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安保法的颠覆与未来——危险的邻居

2015-09-28 09:29 未知/ □ 本刊编辑部 /

  

  2015年9月19日,安保关联法案在日本参议院最终以148票赞成、90票反对获得通过。至此,安保关联法案在日本国会参众两院均获得通过,并正式升级为法律。这也就意味着作为和平宪法的《日本国宪法》从此被架空,日本政府解禁了战争权,从此可向海外派遣自卫队,行使集体自卫权。

  安倍政府为何强推新安保法案?这个日益危险的“邻居”是谋求军事化,还是颠覆战后体系成为“正常化国家”?新安保法案对中国和东亚各国会有什么影响?

  (本专题12-21页)

  

  体系的破坏与“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

  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通过安保法与德国突破凡尔赛体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1935年,希特勒领导的德国政府撕毁凡尔赛合约,实行普遍兵役制。1936年,德国突破凡尔赛体系,进军莱茵河。由凡尔赛体系而产生的国际联盟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德国的试探性突围没有得到任何惩罚,从此,德国行进在成为一个“正常化”国家的道路上,一战战后秩序开始瓦解。

  当时,几乎所有的政治家们都在高呼,这太危险了,这是战争的前兆。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软弱无能的体系以及不肯担当的政治家们眼睁睁地看着事件发展了4年,终于,1939年,二战爆发。

  二战之后,在吸取上一个体系教训的基础上,国际新秩序在《联合国宪章》《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文件基础上建立,这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保障、人类安危福祉之所系。

  因此,以非正常的方式(安保法与日本和平宪法存在抵触,)谋求国家的“正常化”,这不仅意味着日本政治制度的巨大倒退,也意味着二战之后所形成的国际体系与共同认知被颠覆。

  2014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中国决心“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秩序”。这是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很显然,这是中国政府对有关国家发出的警告,也是向世界发出的警示。

  必须承认的是,《波茨坦公告》中明确“必须永久剔除”的“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的“威权及势力”正在掌控日本政坛、荼毒日本社会,而在安保法案通过之后,日本原该毁灭的“军国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死灰复燃。

  战争法案与亚洲未来

  一个体系的被破坏意味着危险因素的诞生,也意味着体系的重新整合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很显然,安保法的通过意味着中国周边战略环境将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态势。21世纪以来,中国的加速崛起与区域影响力日益增强,致使与中国存在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的邻国焦虑不安,其加紧相互串联与加大对美国的借重,对中国实施一系列的反制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对日本新安保法的通过表示欢迎。因为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需要日本这一重要的铁杆盟友,通过不断加强和升级与日本的军事合作,可巩固其在亚太地区占据主导的军事地位。而美国将来在世界各地的军事行动,也可以名正言顺、堂而皇之地得到日本的军事支持。

  正如香港《文汇报》刊文所指出的,安倍政府强行通过的名为“安保”,实为“战争”的危险法案,严重破坏了日本战后定位和坚持和平的理念,使东京政局发生急剧转变,令“不战之国”变成可以随意满足右翼需要,行使军事力量的国家,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安全和稳定造成空前的威胁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