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人物一周 >

媒体要揽:曹操墓的确认逻辑

2010-01-14 10:47 《齐鲁周刊》/ 齐鲁周刊 /

■媒体要揽

 

中国下一个出海口


  在开辟新国际大通道的背景之下,沿边省区的发展冲动,也显得活泼而热烈。“30年沿海,30年沿边”——不少有“桥头堡”理想的省份都这样期许。


  首先破题的是这条新国际大通道中的能源部分,一个规模巨大的“油气互动”项目刚刚在云南启动。来自缅甸西海气田的天然气经过漫长的管道到达昆明,经过加工后进入人们的生活。中缅石油管线大大推动了整个国际通道的进程。得益于中缅油气管道的将不仅是云南的天空。


                   《瞭望东方周刊》


2010年1月15日出版

 

曹操墓的确认逻辑


  地理线索与考古实证构成破解谜团的二重维度与逻辑线索,在这样的双重逻辑下,西高穴村的汉墓才被现今国内的大部分专家确认为曹操之墓。


  寻找曹操墓是一个冒险的历程。穿过时空的变化,扫去历史的封尘,地理与文物是不会说谎的。那么被打开的墓葬能够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曹操呢?


                 《三联生活周刊》


                             2010年1月11日出版

 

 
“被消失”的中产


  日本作家大前研一在《M型社会:中产阶层消失的危机与商机》中阐述的穷者愈穷、富者愈富、80%的中产阶层向下流动的社会现象,在中国似乎有克隆的危险。


  从物质上,“一座房子消灭一个中产”在2009年高涨的房价中可能成了现实。也许正是着意于此,中央政府在2009年年末开始调控房价。新“国11条”的推出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调整,也许会缓解中产的压力。但中国中产阶层的“被消失”,并非单一房价造成,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房价之外,重构中产正常向下向上的流动机制,恐怕才是长远解决之道。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 1月13日出版

 

拆迁荒诞剧


  暴力拆迁的荒诞,不仅仅体现在拆迁队一拥而入的动作上、挖掘机张牙舞爪的场面上、被拆迁户欲哭无泪的表情上、钉子户孤注一掷的背影上。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围绕拆迁,地方政府、开发商和被拆迁户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策略,衍生出了各式各样职业化、专业化的角色,荒诞而离奇的事件。2009年的拆迁,在唐福珍自焚的惨烈火光中终结;而2010年,随着《拆迁条例》的修改,暴力拆迁有终结的可能吗?


                《南都周刊》


2010年1月11日出版

相关阅读:

·人物一周 10-21
·媒体要览:枯竭城市突围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