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生命 >

“贫困”养生学

2013-09-30 09:46 未知/ □阿灿 /

 

  国家级贫困县广西巴马被认定为世界长寿之乡之首,这种美誉可不是空穴来风,巴马的健康百岁老人数量占比,超过了国际标准的好几倍。因此近几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跑去巴马,希望能找到巴马长寿秘诀,沾上一点巴马的“仙气”。

  癌症患者在这里神奇的活了下去,不治之症突然不治而愈……巴马的街道上到处有爬行、健身、散步的城市富豪,他们遵循到底的饮食习惯,素食、锻炼、与世隔离……

  我们时代养生、疾病、财富成为重要命题。落后就是长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逃避到遥远偏僻的小镇,重新定义生活方式。

 

  从广西巴马长寿村到蓝色地带:“原始生活”更长寿

  广西巴马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当地人几无肿瘤,多数老人无疾而终。众多患者和养生者慕名前来广西巴马长寿村,希望以“巴马疗法”延长寿命。

  国际自然学学会会长森下敬博士曾这样评价巴马:“上帝几乎把世界上最好的生命资源都放到了巴马。人类健康的四大要素‘水、阳光、空气、磁场’,巴马占全了。”

  这话一点都不假,巴马村的“长寿魔力”得益于高于城市百倍的负氧离子群、强大的地磁场、清澈的泉水等良好的外部因素,也得益于长寿老人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

  在这里,长寿老人的膳食结构基本上是“四低一高”:低盐、低糖、低脂肪、低动物蛋白、高纤维。他们吃的是自己种的无污染蔬菜和粗粮,主食是玉米、大米,并配以野菜、红薯等,只吃少量肉。

  无独有偶,比利时人口统计学家米歇尔·普博士访问意大利撒丁岛后,建立了极端长寿索引。这个索引包括了1880年到1900年间出生的所有百岁老人详细的出生和死亡记录。然后分辨出那些长寿频率明显更高的地区,定名为“蓝色地带”——其中,意大利撒丁岛、日本冲绳、美国加州洛马琳达,以及哥斯达黎加的尼科亚半岛最为典型。

  他认为,寿命的长短只有10%是由基因决定的,其余90%取决于生活方式是否健康。而在没有药物、手术或者医疗介入的情况下,蓝色地带的人们是如何做到健康长寿的?

  首先,这些群体日常生活主要采用自然的方式进行运动。撒丁岛居民的房屋垂直坐落于山间,很多牧羊人每天都需要在山坡上爬上爬下来放羊;冲绳群岛的女性每天起身活动的次数将近40次;他们很少借助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而完全依靠自身的体力进行劳作。

  其次,蓝色区域的人们日常生活节奏较为缓慢。洛马琳达居民每周六的安息日都雷打不动地彻底休息,他们都有明确的生存目标,或是遵守自己的信仰,从不虚度每一天。

  再次,这些人群的饮食方案基本上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每天都喝红葡萄酒,崇尚每餐八分饱的原则。蓝色地带中,一天中最丰盛的一顿饭通常安排在上半天。

  比特纳的研究结果向现代社会的健康观念提出了挑战:这些地区没有保健品,没有跑步机等健身设备,没有特别的饮食,没有健康书籍,生活方式非常贴近人类祖先的理想状态,可他们照样活得轻松自在,健康地步入老龄时代。

  “都市原始人”:

  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

  时下,在纽约等欧美城市,有一群“都市原始人”,即生活在现代都市但追求原始人生活习惯的人群。这些前卫的美女帅哥正在热烈追捧原始人那种大口吃肉、大步狂奔的原始生活方式。

  首先,像原始人一样去锻炼。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原本生态就是采集与捕猎,现在生活的繁复都是后来养成的“坏习惯”。经过“逃命式”锻炼,一些生活在纽约的都市原始人甚至可以在寒冷的夜晚打着赤足光着膀子在曼哈顿大桥和布鲁克林大桥上奔跑。

  其次,模仿原始人的饮食。都市原始人追求大量吃肉、大量吃新鲜蔬果、拒绝奶制品和谷物、拒绝加工食物。他们在饮食上一般严格遵守三餐制,但他们也会隔三差五地禁食,禁食有时持续36个小时。之所以会禁食,是因为在原始社会很常见,人类有时候会找不到食物。

  再次,都市原始人还有一些特殊行为,来模仿远古时代的人类。例如都市原始人热衷于献血。出发点是为了模仿真正原始人经常在捕猎或逃命中受伤失血的情景。

  瑞典科学家曾进行了这样一项饮食监测试验,他找来14名志愿者,在连续三周内只给他们提供史前人类食谱上的食物,其中包括一些新鲜的果蔬,将史前没有的食物都剔除出去,待试验结束时,这14名志愿者的体重平均下降了大约2.2公斤。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其中原本患有高血压的两名志愿者的血压平均下降5%,中风的几率降低了72%。这说明即便是短期内食用上述食品,也能收到“令人可喜的效果”。

