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热点 >

热比娅的前世今生

2009-07-09 21:23 《齐鲁周刊》/ 吴越 /

  “现在发生了很多事件,我们都知道,明天晚上乌鲁木齐可能要发生一些事件”。7月5日,热比娅与其在乌鲁木齐市的弟弟联系时这样说。


  发生在乌鲁木齐的暴力事件使热比娅成为备受关注的人物,一直希望把自己打造成“另一个达赖”的热比娅终于一举成名。然而,她在“民主自由”外衣掩盖下的罪恶本质,也随之暴露在世人面前。

 

新疆“女首富”的另类发家史


  热比娅·卡德尔,1951年出生于新疆阿尔泰山脚下的阿勒泰市。14岁时,屈服于母亲的压力,嫁给南疆一个陌生的男人。在以后的11年的时间里,她接连生下了6个孩子。“文革”中,因为出卖小孩鞋和女人彩裙被挂上“投机倒把分子”的牌子而游街示众,她的丈夫因此“休”了她。


  “苦干了3个月,她挣下了3000元钱。”这是目前惟一可见的她的“原始资本”,但是有人对此表示怀疑: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靠当洗衣妇平均一个月赚1000元是难以想象的。


  1981年,热比娅与现任丈夫结婚,她曾在第二次择偶时提出三条标准:必须具有大学学历;必须是离过婚而且是被女方抛弃的男人;必须理解和支持她从事商业事业。


  热比娅的现任丈夫司地克肉孜曾是大学副教授,他在新疆期间比较有影响的观点是,对著名作曲家、歌手王洛宾大肆谩骂,将王洛宾称为“西部歌贼”,显示了他对汉族的强烈仇视。


  热比娅拥有11个孩子,在当母亲的同时还能把经商活动做得风生水起,她还是付出了一定的努力。


  热比娅曾历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新疆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并被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5年,热比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她资助“千万母亲”运动提升女性权益。


  那时候的热比娅,俨然一位志得意满的成功女性。

 

热比娅商贸大厦——成功的顶点与人生的万丈深渊


  热比娅揣着她辛苦洗衣挣下的3000元钱,离开新疆,先去了北京,又到了上海,然后到广州。她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出入各个贸易货栈,记录各种物品在不同地方的差价。


  回到新疆后,她发现北疆和南疆每桶油漆的差价竟有6元之多,于是筹借了一小笔钱,先做成500桶油漆的生意,然后,她又将挣到的钱全部再次投入,一个月内净赚13000元钱。后来,她把这些钱再次全部投入,把油漆运往更赚钱的地方,很快她拥有了5万元。她把这5万元投入广州,本想赚更多的钱,却没想到中了别人设置的陷阱,一下亏掉15万,血本全无。


  1981年热比娅在乌鲁木齐商业区二道桥租下一个小摊位,正式投身商海。十年打拼,热比娅便坐拥上亿家产。她是新疆阿克达工贸公司总裁,拥有八家企业,在乌鲁木齐市有五家,在原独联体有三家。


  中苏(中俄)边境开放后,热比娅把国内的生意主要交给大儿子照看,自己一年内五进五出前苏联。在前苏联解体、卢布贬值的时候,她跑到黑龙江省的黑河口岸,与俄罗斯签订一笔千万元的钢材贸易合同。


  热比娅被称为“国际商人”。1992年她在乌鲁木齐市建起了一座面积为13000平方米、高8层,内设800个摊位的热比娅商贸大厦,成为她成功的象征,每年给她带来的收入即超过百万元。当然,据后来调查,这座大楼每年的偷税漏税等违法程度,亦很惊人。也是在这座大厦里,热比娅曾经以外语培训班的名义,培养分裂势力的骨干成员。


  热比娅“未出事”时候的报道称,她在这10年期间内,“没有向国家要过一分钱、贷过一次款,没有申请过任何政策优惠。”


  “这怎么可能呢?”一位对新疆商业比较熟悉的人士说,“从不贷款,就能够在10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摆摊小贩发展成亿万富婆,你算算她的财富增长速度,简直就是商业天才。”

 

她在国外时语言经常混乱,也经常下意识的会说“我们国家”怎么样


  热比娅和达赖的私交甚密。2007年7月19日,达赖至德国汉堡活动,22日,热比娅也来到汉堡,并在活动前特意拜访了达赖,留下亲密合影。“世维会”发言人说,与达赖在同一个城市活动,有利于提高“维吾尔问题”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2008年3月19日,在和达赖一起参加华盛顿MIC体育中心活动时,热比娅又表示了对他和“藏独”的支持。而达赖在今年发行的热比娅英文版自传——《搏龙斗士》中,也亲自为其写了序。


  2005年8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保外就医到美国的原新疆女首富热比娅“一出境就变卦了”,在境外和暴力恐怖犯罪的骨干分子一起,密谋筹划。


  这是中国官方第一次向媒体公开透露热比娅被“保外就医”的消息。对很多内地人来说,还是第一次听说“热比娅”这个名字。


  当选“世维会”主席后的热比娅依然定居在美国,主要在华盛顿活动。由于羡慕达赖在西方的影响力,在“世维会”网站上,“东突”分裂分子还将热比娅吹捧为“维吾尔人的精神母亲”。热比娅近年来与西方官员有过不少接触。


  她在国外时语言经常混乱,也经常下意识的会说“我们国家”怎么样,隔一会儿又赶紧改。这说明她还不是骨子里立即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严格的语言体系,她也在扮演角色,她变得更加极端。


  (文据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