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骨骼健康 拥抱和谐生活
山东省立医院创伤骨科科室简介
山东省立医院骨科成立于1950年,1992年分出创伤骨科专业,是山东省最早成立的创伤骨科专业科室,现有2个病区(中心院区、东院区),1个门诊,1个急诊,开放床位70张,现有专业医护人员40名,医生1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7名,12人具有博士学位。现是山东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山东省创伤救治中心、危重病例抢救中心、疑难病例会诊中心、法医咨询鉴定中心、医疗事故鉴定中心、伤残评定中心、美敦力导航技术亚太地区培训中心,承担着山东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任务,是全省及全国部分省市培养创伤专业人才的基地之一。
自上世纪80年代在山东省率先推广并应用AO治疗原则及技术,90年代初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系列带锁髓内钉技术和椎弓根钉技术治疗脊柱,率先应用Steffee钢板治疗腰椎滑脱症,应用Dick钉、AF、RF、颈椎和胸腰椎前、后路钢板治疗脊柱骨折。自90年代初开始开展手术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特别是对骨盆骨折的急救和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治疗总结了大量的经验,有了较高的救治水平,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详细介绍有关骨盆、髋臼骨折诊治的专著—《骨盆创伤学》。近年来将计算机导航技术引入骨科手术,使手术更加安全,更微创,同时出版《实用骨科导航技术》一书,推动了国内导航技术的发展。该书是世界上第一本关于骨科手术导航技术的专著,英文版正在翻译、出版中。
科室自成立以来,六项成果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有十五项成果填补了省内技术空白,其中骨盆创伤、脊柱创伤的救治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四肢骨折的治疗上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拥有省内第一台术中三维CT+手术计算机导航系统,该系统是目前国际上骨科领域的顶级配备。主编著作7部,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1篇),其中《骨盆创伤学》是我国第一部关于骨盆方面的专著,第一版曾荣获山东省医学科技奖成果推广应用二等奖,第二版已出版,目前已成为年轻医师学习骨盆创伤的必读教材。《实用骨科导航技术》是国际上第一部介绍骨科导航技术的学术专著,目前英文版正在出版中。承担并完成省级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7项。
亚太创伤导航培训中心在山东省立医院成立
2010年8月13日,美敦力亚太创伤导航培训中心落户山东省立医院揭牌仪式在济南市长城大厦举行。
山东省立医院秦成勇副院长、山东省医学会张林秘书长、美敦力公司导航业务尹集雄总经理、山东省立医院骨科主任周东生教授等出席了此次揭牌仪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等单位到场恭贺。美敦力亚太创伤导航培训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山东省立医院创伤骨科作为骨科导航的探索者和先驱者正式成为我国乃至亚太地区骨科导航的培训基地。
山东省立医院创伤骨科在周东生主任的带领下,作为我国“骨科导航”的积极探索者和实践者,在颈椎、胸腰椎、骶骨、四肢骨折方面进行了广泛应用及实践,做了大量工作,使骨折复位更准确,治疗效果更佳,同时积累了大量临床病例,并编写出版了《实用骨科导航技术》一书,在导航技术骨科应用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4年开始引进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最新产品实时三维数字化移动CT—国的前列,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4年开始引进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最新产品实时三维数字化移动CT—SIREMOBIL Iso—C 3D及美敦力公司导航设备,为全国范围内首批使用该系统的单位之一,率先开展了导航下齿状突前路双螺钉内固定、Magerl手术、寰枢椎椎弓根固定、骶髂螺钉固定、髋臼前后柱拉力螺钉固定及四肢创伤内固定手术等。多年来一直在骨科导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骨科导航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由山东省立医院举办的第四届骨盆、髋臼创伤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骨科导航高峰论坛于2010年8月13日隆重召开
本次大会由中国康复学会、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山东省立医院联合主办,将在山东省济南市长城大厦举行,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骨科专家学者将就“骨科导航”和“骨盆、髋臼创伤”这两个主题展开深入探讨,这也将是国内所进行的高层次的学术交流。
骨科导航技术具有手术微创、康复迅速等优点,十多年来该技术发展极其迅速,现几乎在骨科所有领域均已开展临床实际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效。在髋关节置换方面,可使臼杯放置的角度达到十分理想化的程度,且能使手术过程更加微创。在全膝关节置换方面,不需进入髓腔,截骨更加准确,特别是在术中可随时模拟截骨状态测量和调节两侧软组织的平衡。在脊柱外科方面,可准确、安全地置入椎弓根钉,特别是在齿状突骨折的固定等方面具有定位准确、固定牢靠的优点。该技术日益成熟,许多县级医院已经开始使用。但由于此项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面临以下主要问题:①无统一的技术标准,包括设备技术标准、手术操作规范和评价标准;②临床应用中尚存不少问题,如操作繁琐、手术时间延长以及易出现操作错误和错误信息反馈;③设备昂贵、技术尚待完善。了解其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对这项技术的深入理解,并减少经济及临床应用上的风险,避免出现一拥而上的局面。本次大会将有来自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地导航领域教授专门授课,共同研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骨科中的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骨盆、髋臼骨折是一种常见严重创伤,容易引起休克、出血、水电解质平衡、泌尿系和肠道损伤等等并发症,死亡率达10%,残疾率更是高达60%以上,一直是骨科的难点与热点,近年来随诊疗水平及手术治疗方案的进展,治疗方案不断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难题,如手术中容易造成大的出血和重要脏器的损伤、骨折的复位和内固定的难度大、较高的一位骨化率等等,为进一步提高骨盆髋臼创伤的诊疗水平,减少手术并发症、将有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地导航领域专家以及国内的北京积水潭医院王满宜教授、第四军医大西京医院裴国献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王钢教授、上海长海医院张春才教授、山东省立医院周东生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俊英教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郭晓山教授做专题报告及病例讨论。授课内容包括:①计算机导航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②骨盆与髋臼骨折的基础理论及治疗进展;③骨盆与髋臼骨折的微创治疗;④创伤骨科新技术、新进展。
通过此次会议,将为中外骨科同行搭建一个相互学习、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进一步促进骨盆、髋臼创伤和骨科导航的发展,同时对推动骨科学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学术带头人简介
周东生,男,1956年生,山东日照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骨科主任、创伤骨科主任、急诊外科主任,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骨与关节学组委员、中国骨科医师协会常委、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副主编、《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临床骨科杂志》编委、《Journal of Bioactive and Compatible Polymers》编委、《Biomedical Materials》编委。
周东生教授从事骨科专科专业30余年,1992年在山东省内首先创立了创伤骨科专业。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较早应用并推广AO原则及技术、带锁髓内钉技术以及椎弓根钉技术,率先应用Dick钉、AF、RF以及椎前后路钢板技术治疗脊柱骨折。自90年代初开始开展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在骨盆骨折急救和开放性骨盆骨折治疗方面总结了大量的经验。近年来将计算机导航技术引入骨科手术中,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导航下脊柱四肢骨折特别是上颈椎骨折的手术治疗,使手术更加安全、有效、微创。
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5篇。完成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十余项,获科技成果奖十余项,获国家专利5项。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博士研究生10余名。主编《实用骨科导航技术》、《骨盆创伤学》、《脊柱外科手术及并发症学》、《四肢损伤与畸形的修复重建学》、《实用地震伤治疗指南》、《实用外科诊疗常规》、《外科及药物治疗学》等著作。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