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解放区的天,是什么样的天?

2015-04-06 22:37 未知/ □靳雯 /

 

  这一年,为了强化山东沿海的守备,以抗击可能在山东登陆的美军,日军突然将在山东的兵力增至10万余人。此时的中共山东军区,在经历了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流亡等一系列事件后,准备“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

 

  十万日军被关在了“笼子”里

  日军为解救在太平洋的困境,在中国战场上一方面想打通平汉、粤汉线,向沿线军队进攻;一方面加紧对敌后沿海侵袭,对山东根据地仍组织“扫荡”。

  此时,为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打通各根据地的联系,夺取有利的反攻阵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发起了1945年春季攻势作战。

  数十万人在山东地界交战,结局却是完全一边倒。鲁南军区以1个团2个营的兵力,攻克泗水城及其附近据点,歼伪军1600余人。鲁中军区以4个团的兵力,于3月上旬攻克蒙阴城,歼日军1个中队、伪军1200余人。

  这种全面开花式的胜利,让日军大为紧张,为摆脱在战略上的被动地位,并抗击可能在山东登陆的美军,他们突然将在山东的兵力增至10万余人。从5月1日开始,以鲁中、滨海区为重点,进行全区“扫荡”。

  山东军区部队即转入反“扫荡”作战,在6个月时间中,共歼日伪军5万余人,争取伪军反正4000余人,收复、攻克县城11座,打通了山东军区所属各区之间以及山东抗日根据地与华中解放区的联系;将日伪军压缩在城镇和主要交通沿线。

  彼时,日军逐步收缩、后退,只能靠几个中心据点的坚固工事勉强保护自己,连发动抢粮“扫荡”的胆量都丢掉了,粮草不济的情况更加严重。至于在乡村建立的伪政权,则被军民摧毁殆尽,据点完全变成了自我封闭的“笼子”。

  可以说,即使日军不宣布无条件投降,作为日军在1944年后重点防卫的山东地区,发动彻底的大反攻,也只是时间问题。

  两件兴奋事:日军投降、成立省政府

  8月12日,在抗战胜利前夕,中共山东省政府在大店成立。

  大店镇位于莒南县,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日寇盘踞的堡垒。1941年3月7日,中共山东分局、省战工会、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等党政军领导机关迁移莒南并长期驻扎。

  当时的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在评价莒南时说:“莒南是当时全省政治、军事指挥中心,是‘山东的小延安’。”识字班、滨海书局、济南卷烟厂,都是诞生在这里。

  此时,日本政府已发出乞降照会,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为了迎接胜利,接受日寇的投降,即将出席全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的38名山东代表联名向省临时参议会和省行政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成立山东省政府。

  1945年8月13日,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和省战时行政委员会第二十次联席会议在大店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山东省政府,推选黎玉为省政府主席。

  8月18日的《大众日报》指出,“我们以无限与兴奋愉快的心情,庆祝日本宣布接受无条件的投降,我们也以同样的心情,来庆祝山东省政府的成立,因为,日本宣布接受无条件的投降,是全中国人民解放的信号。”

  从哪里“飞”来的天兵?

  8月 11日,山东八路军8个师12个警备旅、两个独立旅27万人分为五路大军向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展开反攻。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121师连指导员的徐孟厚,当时是胶东军区十四团的一名小兵,他回忆说,“我们在离昌邑城的敌军只有七八里路的地方就宿营了。这里离城虽然只有七八里路了,但却已变成我们的根据地。工作做得真不简单啊: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就是根据地,敌人竟然浑然不知。”

  部队经过日夜行军,过昌邑后进入渤海地区。“由于胶东半岛部队的装备和语言都和当地不同,当地人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这么一支部队,于是就把我们当作天兵天将传开了,一直传到敌人那里去了,所以敌人对我们这支部队非常害怕。等真的见到我们后,连交锋都不敢,就逃跑了。”

  在这样一种近乎神话般的传说中,十四团连续攻下数个县城,最后一直打到邹县。之后,奉命撤离渤海区回防参加平度战役。

  这只是大反攻中的一个点而已。从八月开始,山东军区部队势如破竹,不过一个多月时间,歼灭日伪军6万余人,解放了除铁路沿线以外的大片国土。

  也正是由于山东战区取得了重大胜利,中共中央随即派出新任务——山东军区的部队北上东北,充当东北共产党武装力量的主力,而把山东解放区的控制权交给新四军。

  9月20日,刘少奇致电山东分局,指出:“发展东北,控制冀东、热河,进而控制东北的任务,除开各地派去的部队和干部外,中央完全依靠你们山东的部队和干部。原则上要以山东的全部力量来完成,必须全力执行,越快越好。”

  山东战区从1945年9月开始,通过水路向东北共输送了9万人的干部、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