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生命 >

西医如何治失眠

2013-11-29 15:18 未知/ □本刊记者 王欣芳 /

  ■中西医养生大PK④

  所谓“日食三餐,夜宿一席”,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可惜目前全球50%的人被失眠袭扰,35到55岁是失眠的高发年龄段。

  对于失眠,中、西医是如何见招拆招的呢?近日,《齐鲁周刊》记者就此采访了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崔才三。

  失眠:从风雅轶事到职业病

  尽管几千年来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失眠”从未缺席。最著名的案例来自《诗经》第一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失眠症状可窥一斑。文人睡不着大抵也要做乱一下,留一阕诗词,或一段轶事。就算跺脚赌狠,也不过抱怨一句:“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与失眠见招拆招的人不在少数。晋代养生家葛洪创立了一种睡功,专治失眠和神经衰弱:“吾有一术,可以治病,可以延年:侧屈俯仰。吾日三行,迄无疾病。”宋朝蔡孝通专著一本《睡诀》,记载“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眠”的观点。苏东坡干脆跟失眠死磕,自创睡眠导引法,包括姿势、按摩、定心、准时等四项内容,涉及睡前、睡后多个环节,认真执行起来,单是准备工作就要做足一个时辰。

  这些与失眠的斗争并未扭转失眠在睡眠史上的占比。及至现代,“失眠”传统变本加厉:有统计显示,中国人20%到30%患有失眠症,超过50%的人有睡眠问题。现代研究证实,有近90种疾病与长期失眠相关。而另一份调查资料却显示,仅有20%左右的失眠患者主动去医院就诊,其中只有极少数会求助专科医师,有近10%的患者从未接受过药物治疗或采用其他方法改善睡眠。

  “虽然当今失眠现象较普遍,但如何正确认识和有效防治失眠,尚未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山东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崔才三这样说时,其所在的以诊疗脑血管疾病为主的科室,每天接诊30%的失眠患者,他们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也不乏课业繁重的青少年:有时候一个初中能有好几个同学来看病。

  剥夺睡眠的抑郁症

  崔才三自1986年在山东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工作。大约十五年前,崔才三跟同行聊天谈到失眠,彼时英美等国已经历过一个失眠潮,有三分之一的美国人在失眠状态中热衷于美酒、娱乐和夜生活,大量文化和医学文献被发表出来,给崔才三的失眠研究提供了最基础的理论帮助。崔才三在研读文献的同时不断寻找身边的参照病例,他发现失眠患者往往得不到有效重视,“以前有人失眠,医生连药方都不开,只说回去跑两圈就睡着了”。

  近十年来,人们开始将心理健康提升到前所未有的位置,失眠才开始被重视。然而,崔才三发现多数人对失眠的理解仅局限于“睡不着”,而临床上失眠通常指患者对于睡眠时间和质量不满足,甚至影响翌日社会功能的主观体验,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和再入睡困难等。失眠翌日,则伴有醒后疲乏、精力、认知功能及行为情绪等方面功能障碍。

  崔才三接治了一位50岁的失眠患者,就医时说自己失眠三十年,坚持不住快要崩溃,“实际上患者从事管理工作,日常压力很大,是明显的焦虑症”。崔才三介绍,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神经生物学和治疗等多方面,失眠和抑郁症有许多重叠,有时两者间很难区分、互为因果,因此,失眠和抑郁症需要同时治疗调理:崔才三给患者开出镇定催眠的药物,同时配合使用米氮平等抗抑郁药品。同时给患者建立一个睡眠档案,帮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利用松弛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一系列非药物治疗方法辅助治疗。崔才三进行了睡眠剥夺实验:每天只让患者睡四小时,到点闹钟叫醒,一个周之后调整到五小时,其后逐步累加至正常睡眠时间。一个月之后,患者终于告别失眠人群身份。

  “脑白金”的催眠乱象

  “睡着的人都是相似的,睡不着的却各有各的理由”,在崔才三看来,失眠是一种症状,反应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变化状况,处理失眠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鉴别诊断,同时培养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减少睡前刺激,然后再佐以药物治疗。

  因此无论何种失眠治疗方案都将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放在首位。如果心理调整、生活习惯调整等无法改善长期以来的失眠,就需要考虑药物治疗。

  但是,催眠药物是否会像人们担心的那样成瘾呢?

  “目前使用的催眠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前者通过改变睡眠结构延长总体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后者以唑吡坦等为代表,不影响健康者的正常睡眠时间,可改善睡眠结构。”

  “长期大量服用某些安眠药会有耐受性和依赖性,按世卫组织规定,同一种催眠药物连续服用不超过四周,每天用量不超过一粒,减少成瘾几率。” 崔才三提醒,七叶神安,枣仁安神、安心补脑等中成药也是治疗失眠的主要药物,但需要注意的是,莫要擅自混用中西药,比如溴制剂与含朱砂的安神丸、镇静丸合用,会在体内形成有毒的溴化汞,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目前市面上流行“褪黑素”,这种人体脑部松果体分泌的激素,掌管人体的睡眠节律,被一众失眠者追捧。“褪黑素就是俗称的‘脑白金’,一般中老年人体内褪黑素分泌不足,影响睡眠时可以适当补充褪黑素。”目前褪黑素更多作为保健品而存在,是治疗失眠的辅助药品,崔才三提醒在褪黑素补充上仍然是“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