趣。在身经百战之后,作者觉得,还是“最简朴的食物能挑动最深的体验”。
饮膳札记
女教授的19道私房佳肴
林文月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定价:22.00元
林文月的日本古典文学译作蜚声两岸,《源氏物语》《枕草子》等译作的雅致和精到有目共睹。其实,林文月的散文同样别有一格,就像《京都一年》的文笔和文情都带着日本式的恬静,《饮膳札记》的文笔和文情也带着林氏特别的闲情。
食物恋
李欣频爱情系列之一
李欣频 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定价:39.00元
《食物恋》李欣频爱情系列之一是台湾知名广告文案、作家李欣频“爱情系列”的第一本,作者在书中将个人生活里私密的情绪、记忆、片段点滴,经由食物做媒介,深刻而鲜活地表现出来,并因而产生许多极隽永且意象独特的譬喻,开创了另一种看待美食看待吃的崭新视野。
五味
汪曾祺谈吃散文三二篇
汪曾祺 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定价:13.00元
《五味:汪曾祺谈吃散文三二篇》印证了有人说的那句话——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他自己也说:写字、画画、做饭是“业余爱好”。此书可以看出其作为郇厨的“别样才情”。读其文,如睹其人,好一个可爱的老头!这是在谈吃,又哪里是在谈吃,分明有逝去的时光在,亦有一种从容在里头。
吃主儿
王敦煌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定价:15.00元
文物专家王世襄之女讲述父亲以及家中的两位老人的吃主儿故事,再现老北京的风情和旗人的生活侧面。它首先是让“谗人”过瘾的书,尤其是倾心烹饪之道且有心得的读者。
上海老味道
沈嘉禄 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定价:29.00元
《上海老味道》一书是作家沈嘉禄的第四本美食随笔集。收入有关老上海风味小吃、平民菜肴、时令美食和本帮菜点的随笔78篇。以平民生活的草根食物为叙述底本,以怀旧谐趣的文字和生动传神的插图展开对老上海市井生活的回忆。
日本料理
蔡澜 著
定价:25.00元
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蔡澜,香港著名作家、美食家、旅游家、电影人,与金庸、倪匡、黄霑并称“香港四才子”。
代表日本料理的菜,其实并不用“料理”,只是将生鱼切成一片片上桌。对日本人来说,吃“寿司”也是极为奢侈的,因为每一件都是“时价”,到不熟悉的店,随时像鱼一样被斩成数块。好与坏的天妇罗,有天渊之别。吃好的天妇罗,已非价钱问题,主要的是去找资深的师傅,你所付出的,是购买他们的艺术。
食经上下
陈梦因 著
定价:78.00元
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此公本名陈梦因,身为《星岛日报》的总编,因每天要看“大样”,便自嘲为“特级校对”。《食经》的可贵,首先在于讲菜式,更讲做菜的道理。作者曾言,不是讲放几匙油几匙盐,而是讲为什么放油放盐。他熟悉广州的四大名厨,更了解食界的行规与掌故,著名的家厨秘方,以至民间食谱,都有本事探来。
讲起吃,中国近代的美食家如大干居士,最懂吃。梁实秋、梁寒操能说能写;陈建民、彭长贵、卢海云能炒能做,但是能说能讲又能做的,恐怕“特级校对”是独一无二。大千居士说:“有人精通某一个地方的菜,而梦因熟悉小国各地方的菜,并知道某一个菜的来龙去脉,至于既能动口又能动手,更是他人所不能。所以讲起中国菜,梦因是难得的第一人”。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