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热点 >

刑质斌退休 曾经最熟悉的陌生人(2)

2009-07-10 09:37 新浪女性/ /

 

  其他呢?“和普通人一样啰。”除了播音,邢质斌仿佛再没给两位前领导留下更多回忆:

 

  “做播音组组长时,极其认真,每个字音念什么,她都要考证一番后,再告诉全组的人。”

 

  “如果轮到她随领导人出访,别人都想外出多逛逛,只有她猫在旅馆里睡大觉。”

 

  “私下里,她的话还是多的。聊起社会上的八卦新闻,一说就是一个多小时,眉飞色舞。”

 

  “平常不爱和领导多接近,但为人心直口快,开会时小青年们自觉资历浅不吭声,就她敢发表意见。”

 

  “不喜欢多管事,只想做好本职工作,然后回家照顾生病的母亲。如果在小事上对组员有不满,顶多背后嘀咕两句。但在大事原则上,头脑很清楚。”

 

  播音组里杜宪、薛飞走了,杨柳也离开了《新闻联播》。唯有邢质斌,三十年如一日,“中规中矩”。

 

  “你让她做什么呢?让她去主持综艺节目?显然不合适。转行做其他的,更不可能。”洪民生透露90年代中期,台里曾有人提出新闻主播应换换面孔,最终不了了之。

 

  面对大批后起之秀,邢质斌的心里无疑充满了压力,“她还是有想法的。早在十多年前,她正在社科院新闻学院进修。她就问过我,如果不做《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她还能做什么?”

 

  章壮沂当时无言以答,“这是罗京、李修平他们将来也要面临到的难题。”

 

  聊起换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老教授张颂有点气不打一处来,“据我所知,央视内部居然曾有人提出来让相声演员去播报新闻……这简直是胡闹。”

 

  “邢质斌一去电视台就让她播新闻,以她的气质、声音、形象,她也最适合播新闻。所以台里没让她到别的岗位,也就没给过她机会,你怎么知道她不能做别的?主要是时间一长,思维定式,习惯定型,她到了别的场合会拘谨啊。”

 

  自从80年代初,邢质斌与张颂认识,两人一直亦师亦友。她向张颂倾诉过自己的苦恼:她想走,想从《新闻联播》退下来……

 

  “三十岁以前是播音员的幼年期,三十岁以后才是他们的成熟期。他们正处于黄金时期呢。”

 

  张颂大为吃惊地问,“你现在退下来做什么?”

 

  “那我不管了,我想去当记者。”那时,邢质斌四十刚过,一脸憧憬。

 

  “她具有记者素质,新闻语言能即兴发挥。怎么可能真去圆记者梦呢?恐怕《新闻联播》早就成了她生命的第一啰。”张颂轻轻叹道。

 

  “稳重有余,顿挫不足”

 

  1990年初,邢质斌辞去播音组组长职务,而由业务突出,资历比王宁、李修平高的罗京与李瑞英接替。

 

  其后,她又闹出了名人做广告的风波:据说,那次是因为人情难却。她为一条减肥腰带做了广告宣传,有人购买,结果大呼上当……违反央视不许播音员做广告的明文规定,结果,她被停止一个月的主播工作。

 

  她不是一个从无情绪的人,偶尔也会唠叨几句。心里难过时,顶多点到为止。“她这一生算是比较平稳,家庭很幸福,儿子很听话。”张颂说到此处,话音一转,“她也有不足。”在这位播音界的权威看来,邢质斌形成自我风格的速度不快,“稳重有余,顿挫不足,跳跃感不够”。

 

  “但不要简单地下定义,说新闻主播就是一群没出息、一味照稿念的传声筒。”张颂随手拿起一份报纸,反复念起了其中某段。

 

 

  “你听听,同样一段话,我有多种语气感情的发表方式,仔细听绝对能揣测出其中内涵。邢质斌他们全是在自己理解下,把握政策分寸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没有局限性,哪有创造?他们就是一直用声音在一个局限的空间里翻跟头,这就是创造。”

 

  新闻联播的包袱

 

  去年6月初,央视新闻中心播音组组长李瑞英突然接到上级通知,5日那天的《新闻联播》,播音员要换作来自《晚间新闻》的康辉与《国际时讯》的李梓萌。李瑞英当即问道,这是在征求我们的意见,还是已定通知?

 

  “答复是,这是既定通知。但在康辉他们播完后,要换回罗京与邢质斌。”一位熟悉新闻联播的播音界人士透露。

 

  为何让“一对新人”登陆新闻联播,又为何只让他们登台亮相一天?康辉给记者的答复是,这全部是台里的安排,其他他一概不知。

 

  李瑞英的老师、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教授张颂猜测,这可能是响应政协委员叶宏明提案的一次尝试,也不乏央视让新人试镜新闻联播之意。

 

  而至于康李二人为何最终又下来,其中原因央视没有公布。可以设想的一种情形是,在新闻联播这样一档有着中国政治晴雨表之称的节目上,稳定压倒一切是根本的方针。

 

  1958年,中央电视台在创办《电视新闻》前夕,上呈国务院的报告中写道:新闻节目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尽可能反映当前国家和人民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报告中特别强调了“尽可能”三个字。自从1981年7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推出,其内容编排上基本保持着国内政经要闻,时政报道,文化、体育、科技简讯,国际新闻四大块。

 

  “形式单一、稿件呆板。主播们无可奈何,如履薄冰。播报中如果出了一次大错,他们在《新闻联播》的职业寿命就完了。”

 

  “泱泱大国,堂堂大台。八亿人的眼睛都盯着他们,他们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张颂说。

 

  很明显,他的观点与电视系的朱羽君教授不谋而合,“对于换掉邢质斌和罗京的提案,我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他们是由《新闻联播》塑造出来的,就像棋盘上的棋子。换掉某个主播不是问题所在,关键在于《新闻联播》内容要不要换。”

 

  下午五时,张颂的办公室昏暗。此时,邢质斌正开着她的白色本田赶往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