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班禅的平常岁月
3月28日,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出席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在开幕式上,班禅用娴熟的英文发表演讲,与会的各国高僧和文化精英都感到“震撼”。
14年前,年仅5岁的坚赞诺布坐床继位第十一世班禅,如今昔日的灵童已经成长为年轻有为的宗教领袖,越来越多地参加国家事务,为西藏的统一与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而平常生活中的班禅是什么样子的呢?19岁的他功课如何?喜欢什么?甚至,他有几台电脑?
“他往往用半年时间,就能学完其他僧人要用一年时间学习的内容”
早晨7点,天刚蒙蒙亮,西藏日喀则班禅新宫里已是灯火通明了。拜访者轻敲大门,有僧人过来打开门,对来访者说“仁布钦(藏语“活佛”)在洗漱。”
如果没有其他事情,班禅的一天会这样安排:
7∶30,晨诵。十一世班禅穿着整洁,脸上睡意仿佛刚刚被洗去。他缓步走进寝宫的晨诵室,恭敬地面对供奉的十世班禅大师画像行三叩大礼。礼佛毕,到自己的佛座上结跏趺(这是藏传佛教僧人修习的基本功),开始轻声诵经。
8∶30,早餐。晨诵室对面的餐厅里有两张铺着洁白桌布的大餐桌,上面摆放着简单的食品:新鲜纯白的奶渣,牧民爱吃的“退”(酥油奶渣糕),糌粑、大米粥、鸡蛋、开花馒头、榨菜等,暖瓶里是又香又热的酥油茶。
班禅坐上座,右边是经师江洋嘉措及经师的徒弟,左边依次是班禅的几位侍僧。有时候他的父母也会过来,坐在班禅的下首处与他共进早餐。饭后,班禅与经师、父母等一起到院子里散步。新宫的里院不大,远离街面,满院遍地树草,环境幽静,又无闲杂人员,每个人都很轻松。
10∶00至11∶30,学经。侍从喇嘛洛桑丹塔介绍,学经是十一世班禅一天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只有在外出参观和社会活动频繁的时候,上午的学经才会被取消。学习一般在11时30分甚至12时30分以后结束,稍事休息后是午餐、午休时间。
15∶30,辩经。
19∶30,晚自习。看过电视“新闻联播”以后,学习藏文、练习书法,预习、复习汉文和英文等其他文化课。
21∶15,集体诵经。身边的僧人都聚了过来,一直要持续一个小时。
22∶30,就寝。
令班禅的经师感到欣慰的是,十一世班禅天资聪慧,加之勤奋用功,他往往用半年时间,就能学完其他僧人要用一年时间学习的内容。
面对比自己早进寺庙10多年的僧人,他神情自若,应答自如,毫不怯阵
在接受传统佛学教育的同时,班禅还要学习汉语、英语、数学等课程。他一周至少要上两节英语课,每节1个半小时。有时班禅也看看报纸、电视,最喜欢历史题材的书,最近正在读《民主改革50年》。
除此之外,班禅分别有一台台式电脑和一台手提电脑,他能娴熟地在电脑上完成作业。他曾专门前往北京科技馆观看神舟五号飞船模型,并向专业人员请教它的原理。
在汉语老师的眼里,十一世班禅“第一他聪明,天性聪明,这个是一般人所比不了的。另外一点,就是他刻苦。”有一次汉语老师讲《论语》,上一次课,老师讲了六条,要求第二天背诵。到了第二天,“我说大师背诵得怎么样,他能很熟练地背下来,而且背得很有语气。”
每天下午的辩经成为综合检验改名为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的坚赞诺布学经成果的形式之一。扎什伦布寺的日光殿不小,但也显得拥挤了点,两边坐满了人,有寺庙各扎仓的高僧大德、前来参加辩经的僧人,还有许多观众。
只见班禅整理好袈裟,镇定神情,站在对方面前从容不迫地提问。他时而转身退步琢磨提什么问题、如何难倒对方,时而果断前行击掌提问,时而拖着长音,时而又好像突然袭击……一阵激烈辩经之后,变换位置,班禅作为被问方,提问方换上了嘎钦洛桑扎西。少年班禅端坐在厚厚的坐垫上,面对比自己早进寺庙10多年的僧人,他神情自若,应答自如,毫不怯阵。
到2005年为止,十一世班禅已经接受过700多次灌顶,还在学习因明学。
远在海外定居的活佛,率领他的洋弟子,不远万里前来朝拜
1990年2月13日,西藏嘉黎县的索南扎巴的妻子桑吉卓玛生下一个肤色白皙、五官秀美、双目明亮、右脸上生有一痣、颇具瑞相的男孩。桑吉卓玛的父亲给外孙取名为坚赞诺布,意为“神圣的胜利幢”。
有一天,桑吉卓玛外出,将孩子放在一位老师家,老师在无意间发现坚赞诺布的舌头上有一个白色的藏文楷书字母“阿”。在藏传佛教里,这是一个神圣的符号,代表了佛的化身。按照宗教仪轨秘密寻访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人员根据十世班禅大师的逝相以及观湖、占卜所得结论,得出转世灵童诞生的大致方向。寻访人员发现,坚赞诺布对宗教器皿极为爱好,拿到手中就不放,还对寻访人员说:“我认识你们”。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当寻访人员在他家休息用餐时,他抱着寻访人员的糌粑木碗说:“我也有一个这样的碗,放在扎什伦布寺里。”
班禅坐床之后的十几年间,他曾几次为灾区捐款。去年,他还在北京雍和宫主持了为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同胞祈愿的法会。
在扎什伦布寺,经常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僧大德千里迢迢赶来拜谒第十一世班禅,甚至有远在海外定居的活佛,率领他的洋弟子,不远万里前来朝拜,以表达他们心目中的敬仰之情。
(文据《人民日报》、《国际先驱导报》、新华网等)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