  “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一个济南人的防癌中医战

  济南女子芳芳的母亲54岁死于肝癌,姐姐48岁死于宫颈癌,大哥51岁死于输尿管癌。西医大夫说,癌症确实有遗传倾向,是遗传基因有畸形,目前还没有治疗基因病变的办法。芳芳整天提心吊胆,谈癌色变,担心自己和家人也会得癌症,更怕遗传给下一代,到处打听预防措施。

  有一天,她听到了洪昭光的健康讲座,提到“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美国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100只猴子随它吃饱,另外100只猴子七八分饱,定量供应。结果呢?随便敞开吃饱的那100只猴子10年下来,胖猴多,脂肪肝多,冠心病多,高血压多,死得多;另外100只七八分饱的猴子,苗条、健康,精神好的多,很少生病,观察到最后证明,所有高寿猴子都是七八分饱。

  在洪昭光看来,一个星期吃三四次粗粮,棒子面、玉米饼、红薯、高粱面馒头,样样都好。其次,是吃饭不能过饱,七八分饱就够,这就是西方人所说的“低热量膳食”。

  这也是芳芳咨询的一位中医的主张“美其食”,就是说把粗糙食物当成美食,鼓励人们多吃粗粮、蔬菜。按中医大夫的养生办法,芳芳坚持了20年,今年64岁,每年做一次体检,没有发现癌的踪迹。

  芳芳采取的具体方法如下:

  中医认为节食是养生重要的方法。自由基是人体内破坏细胞的小分子,可使人体老化,轻度节食可清除体内自由基,促进细胞更新,恢复活力。对健康有益的活动是“不妄作劳,形劳而不倦,”即活动期间人体内不缺氧。芳芳每天慢走1小时。

  中医认为“起居有常”是重要的养生方法。芳芳每晚11点定时睡,早上6点半起,中午睡半小时。

  中医认为健康需要做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为此芳芳调离了压力大得岗位,培养阿Q精神,经常到公园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

  近来研究证明晒太阳有防癌效果。中医讲的“真气”,也被称为“元气”、“肾气”。是控制人生老病死的主要物质,其含义和西医的遗传基因类似,养生就是让真气正常发挥作用。免疫功能就是真气功能之一,近代研究表明,提高10%的免疫力,就可使癌症的发病率降低50%。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会得癌症。

  ■延伸阅读

  名人们的“原始”养生

  张学良的“森林疗法”

  正值施展人生抱负的壮年,却被非法囚禁长达54年之久。然而少帅张学良却创造了生命奇迹,他将囚禁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胜似闲庭信步,并寿至101岁。

  晚年,他披露自己的“保命心经”:“树是个好东西呀,它对肺对身体确实有太大好处了。没有树木陪伴,我可能会早早地枯萎。”西安事变后,为防止张学良和外界接触,蒋介石一直将他软禁在山里。从奉化雪窦寺到贵州的青山绿水,这些风景优美之处,都留下了张学良消磨时光的足迹。

  宋美龄: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

  宋美龄很注重饮食质量,少食多餐。她几乎每天都会用磅秤称体重,只要发觉体重稍微重了些,会立刻改吃青菜沙拉,不吃任何荤的食物。她平时的作息很有规律。晚上11点左右上床休息,第二天早上9点以后起床。

  中医认为健康需要做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宋美龄同普通人一样,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然而,她的身世、学识、情趣和文化背景决定着她有很高的自控能力。她引用《圣经》上的话,回答说:“我要打的仗已经打过,要走的路已经走过,权、名、利已成硝烟散去,忘记这一切吧!”

  南怀瑾的饮食养生:“微薄清淡”

  南怀瑾的养生只有四个字:“微薄清淡”。

  首先是“微薄”,南怀瑾的饭量很小,中午只用少许自家厨房炒的、略放些盐的花生米,晚餐一碗稀饭,碗很小而且盛不满。南先生讲座时,有人问:“饮食方面应该是饿了再吃,还是定时定量?”先生答:“饮食之道就是牢记四个字,‘少吃多餐’。饿了就吃一点,量要少。 其次是‘清淡’。”南先生是禅学大师,饮食上受佛教的影响,以素为主。晚餐最常用的是稀饭,有时用些小菜佐餐,或辣白菜,或桂林豆腐乳,或镇江酱黄瓜,或湖南的酿豆腐和宁波的盐水笋佐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