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园会上的异域美景和科技生活
■山航带你看世园②
当今世界,人类正一步步远离绿色,生活在被钢筋混凝土包围的空间之中。这种处境,离人类的天性越来越远,如何让生活走进自然?这是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试图解决的疑问。
6月10日—6月12日,在为期3天的世园探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异域自然美景和现代化科技生活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园区里的生物课
在世园会“国际园”中,来自37个国家的国际展馆各领风骚,其中,最抢眼的莫过于泰国园。尖尖角的屋顶、金灿灿的外墙、高大的大象雕塑——这些极具泰国风情的符号,使得泰国园在园区中的辨识度非常高。
“工程量浩大,所有的材料全是从泰国海运过来的,整整有23个大集装箱。”周云龙是泰国园的中方负责人,也是负责施工的总工程师,他告诉记者,泰国园里不仅有泰国宫殿、寺庙、龙舟、皇家战车、象群雕塑、龙凤兽鸟、佛柱佛龛等大型主体,小到一个鸟笼、一桶金漆、一片箔片、一根钉子,都是从泰国“原装进口”。
作为印度园的总代表,罗杰喜欢人们称他为“园主”,他向记者透露,印度园的宗旨是“让游客看到真正的印度”,为此印度园的设计风格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 :LED背景舞台播放着宝莱坞电影,并且现场有宝莱坞舞蹈秀,游客来园里可以看到瑜伽 、印度茶,可以吃到美味的印度食物,还可以体验印度式的婚礼。
在探访过程中,还有许多展馆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莲花馆莲意盎然,主题馆浓缩海洋文化与齐鲁文化,园艺文化中心的“精灵之树”则展现了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生发,恰如心脏跳动,象征着园艺文化的萌动。
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植物馆中的温带馆。植物馆内分竹艺馆、温带和暖温带馆、海洋馆三大部分。温带馆是世园会植物馆三大植物展馆之一,主要由多肉植物,棕榈植物,地中海植物,澳洲植物组成,有500余品种。
这也是青岛当地小朋友来往最多的场馆,那些异域的植物为他们上了一场最直观的生物课。据了解,为了很好地呈现这些异域的植物,做到寓教于乐,场馆设计人员在尊重植物生长习性、深入了解及研究了植物原生存环境面貌的基础上,利用园林设计手法营造出一派散发着浓郁异域气质的景观。
参观完多肉植物群落,顺游览线路往前,七棵高大的加拿利海枣组群夹于道路两旁,气势骇人。
势如蟠龙的中东海枣组群下是一条用红色砂岩包裹的小溪,自北向南流的小溪上游,是三棵百年的橄榄树错落左右,橄榄树周边栽植着富有地中海特色的花灌木,如迷迭香、薰衣草等,水流通过中东海枣林下空间后经过一座小木桥,从南部的瀑布口泻出。
瀑布口两边是台地空间,台地上种满了澳大利亚风情的植物:澳洲大伞树、澳洲红千层、澳洲金蒲桃、澳洲特色袋鼠花、花红似火的澳洲火焰木,树干形状如瓶子的澳洲瓶杆树,而台地下方面对着的小空间是整个植物馆的出口空间,游客在此驻足,合影留念,在一片山花烂漫中为自己美好异域旅程留下纪念。
高科技与“自然创造”
每一位走进过青岛世园会的游客,无不对世园会的科技元素赞叹连连。青岛世园会更是被媒体称为史上科技感最强的世园会之一。
很多游客来到青岛世园会以后,能明显感觉到这里的气温明显降低,空气中含氧量增高,游园不觉疲惫反而很舒服。工作人员解释了这种惬意感受的原因:不仅仅得益于园区内上万株植物的光合作用,园内环境优化系统的辅助应用,能把温度控制下来的同时,对湿度、空气负氧离子和洁净程度进行优化,增加空气中负氧离子到2000倍到5000倍,让游园舒适感倍增。
新科技新技术在世园会园区内,不仅优化了空气质量,还能够直接从空气中取水喝,这就是颇负盛名的“空气取水”。这个空气取水装置通过拦截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并通过空气滤网过滤、静电过滤等五层过滤杀菌后,完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健康水就源源不断的流了出来。“每天能流出50升左右,也就是大家使用饮用水桶的2桶半,”青岛馆讲解员董小雨介绍说。
据介绍,世园会建设过程中,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低碳、节能和环保。例如,主题馆、梦幻影院、地池服务中心使用光导照明系统,利用日光替代室内常规照明,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园艺文化中心采用地源热泵技术,从源头上减少石化煤炭能源的利用。
科技并不与自然相悖,青岛世园会选址在青岛市李沧区百果山森林公园,园区总面积241公顷。规模如此巨大的园艺博览会项目,如果不能因地制宜,将会对百果山森林公园原有生态造成巨大破坏。青岛世园会主办方制定下“自然创造”的理念。
