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攀住周刊思想的门槛儿

2014-09-21 09:29 未知/ □本刊记者 解永敏 /

  喜欢上一份周刊不容易。那些年,养成了迅速搂一眼报摊上报纸的头版内容的习惯,但也就是这种习惯使我发现了《齐鲁周刊》创刊号,之后便与其亲密接触,至今还依然能够记起创刊号的内容:

  我还算是个认真之人,当然是酸文人那种有时不识时务的认真。

  初一遇到《齐鲁周刊》,便觉得它与自己对味,内容大气而负责,厚重却不失鲜活,像一位俊朗的绅士,不媚气,不柔气,却有些傲气和霸气。而在这样的“气”中,她贩卖着思想和精神,甚或还有奢侈的梦想。正是这样的“气”,把我冲的有些晕晕乎乎,每周如果不能与其相遇,便如俊男失了恋女。当然,《齐鲁周刊》也同其他新闻媒介一样有新闻事件报道,但她主要传播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话语。如果话语是电灯的,那事件只不过是拽亮电灯的灯绳。报道事件的难度在于时机和视角,而将事件升华为话语的难度,又需要在某种文化和社会语境之上去探索和发现,从而以引发共鸣。周刊完美地做到了后者,这也正是她吸引我的地方。

  与《齐鲁周刊》亲密接触,还不仅仅因为那份创刊号令我如痴如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的文学启蒙老师、老大姐张慧萍是社长、总编辑。16岁跟随老大姐学写作,如今再读着经老大姐之手在新闻界搅动起一阵风浪的周刊,感觉倍亲。没想到,倍亲了没几年,竟然也被老大姐收入囊中,成为周刊的一员。

  转眼一个抗战:八年。八年间,我被周刊改变着,也被周刊促动着。攀住周刊思想的门槛儿,窥视社会的深洞。然后,发现别人,也发现自己……海德格尔说过,当思想的勇气产生于存在的命令之后,命运的语言将会成熟。“思想”到什么程度,是因为“实践”到什么程度。一个真正的思想家从来不会兜售无所不能的思想,在耕牛和马达拖出的历史中,没有思想神话。思想有自己无法逾越的边界。在“思想”这个词里,《齐鲁周刊》积淀了数不清的愉悦与悲伤,一个人的,一个民族的,以及整个人类的。也正是由于经受不住这份诱惑,才被周刊无数次开启思想的闸门。于是,有了与近百名受访者的接触,有了从B面甚或C面进入去看待或发掘大事件的癖好……

  有位先哲说过:“未经审视的生活毫无价值”。“审视”是束冷静的光,“审视”是支犀利的笔,在把一切献给自己之前,周刊以执著的审视教会了我探询事物的真相,为自己钩沉生活和思想的逻辑。

  于是,想起几句发刊词般的话,写在这里,权作与周刊的再一次开始:或许仍觉得春寒料峭,或许已闻到春暖花香,在打开周刊的这一刻,已经打开了思想的春天。娱乐思想,生活思想,新闻思想,从手中打开,而这一切刚刚开始……

  幸福,是具体的

  □本刊记者 段崇政

  在最后一次如愿以偿的“考公”失败后,我高举旗帜:年后赴京!

  这个决定现在看来,有些暴虎冯河,6个月的时间,现实帮我印证了这趟闹剧之行。临别,吸了口三里屯的雾霾——北京什么都好,但什么都不属于哥们,爷不伺候了。

  于是,我来到了济南,来到了《齐鲁周刊》的招聘现场。

  那天是光棍节,不仅数字形象,天气也清冷冻人。济南城的66路公车挤满上班的“沙丁鱼”,总想安静的想想面试说点什么,却被嘈杂的沙丁鱼们频频打断思路:算了,这么文艺的单位,谁按你的套路出牌?

  窄窄的贡院墙根街北头杵着一尊小灰楼,前后琢磨了两分钟,发现藏在几杆竹子后“齐鲁周刊”的挂牌,羞答答的。就在这个小灰楼的四层,5轮集体面试后剩下了5个人。一位目如鹰眸的卷发女者问道:“为什么来济南?”“因为不想在家,但又不想离家太远。”“也就是说,思想没断奶?”“额……”我似乎舔到嘴角的奶腥。

  现实是,毕业后的一次遭遇让我放弃离家太远的念头。

  那是凌晨3点,母亲轻轻推醒正在熟睡的我:“儿子,醒一下。”也怪,那次醒得一点没有粘连——是父亲突发心脏病。一通电话后,药也吃毕,就等缓缓劲再行动,期间不忘指挥母亲把家里金色的座钟放到西北角的酒柜里(就在前一晚,看到一则风水警示:家里西北缺角会造成男主人身体欠安,纯属迷信)。就是那一次,我看到了一贯坚强的她,瞳孔里的脆弱。

  直到现在,我依旧不知道面试怎么成功的,但一个周后,我正式踏入了这个文化“集中营”。

  或许这种行为会让人觉得很傻缺,但开始的前几个月,鄙人真真是含笑上班。或许因为在一些夜晚,我仍会梦到不停换乘公交,就为赶上下一班面试。如今,归宿寻到了,如何不带笑?

  小灰楼的生活并不灰色:为写时尚板块,没事逛逛街总是必须的,到奢侈品店堂而皇之的试穿后,可以傲娇的抛下一句“怎么新款还不到?”;写生命板块,回来边洗裤子边琢磨,自己哪里亚健康;为写封面,撕面扯发,通宵达旦,也是家常便饭。

  还有一些际遇。吴秀波在专访时说,“一屋子女记者,你一男生,不易。”“屌丝”大鹏签名时抬头追加一句:“你是不是我失散多年的弟弟?”;还有白百何,死活不愿跟人合影……

  相比之下,美妙的更是两周一次的例会——鹰眸女者将指点江山、嬉笑怒骂一通,魑魅魍魉如我辈,真言之下纷纷现形。不提她是谁,只偷偷告诉你们,我不是受虐狂,谁让她骂里有学问,通筋活络之力堪比如来神掌。

  说这么具体,格局未免有点小。不过,幸福总是具体的:看着书,养着花,嘬口酒,写篇字,会些朋友,想点人生……一个人的幸福,简单的很……