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独分子的海外“好友”们
如果没有这些杂七杂八的“好友”们,不论是热比娅,还是“世维会”,还是任何一个“东突”组织,或许早就烟消云散了。
1992年,“东突”分裂势力在土耳其等国的资助下,在伊斯坦布尔召开“东突厥斯坦民族代表大会”。从这一年开始,怀着不同的目的,各种反华势力有了一个新的共同工具。
土耳其:“泛突厥主义”幻想
土耳其是除中亚外,境外维族人聚居最多的地区,约有10万人。现在,在土耳其活跃着近20个“疆独”组织。如今在土定居的维族人多数是第二、三代移民,他们甚至没到过新疆。比如土耳其的“东突青年协会”主席提拜特,是一个强硬的“东突”分子,他在土耳其土生土长,连新疆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土耳其政府私下对“东突”一直很纵容。现在在德国、瑞典等地生活的“东突”分子中,几乎一半是通过土耳其进入欧洲的。
土耳其一个被称为M·热扎·贝根将军的人至今仍是“世维会”名誉主席。这个贝根除了是一名老牌的“东突”分子外,还在土政界、军界担任过要职。每当“东突”分子在土耳其遇到麻烦时,多是由贝根出面解决。在热比娅赴土耳其签证问题上,贝根也出力不小。
前苏联解体后,时任土总统厄扎尔曾发出豪言壮语:“土耳其的利益区是从亚得里亚海直到中国长城。”奥斯曼帝国的昔日荣光,在土耳其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使“泛突厥主义”的幻想在该国很有市场。
当土总理近日以“种族屠杀”的怪论评价中国时,美联社说,土耳其对使用“种族屠杀”一词是极其敏感的,“当亚美尼亚说有150万亚美尼亚人在一战期间被土耳其人杀害时,土耳其立即暴跳如雷,并拒绝承认。但事实上,这是亚美尼亚和其他几个国家所证实的上世纪第一次种族大屠杀。”
北欧:热比娅的转型“福地”
对热比娅来说,北欧可谓其“福地”,她在那里正式完成了从商人到政客的转型,并首次被西方舆论所熟悉。2004年,挪威一家非政府组织授予热比娅“拉夫托人权奖”,此时的热比娅正呆在监狱里。
当年,挪威的那个人权委员会其实根本不了解热比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之所以颁奖给她是因为看到美国有一篇对热比娅的资料介绍。当被问及为什么授予热比娅这一奖时,该委员会人士称,热比娅是一个人权斗士、民主战士,但至于她有什么实际贡献,该人士笑了笑说:“没有。”
2006年,在北欧“东突”分子煽动下,瑞典议员安纳莉·埃诺克松提名热比娅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埃诺克松在瑞典政坛并无政绩可言,常靠结交中国、越南、缅甸的反政府人士出名。他同时也是瑞典议会“西藏委员会”的成员。从2006年起,热比娅每年都要窜访挪威、瑞典等国,拜访埃诺克松,并送其贵重礼品,埃诺克松则“投桃报李”,坚持年年提名热比娅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瑞典政府是最大股东的一家援助组织,每年都以“支持文化活动”为由向当地“东突”分子资助一笔数目可观的资金。今年4月,瑞典主动接收了一名前美军关塔那摩监狱的“东突”囚犯。热比娅则以“世维会”的名义向瑞典连发3封感谢信。
德国:替热比娅“圆场”
2006年11月,热比娅在“世维会”大本营慕尼黑被选为“主席”,并借机第一次访问了柏林。第二年10月,热比娅和德国政党相关的基金会代表以及德国联邦议会人权委员会建立起了联系,并在德国外交部进行过商谈。
在德国,与热比娅关系最密切的政客当数德国绿党的政治家。他们不仅常常成为热比娅在德国演讲的组织者,还亲自到场捧场,当热比娅表达得“不到位”时,他们还会在一旁替其“打圆场”。在绿党议会党团主席贝克的网站上,现在还悬挂着贝克、该党主席罗特与热比娅的合影。6日,罗特扬言,中国政府以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为名,试图掩盖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
热比娅的自传《天空斗士,中国头号敌人》,由贝塔斯曼旗下的德国蓝登书屋海恩出版社于2007年率先出版。该书作者亚历山德拉·卡维柳丝是《明镜》、《明星》周刊出名的反华作家。
德国越来越可以与土耳其比肩,成为疆独分子的另一个乐园。
美国中情局:装扮成记者“问寒问暖”
当年热比娅一到美国,“大名鼎鼎”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就找上门来,表示愿意提供资金支持,该基金会的背后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之后该基金会每年向“美国维吾尔人协会”支付20万美元。
此外,美国国会中的一些反华议员也成为热比娅的座上宾,动辄邀请她在国会所谓的人权听证会上发言,甚至连美国前总统布什也在2007年和去年北京奥运会前两次见过热比娅,称其为“自由勇士”。而中情局还时常派人装扮成记者、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等到热比娅那里“问寒问暖”,尤其是在关塔那摩“东突”囚犯问题上一直与她保持密切沟通。
相对于欧洲的那些“好友”们,一些美国政客更像是疆独分子的背后大哥,不遗余力地支持,是这位大哥的惯用手法。
(文据人民网、中华网、《环球时报》等)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