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热点 >

周小川的货币态度

2009-06-22 19:37 《齐鲁周刊》/ 李静 /

  就在20国集团G20伦敦金融峰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连续发表了行长周小川的3篇署名文章。文章分别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中国对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一些构想,从而引发了外界的迅速反应和广泛猜测,尤其是第一篇论述国际货币体系的文章,被普遍解读为“中国挑战美元霸主地位的檄文”。

 

为G20峰会“备课”


  周小川的3篇文章分别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关于储蓄率问题的思考》和《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先后于3月23日、24日和26日出现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官方网站上。第一篇文章提出要创立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以取代美元,受到各国广泛关注,引起美国强烈反应。第二篇和第三篇的主题则分别为反驳中国过度储蓄引起美国金融危机的谬论和探讨金融体系中的顺周期性因素、补救措施以及货币和财政当局在市场危机中的专业作用。


  外界普遍认为,周小川这3篇文章出台时间非同寻常,显然是中国在为G20峰会做理论准备。媒体普遍使用了“备课”和“做准备”的字眼来定义文章的目的。


  美国《纽约时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这样的时间安排,很可能是为了让北京在伦敦峰会上拥有更强的制衡力量,以便围绕着贸易问题以及稳定全球经济的建议,与美国和其他国家展开谈判。《华尔街日报》还意味深长地提到,在以前的类似会议上,一向是发达国家抨击中国的经济和货币政策,如今中国“开始反击”。

 

周小川捅了美国的马蜂窝


  这3篇文章中,引起最大反响的是《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文章建议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作用,呼吁创建超国家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


  这一番言论捅了美国的马蜂窝,美总统奥巴马立即回应说,他不认为有必要设立新的全球货币。美财长盖特纳由于起初表示对这一提议持“开放”态度,引发美元汇率下挫,因此不得不急忙改口。


  著名经济评论人叶檀认为:仅仅把周小川的观点视作投石问路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国际货币体系正在发生的新变化,美元想保持自己的强势地位,欧元虽然遭遇很大困扰,但想增加对美元的制衡,人民币正在走向国际化之路,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任何因素都改变不了这一现实。

 

中国话语权的底气


  不过,也有媒体和专家从现实角度诠释中国创建新的储备货币的呼吁,认为它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对巨额美元资产能否保值的担忧。


  《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这是中国希望提高在国际协商中话语权的重要标志。


  沈明高指出,在国际社会拥有话语权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标志。不过,尽管快速上升的经济为中国争取了发言权,但中国话语权的底气仍然不足。


  沈明高说:“中国话语权底气不足的一个例子是,一方面中国担心美元贬值和通胀风险,批评美联储政策有可能导致全球通胀,另一方面还在增持美国国债,后者的行动显示,前者的担心和批评是那么地微弱。”

 

新储备货币到底有多远


  不管中国的提议是出于何种目的,在目前的形势下建立新的国际储备货币还面临着许多现实困难。有专家表示,就算一切条件都具备,仅转换国际储备货币这个运作行为本身就非常棘手,因为涉及到的大量兑换交易会让商界人士望而却步。


  《华尔街日报》还发表文章说,经济学家认为,创建新国际储备货币的计划面临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困难。美国极不情愿放弃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为其带来的有利地位,这是政治阻碍;而从经济方面讲,国际储备货币的更替是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进入现代社会后,迄今惟一一次成功转变是英镑让位给美元,而这个过程经历了数十年。


  尽管如此,大部分专业人士还是认为周小川的提议是有益且具有建设性的。康奈尔大学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对媒体说,周小川的呼吁很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没人认为这是个完美无缺的解决方案,但是中国把它提到桌面上,就标志着讨论的范围已经重新划定。”


(文据《世界新闻报》、《财经》、《每日经济新闻》等)

 

■延伸阅读

 

国际货币体系变迁史

 

  1.金本位(1870-1914)


  1819年英国颁布《恢复条令》,恢复了通货与黄金的固定比例兑换,标志着金本位制度在英国的正式实现。凭借发达的金融体系和币值稳定的英镑,直至一战之前,英国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都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


  2.金汇兑本位(1918-1939)


  一战后,各国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以防黄金储备流失,取而代之的是各国货币之间的浮动汇率,在1922年吉诺阿会议上,英、法、意、日等国通过了恢复金本位的行动纲领,但由于黄金供给不能满足各国央行的储备需求,进而转向了小国以大国货币作储备,大国以黄金作储备的金汇兑本位制。


  3.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3)


  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签订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并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1973年3月因美元贬值,西方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4.后布雷顿森林体系(1973-至今)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的汇率制度包括:单一货币盯住制度、一揽子盯住制度、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等。但实际上美元却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