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生命 >

“缝隙服务”里的中医基地

2013-11-16 14:10 未知/ □萧戒戒 赵媛媛 /

 

  9月16日,山东省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基地综合楼正式启用,这是一座集门急诊、住院、手术、医疗检查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大楼,改变了医院的诊疗环境和条件,也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人性化医疗服务。

 

  富有传统文化之美的医用大楼

  距离王素梅第一次到山东省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基地综合楼就诊已经月余,作为山东省中医院的老病号加老粉丝,这幢位于经十路山东省中医院东院区的新大楼的确给王素梅不少惊喜。

  “我心脏不好,自退休前就在省中医就诊保养,跟大夫和护士已经成好朋友了。现在到东院区的新大楼就诊,整个就医体验和友好程度都再次升级。”王素梅说。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王素梅将整栋大楼,包括地下1层,地上14层走了个遍,也将大楼内13部垂直电梯和8部扶梯也乘坐了至少一次。她发现,这幢基地大楼充分利用南高北低的地势高差,设置不同功能的出入口。北侧设半地下层,直接对室外广场开放,分别布置门诊、急诊、医护人员和地下车库出入口;在南侧设病房探视主入口,各出入口人流互不干扰,高效有序。

  与王素梅同样感受的人并不在少数。基地综合楼楼室内设计简洁高效,门诊部分采用了医患相对分开的设计,病房标准层医护工作区集中设置,公共设施可相互借用,减少资源浪费。医护工作区与病房区相对分开又联系方便,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几乎所有到省中医新大楼就诊的人们都对大堂墙壁上的巨幅浮雕印象深刻。据其宣传统战部工作人员介绍,基地综合楼在立面造型设计中充分考虑中医院的特有属性和文化建设的内涵,结合院区现有建筑和时代特色,大胆创新,采用现代建筑创作手法,将传统建筑的文脉、神韵、符号运用到现代建筑之中。从现代建筑中折射传统文化,寓意传统中医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灰色石材、深色钢构、白色玻璃,体现出建筑的和谐与大方。大厅地面拼花为阴阳鱼及中药柜和中式元素演绎拼花,力图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理念相互辉映,外环采用中式回纹元素,与整体大厅设计理念自成一体,而单个回纹元素象征着中草药枝干,通过中草药枝干的环绕与中药柜相辅相成,体现了中华医药源于本草;中药柜图案使空间产生一种亲切和谐之美,同时又演绎了源源不断的吸纳医学文化;拼花中心运用中华阴阳鱼元素,体现中医学运用“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形成的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

  “缝隙服务”里的便民细节

  山东省中医院党委书记高毅介绍,始建于1955年的省中医是全国建院较早的中医医院之一,目前,山东省中医院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也是山东省惟一一所省级三甲中医医院。医院现为高血压病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药考试工作基地、山东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山东省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心。

  山东省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项目并非一蹴而就,从申报、获批、建设到即将进行的阶段性验收,历经近六年的时间。据该院高毅书记介绍,项目于2008年底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发改委批准,并于2010年列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改委投入8000万元、我省匹配2亿元作为建设资金。基地综合楼建设项目于2010年9月5日奠基,11月22日正式开工,2011年7月26日完成结构主体封顶,今年9月16日正式启用,总建筑面积5.03万平方米,占地面积4470平方米。地上14层,地下1层,有13部垂直电梯、8部扶梯。一至六层设有16个门诊单元,六至十三层由14个病区组成。共设床位542张,安装设备670台(套)。

  在就医环境、医疗设备等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山东省中医院的软性服务措施也不断提高。

  每天,病院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在全新的大楼中奔走,为通过官网预约的患者发放预约票,或者给出院患者办理相关手续,然后直接帮其预约出院后的专家复诊;为先髋等特殊疾病、伤残等病患审核惠民申请,审批登记毒麻药品;审核、登记病假条和诊断证明等。同时他们为病患提供较有中医特色的服务,如“代煎中药送到家”:患者在门诊看病需要代煎中药,只需要在病员服务中心办理相关手续,即可离院在家等待熬好的中药快递上门。而具有中医特色的水丸、蜜丸、草药等都可通过邮政快递到家。这些服务都随着新大楼的启用而升级。

  “在整个就医流程中,每一个微小环节都可能因为没有指导而出现缝隙,我们其实在提供‘缝隙服务’,通过引导、解释、介绍让每一个就医环节更加贴合。”这些服务涉及范围广,没有明确的职责界限, “有些患者不适应陌生环境需要我们安抚,也有些患者对医疗顺序和程序不理解,我们会为其讲解、指导并帮助患者与临床科室协调。现在愈来愈多的老年人独自来医院看病,我们往往陪同患者走完全部就诊流程。”虽然没有人统计过他们每天的行走量能绕地球几圈,但无疑工作量是巨大的。

  中医的“希望孵化室”

  “左手拿秤,右手抓药,秤盘抖动,一味中药被分成了7份。”印象中,中药抓取一直都是这么神秘而富于技术性,多一味少一味不知道,分药全凭手感。在山东省中医院的药学部,人们发现党参、地黄、枸杞等中药被分装在三克到九克不等的小包装中。

  “与传统中草药相比,小包装中药饮片有保持特色、剂量准确、饮片纯净、易于复核、减少浪费等优点。”药学部工作人员介绍,中药小包装不仅保证了方剂质量,还提高了中医临床疗效。省中医也是山东最先施行中药小包装的医院。另外,药学部开展了“道地药材展”的活动,为人们介绍中药材的保存、真假辨别、生产制作的科普常识,广受欢迎。

  在基地综合楼启用的同时,山东省中医院开展了“感恩社会,服务百姓健康”系列公益活动,活动从9月16日持续到年底。当天下午在基地综合楼的学术报告厅开启了大楼启用后的第一场“中医健康讲堂”,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丁书文教授为患者朋友带来一堂形象生动的中医养生讲座;同时一楼大厅的医保政策咨询展台为前来问诊的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了省医保、市医保等各项医保政策及就医指南。目前,省中医陆续开展各种主题日的公益活动、中医养生图片展、送医进社区、中医膏方节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

  目前,山东省中医院培养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在这里既有一批知识渊博、造诣精深、享誉省内外的老专家,又有一批经验丰富、技术过硬、业务专长突出的中年骨干,更有一大批基础理论扎实、勇于开拓进取的青年人才。有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卫生部、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泰山学者岗位3个,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名中医药专家30人,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生导师140人。医院雄厚的人才力量,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同时为医院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综合性中医院迈进奠定了基础。

  “我们希望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成为全国中医高血压病临床研究中心、我省中医人才培养中心的同时,也将医院发展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结构合理、设备配置先进、人员队伍精良、研究方向明确、科技优势领先、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运行机制创新,具有很强中医临床研究与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及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在国家中医药服务和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的临床科研中心和现代化中医医院。”高毅介绍,这座集门急诊、住院、手术、医疗检查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大楼,彻底改变了医院的诊疗环境和条件,将作为基地以及医院的临床科研中心在未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人性化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健康需求。而两年后山东省中医院将迎来建院六十周年华诞,届时,凸现传统中医药特色的西院区将会旧貌换新颜,将为推动省中医的跨越发展、医疗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掀开省中医发展的新篇章,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