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老乡万里

2015-07-25 16:21 未知/ □本刊编辑部 /

   

  2015年7月15日12点55分,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万里,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万里被称为邓小平改革开放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原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评价,“如果说小平同志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话,那么,他就是高级工程师之一。”1936年,万里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铁道部部长、安徽省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期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和邓小平等领导人一起,共同开创了198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的崭新局面,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

  1916年出生于山东东平州城卷棚街一个贫寒家庭的万里,曾在东平度过了童年和参加革命的最初时光。很多人评价他是一个典型的山东大汉,耿直、廉洁,敢闯敢干。作为改革前辈的万里,他所追求的事业,正在这片土地上延续。我们试图回顾万里一生的艰难岁月,进入这位老乡的内心世界,重现20世纪我们曾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诸多细节。

  (本专题12-21页)

  

  没给家人留下任何遗产,没有存折,没有金银玉器,没有房产,留下的是宝贵的精神财产

  三件事,使万里彪炳史册。

  1958年,万里主持建设了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他要求“设计、施工质量,到世纪末以至下个世纪都用得上看得过。”毛泽东赞曰:“别人是日行千里,而你是日行万里。”

  1975年,59岁的万里被任命为铁道部部长,整顿当时国民经济最薄弱环节。而此时的中国铁路,正处在半瘫痪的状态,恶果已经波及整个国民经济。他提出“四通八达,多装快跑,安全正点”口号,力排“四人帮”的干扰,半年后,铁路正点率大幅上升,秩序逐步恢复正常。

  1977年6月,万里被任命为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开始主政安徽。他对“农业学大寨”的会议淡然处之,对极“左”的形式主义一套深恶痛绝。1978年,安徽小岗村,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在万里的强力推进下,小岗村的大包干经验在安徽全境遍地推广,有民谣称“要吃米,找万里”。

  另外,担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5年,万里大力推进法制改革,对于从“人治”到“法治”的进步起了很大作用。

  “父亲去世后,让我很惊讶的是,全国有这么多人怀念父亲,我原以为父亲淡出政坛20多年,为人低调,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响。父亲的灵堂,不仅有高级官员前来吊唁,还有从全国各地自发来祭拜的普通农民、工人。”万伯翱说,“有位80多岁的老人乔世英主动来灵堂祭拜父亲,他告诉我,上世纪50年代,他还是个中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和北京市副市长万里分在一组给公厕淘粪。副市长以身作则挑粪,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老人家握着我的手说:‘老市长为人民办实事,我一定要来祭拜他。’”

  一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在悼念万里时写道:“万里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也是民主法治建设的推动者。沉痛悼念、深切缅怀万老,愿一路走好。”

  年近93岁的农业部原部长何康吊唁时,在厅内大哭起来。北京市原副市长张百发突然跪下行大礼,哽咽着说,“我是学生,我给老师就要行这样的大礼才对”。在“文革”当中,万里曾被批斗,陪他挨斗的三人中就有张百发。后万里曾任北京市副市长,长期主管城市建设,李瑞环、张百发被媒体称作万里得力的“哼哈二将”。

  安徽小岗村村民代表前往北京吊唁,在现场打出横幅“小岗人,怀念您”。

  万里的另一个儿子万晓武在朋友圈回应小岗村民吊唁,“无论来多少小岗人,我们都热烈欢迎。”“您们能来,证明还没有忘记老爷子!”

  万伯翱总结父亲的一生:“父亲一生清廉,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遗产,没有存折,没有金银玉器,没有房产,他是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但他给子孙留下宝贵的精神财产,做一个正直清廉、自强自立的人。”

  万里的自我定位:不希望自己当什么领袖人物,是个杀出一条血路的实干家

  退休后,万里对自己要求:“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问事、不管事、不惹事。”同为泰安老乡的原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说:“1992年下半年,在万里即将卸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前夕,我们一起吃饭,万里哼了几句顺口溜,道出了他晚年的期盼。当时我用毛笔记录下来:退休不发愁,桥牌加网球,一批好朋友,国泰民安久,晚年乐悠悠。”

  万伯翱回忆:“他不希望自己当什么领袖人物,他是个杀出一条血路的实干家,是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家。2002年春节老爷子最后一次去广东,有点英雄暮年的意味,他说我来跟广东人民告别。整个春节只专程看望了两个人,一个是习仲勋,当时习伯伯已经病得很严重了,过春节早早穿好了红色的衣服,白色的衬衫,等待着父亲,他们激动地拥抱了。老爷子说他来看他的老伙计了,一定要保重身体。习仲勋纠正他,什么老伙计,老战友了!两人谈笑甚欢。另外一个就是在李长春的陪同下去看了任仲夷,他们也是老相识了。”

  万伯翱印象最深的是在深圳,他陪父亲去莲花山,对着邓小平的高大青铜雕像,白发苍苍的父亲在冷风中深深地鞠了一躬。“我从未见他对什么人这么敬仰和深情怀念。”万伯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