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热点 >

多省区党委书记职务变动背后

2009-12-03 21:48 《齐鲁周刊》/ 吴越 /

  11月30日傍晚,新华社发出电讯:河南、福建、辽宁、吉林和内蒙古5省区党委书记易人,卢展工、孙春兰、王珉、孙政才、胡春华分别履新。


  在十七大已经完成大部分省部以上干部考核、任命之后,省部级干部的中期调整将为十八大的人事调配起到补缺作用,为十八大人事安排起到“布局”作用。而五人中的两位“60后”,以及一位女性省委书记备受关注。

 

孙政才:从农业大管家到农业大省大管家


  1980年,孙政才从荣成市虎山镇五龙嘴村走进大学的校门。本科毕业后,他用了22年时间,成为农业部部长,刷新了共和国的历史;然后继续刷新历史,成为当今最年轻的省委书记。


  虽然离开家乡很多年了,46岁的孙政才依然是村人谈话的中心。“他是五龙嘴村有史以来学问最大、也最有出息的人。”村民回忆说。有人指着临街的一栋红瓦房说,那就是孙政才的家。院门已经上了锁,孙政才的父母现在在荣成市区生活。


  对于孙政才的成长,2001年出版的《五龙人》村志用“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同所有的成功者一样,他成功前付出的是辛劳的汗水”来评价,并以此来鼓励村里的后生们。


  2002年北京市委改选时,按照差额一人的规定,北京市委安排孙政才为市委常委候选人。按照北京市委的设想,孙政才当时只有39岁,而且当年2月刚刚从北京市顺义区委副书记、区长晋升到顺义区委书记,理所当然会落选。不料在选举中,北京市的党代表们不买账,孙政才意外当选。


  据介绍,孙政才为人沉稳,但在熟人之间也喜欢开玩笑。这位学者型官员办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


  尽管曾经担任过北京市顺义区区长、区委书记等要职,但作为农学博士的孙政才“一直离不开田间地头,因为他对农业太熟悉”。出任农业部长后,他“先后到福建、河南、湖北、河北、甘肃等地考察,常常一杆子插到农田里”。


  今年8月10日,孙政才作为中国政府特使赴厄瓜多尔出席厄瓜多尔总统就职仪式。孙政才以农学博士、农业部长的履历,出任农业大省吉林省委书记。3年之后,孙政才也只有49岁,农业部长和农业大省省委书记的历练,将使他的从政履历更为完整。


  
胡春华:穿草鞋、背河沙的少年往事


  27岁任副厅,29岁当正厅,比28岁当上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的张辉还牛,由河北省省长转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的胡春华曾经创造了多个第一。


  胡春华,1963年4月生于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马岩墩村。读中学时他徒步往返学校,“脚板上的茧有铜钱厚,穿烂的草鞋有一大堆”。1979年夏,16岁的胡春华以全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成为五峰县历史上第一个考入北大的学生。为了凑齐路费和学费,他去工地背河沙,一个暑假挣一百多元钱。


  过去的26年中,胡春华把23个年头留给了西藏,之后以团中央第一书记身份进京一年半;旋即调任河北,至今已有一年半。有报道称,胡春华“能说藏语、喝藏酒、跳藏舞,与藏族官民打成一片”。


  2007年3月17日,主政团中央刚刚4个月的胡春华“烧了一把火”。他痛斥部分团官员心态浮躁、忙于应酬、夸夸其谈、行为张扬,要求团干部低调做人、少说多干。措辞之严厉,在共青团领导的讲话中,颇为罕见。


  一度有人认为,河北落后乃是因为缺少中心城市带动,石家庄难堪大任。而胡春华提出的观点似乎有点儿让人大跌眼镜:“河北的中心城市就是北京和天津。”


  曾在西藏工作很长时间的胡春华,有在边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经验,现在又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可谓充分发挥个人强项。


  
公信度是选拔干部的首要条件


  除了孙政才和胡春华,五人中最受关注的要数孙春兰。孙春兰是继1977年任河北省委书记的吕玉兰和1985年任江西省委书记的万绍芬之后,共和国历史上第三位女性省委书记。


  今年59岁的孙春兰籍贯河北,其政坛生涯一直主要在辽宁,并且集中在工会系统。在2001年至2005年期间,孙春兰也曾担任辽宁省委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随即2005年调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孙春兰所做的知名度最大的一件事是主持起草《劳动合同法》,该法于2007年“两会”期间与《物权法》同时通过。和《物权法》一样,《劳动合同法》一度也极具争议,但无人否定它的历史价值——落实劳方权利的里程碑。


  在福建省领导干部大会上,刚刚被宣布履新的孙春兰表示将殚精竭虑、恪尽职守,还强调将积极主动做好对台工作,加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


  现年59岁的王珉由吉林省委书记调任辽宁,57岁的卢展工由福建省委书记调任河南。和前三人不同,他们两位是由一省省委书记调任另一省省委书记。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说:十七届四中全会之后,公信度是选拔干部的首要条件。此番人事调整的具体执行者,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


  综观李源潮近期的一系列讲话,无不为省部级干部中期调整乃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预热。11月20日、21日,李源潮说:“把最优秀的干部用在最关键的岗位”上,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不能将任职年龄层层递减。之前一周,李源潮说,用干部要重视关心老实人、正派人、不巴结领导的人,防止任人唯亲、唯近。


  在这两次讲话之间,李源潮来到河南兰考,重提“焦裕禄精神”。


  (文据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周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