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年:做企业是一场马拉松
自1984年至今,李茂年的名字与华联已无法分开。这个济南西部商业巨头常常谨言慎行,却在关键时刻果断激情;在管理理念上,他推崇中西方文化、儒家、法家、道家文化的融合,他一直在否定落后的管理模式,寻求创新。
德鲁克说,管理得好的企业,常常让人感觉单调,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大事发生。李茂年的观点则如出一辙:“做企业是马拉松,不是跑百米,不需要浪漫的激进。”
“复制优秀”的“大摩尔”
关于华联,如果让李茂年选择一个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年份,他也许不会选择华联二期扩建工程竣工的1995年,而是2002年的那个秋天。
这一年,嘉华购物广场成为了华联商厦的姊妹店隔街相望,两座风格差异但同样气势恢宏的商业建筑仿佛预示着华联会给济南商界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嘉华火了,以华联、嘉华为主的,济南市第二条金街——“华联商业街”变得更加成熟了。这一切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是那么的顺理成章,可罗马城并不是一天就建好的,嘉华当然也不是。“实际上,嘉华开业一年多以后,销售情况都没有达到预期。”其后,嘉华广场不断完善,华联和嘉华在新的规模平台上进行新的结构调整,实现差异化经营,其中嘉华购物广场侧重于“休闲、时尚”,华联商厦侧重于“传统、高雅”。“如今的华联商厦、嘉华购物广场、华联超市嘉华店、嘉华西馆、西市场小商品市场连为一体,形成了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其辐射能力逐渐增强。这种商业形式是比较有生命力的。”李茂年告诉记者。
新的商业模式也在潜移默化的引导着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并被消费者所接受。在购物之余可以到新世纪电影城看看新潮大片,或是约上三五好友品尝麦当劳、味千拉面、过桥缘米线、德克士快餐、DQ冰激凌、乐胜牛排、必胜客等中外美味;兴业、浦发、深发展、招商等自助银行各据华联商业街东西,特色店铺林立。购物、娱乐、休闲可以充分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的体验,真正实现了华联“大摩尔”的梦想。
同时,李茂年也汲取其他同行的经验应用到华联的发展中来。他考察港台及国外的摩尔业态后,将卫生间、电梯味道和停车难等问题都归纳到筹划中来。针对消费者不断提高的需求,仅上半年,华联就新引进品牌163个,如G2000男装、太平鸟女装,新引进了如真功夫、85°C、恒记甜品等时尚的餐饮项目,末位淘汰111个品牌。这个动作幅度确实不小。一个更加时尚前卫的嘉华和一个更加成熟知性大方的华联又一次展现在泉城老百姓面前。
迄今为止,华联首度引进“摩尔”业态仍然是济南商业史上重要一笔。
超市领衔“圈地运动”
2002年,李茂年及其团队同样是第一次尝试超市这种商业模式。在此之前,济南已经有大润发超市的存在。
“那时我每周都要去大润发等超市进行调研,有时一周要去两三次,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自己到底缺了什么。”一次,李茂年在一超市看到许多人用新奇的眼光看琳琅满目的货架,“那‘新奇劲’像是在看一件从没见过的玩具,虽然看得比买得多,但做商业人气最重要。人气聚久了,商业发展当然快。”
于是,李茂年决定必须“涉足超市,这是国内的一种新型业态”。虽然已经晚了半步,但可奋起直追。他们从零开始,聘请了深圳一家有国外超市管理背景的管理公司帮助他们筹备华联超市第一家店的开业和运营。
从2002年的第一家门店——嘉华店,到目前的第20家门店——郭店店,华联超市已将其名号插入了济南市的各个区域。“开店不设目标,成熟一个开一个”,转眼间20家门店已稳居省城头把交椅。同时也让泉城市民明白了,土生土长的华联超市就是咱泉城老百姓自己的超市,价格便宜、商品丰满、服务到位。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口碑,李茂年才会选择超市,才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非典型”现实主义者
李茂年评价自己是个现实主义者,“做企业不能太浪漫,太浪漫了容易一事无成。虽然保守的现实主义有时可能会丧失掉一些发展机会,但要做百年企业,就要眼光放长远。”的确,李茂年脾性明朗而稳健,做事专注而富有节奏,总是对自我和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所有行动都注重实效。
可是,熟悉李茂年的人却认为他是“非典型”现实主义者:他常常谨言慎行,却在关键时刻果断激情;在管理理念上,他推崇中西方文化、儒家、法家、道家文化的融合,他一直在否定落后的管理模式,寻求创新;他欣赏李嘉诚的管理模式,以西方企业制度为轴心,以中国文化为手段,他说,李嘉诚的成功是西方制度化的成功。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制度化和标准化并非包罗万象,有许多地方需要依靠企业文化等软实力做补充。
近年,有些商业企业不顾市场,盲目扩张不断开设分店,速度之快、数量之多都令人咋舌。 “目前,有些企业已尝到盲目扩张的苦头,正在放慢脚步进入调整期,还有一些企业仍然在‘大跃进’,甚至为了上市凑网点。”
“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说,管理得好的企业,常常让人感觉单调,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大事发生。所以企业领导者也要冷静 。”李茂年说,“有时候,疯狂的扩张事件会让事业回归到零。”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