在“自然创造”理念的指导下,世园会在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园艺造景中,最大限度保护并合理利用现状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少破坏、多保留,低干预、高顺应”,依托原有山地、水库、植被等地形地貌打造景观亮点,体现园区的“自然”与“野趣”。例如,保留了毕家水库扬水站、沈鸿烈桥、樱桃沟和梨树坡等自然与人文遗迹。
青岛世园会秘书长李奉利介绍,对于很多被破坏的山体,通过生态技术恢复采石坑再恢复植被,实现了整个生态系统的治理与恢复;世园会附近有李村河流经,世园会建设过程中对李村河进行整治,如今水质已经恢复,河中有鱼,河两边绿意盎然。
世园变迁史:
从集市到大国力量
世界园艺博览会的雏形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商人的定期集会——集市。当时集市的主要功能是初级商品的现场交易,人们注重的是为了满足生产活动和生活需要所进行的物资交换或单一商品买卖。
大约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人们就把规模较大的定期集市称作世界园艺博览会,并将其单一的商品买卖功能逐步扩展为物资的交流和文明成果的展示,人们关注的重点也随之从简单的商品交换、买卖关系演变为对生产技术的交流、文明进程展示和对理想的企盼。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成为头号强国,为了显示其伟大和自豪,英帝国于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内,举办了首届世园会。
彼时的维多利亚女王始创了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各国参展的传统,接受邀请参展的10个国家,集中了1400余件各类艺术珍品和时尚产品向世人展示。在160天的展期中,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贸人员、社会名流和旅游观光人士约630万人次观赏。英国人自豪地把这次盛况空前的“集市”取名为Great Exhibition,意为“伟大的世界园艺博览会”。自此,人类社会的交流形式完成了从低级阶段初级产品的简单交易到工业时代的技术交流和文明成果展示的重大转变。
随着美国的崛起,新大陆的主人们不甘示弱,为了向全世界展示其风采和辉煌成就,于1853年在美国纽约举办了第二届世界园艺博览会,参展国家增至23个,展示内容也有较大突破,特别是安全装置的电梯首次亮相并进行实地演示,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喝彩。这些最新文明成果的展示,代表着当时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人类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为近代产业社会最大规模的国际活动,世界园艺博览会写下了她光辉的历史。正像“一切始于世园会”的名语所言,现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系统中的很多因素都是从世园会孕育诞生的。如:将许多商品汇集一处买卖的百货店,组织观光游览的现代旅游活动,提供休闲娱乐的各类公园、游乐园、度假村、俱乐部等,无不经由世界园艺博览会获得启示、创意。
时至今日,世界园艺博览会不再只是技术和商品的展示会,它以广阔的胸襟,熔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于一炉,成为各种技术交流、学术研讨、旅游观光、娱乐和消遣的理想场所。
■链接
山航暑期新增多条青岛地区航线
随着高考、中考结束,暑期高峰即将到来,为适应暑期市场和旅客的需求,自7月1日起,山航将新增青岛至呼和、西宁、银川、海拉尔、无锡、首尔等多条航线,届时多地游客来青游览世园将更加便利。
青岛至西宁航班,每日执行一班,航班号为:SC4743/4,07:10自青岛起飞,10:50抵达西宁,返程11:35起飞,14:45抵达青岛。
青岛至无锡航班,每日执行一班,航班号为:SC4985/6,16:30自青岛起飞,17:35抵达无锡,返程23:20起飞,00:30(+1)抵达青岛。
青岛至海拉尔航班,每日执行一班,航班号为:SC4609/10,08:00自青岛起飞,11:50抵达海拉尔,返程12:40起飞,16:40抵达青岛。
青岛至银川航班,每周二、四、六执行一班,航班号为:SC4839/40,07:15自青岛起飞,11:15抵达银川,返程11:55起飞,15:25抵达青岛
青岛至呼和浩特航班,每日执行一班,航班号为:SC4605/6,12:05自青岛起飞,13:30抵达呼和浩特,返程14:15起飞,15:50抵达青岛。
青岛至首尔航班,每日执行一班,航班号为:SC4777/8,18:05自青岛起飞,20:35抵达首尔,返程21:35起飞,22:00抵达青岛。
(注:以上航班时刻只供参考,具体时刻以航空公司售票电脑为准)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